(新课标)高中语文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新课标)高中语文 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表达与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学情分析】 写人叙事和写景抒情是记叙文的主要组成,也是必修1和必修2教学的重点,对于记叙,学生更多停留在肤浅事例的罗列,简单景物的摆设,缺少内在逻辑组织和必要的艺术修饰。高一作文的训练重点应明确文体特征的鲜明,但是经过必修1的作文训练之后,学生叙述技巧之拙劣,描写语言之稚嫩,让人大跌眼镜。这都需要通过适当的训练来一次拓展和提升。 必修2第一单元中国现代经典散文的学习,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触摸自然的窗户,文本艳丽典雅的语言,深沉含蓄的情感,精巧别致的结构都让同学如痴如醉,这正是作文提升的切入点,紧扣教材文本,结合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对写景抒情散文的训练纵深推进对记叙文的认识和理解。【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2.掌握写景抒情散文基本的创作方法与技巧。3.进一步锤炼学生的语言,达到以言传情的目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写景作文技巧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刚刚学习的第一单元是写景状物散文名篇。这些文章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作品中有的带着荷的清香典雅,有的散发秋的浓郁芳醇,有的描绘绿的蓬勃不屈,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令我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轮美奂,品读出人生的多彩多姿。那么同学们是不是也曾无数次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驻足留恋,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记录描绘。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二、探究新知 观察是写作文的前提,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锻炼我们捕捉事物特点的能力,启发我们对日常事物的思考。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才能熟悉景物的特点,从而写出好的文章。(一)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就是指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不同于其他景物的地方,也就是景物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那么,怎么抓住景物的特点,抓景物特征的时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1.要抓住景物的自然特征以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荷塘月色为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在春中朱自清抓住春天的自然特征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春景图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百花是艳艳的,亭亭的;春风是柔柔的,微微的;小雨是细细的,密密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而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里,作者把荷塘作为描写对象,写了月下的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可见,朱自清先生在对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分别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特征的景物。写春,就用春天不同于其他季节的嫩草、鲜花和细雨;写月色荷塘,就选取点点荷叶,翩翩荷花,朦胧月色,淡淡薄云。这是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根据环境、季节等因素的不同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那么对于同一种景或者同一种物呢?我们又该如何描写其中的细微差别呢?我们一起来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与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赏析一下这两篇在写雪景处的差异。在济南的冬天中,老舍先生这样写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而在毛泽东的诗文中雪又是这样的景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 雪)同样是冬天,同样是雪,在老舍先生的眼里是雪是薄薄的,秀气的,温情的,会害羞的;而毛主席眼中雪是皑皑的,莽莽的,磅礴的,静穆飘舞的。可见,同一景在不同人的眼里,不同的视角下就会有不一样的认知。但是,如果一篇写景作文只有景物的罗列堆砌不免有些单调,就好比楼房只有框架,大树只有主干,人体只有骨骼,看起来没有生气,没有灵魂,没有韵味。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为景物添加情感色彩,使文章有血有肉,饱满充实。2.写作中注意为景物添加情感色彩诚如我们读本中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一文首段: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文章作者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将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顺势行延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二十五年的分离,仅有的气候牵连,让作者感慨万千,唯有拿裾边扫扫聊以慰藉孺慕之情。在淅淅沥沥冷雨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出作者丝丝哀伤,片片愁绪。再以紫藤萝瀑布(课本52页)为例来说。文章把静态的紫藤萝,写得像一群孩子,又欢笑又嚷嚷,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因为作者在经历了社会和家庭的不幸以后,突然感受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景物的特点,即是作者心境的自然表露,当然也映射出宗璞细腻委婉的艺术写作文风。(二)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我们该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呢?1.写景顺序(1)空间顺序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节选的诗文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望,群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对荷塘四周景物的描写,作者同样遵循了一定的空间顺序:杨柳,远山,灯光,由近到远。当然,在写作中还可以使用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等顺序,这一点在附文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表现得尤为显著。(2)时间顺序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雷雨)该文按照时间顺序,从雷雨到来前到雨哗哗下起,再到雷声雨声渐小,太阳升起,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整个雷雨的发生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此之外,写作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如因果关系,主次关系,递进关系等等。2.细节描写(1)动静结合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洛夫一朵午荷)洛夫笔下的午荷,亦动亦静,不仅有亭亭玉立的静态,也有随风摆动,不堪雨滴重负倾泻侧翻的动态。(2)调动多种感官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写了花铺满地的视觉与脚踏落蕊的触觉。给读者以逼真的感觉,作者与自然相交融,言语中窥视出作者心境的欢喜和隐约的寂寞。3.情感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还要向那些写作大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绝妙的情感表达方法。比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寄情于景,融情于景的表达方式;学习郁达夫先生景由心生的写作技巧;学习陆蠡先生象征的描写手法,以小见大中将自己的情感娓娓道来。三、拓展延伸通过上述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写景作文该如何选景,并掌握了一定写作技巧。那么,我们该如何润色语言,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精彩呢?再来看看这些例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还以我们刚学过的荷塘月色为例。作者在写荷叶时,“曲曲折折”、“田田”二词,不仅点出了荷塘、荷叶的形态,叠词的运用也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亭亭的舞女的裙”,看似简单的比喻,不仅点出了荷叶的形态,也显现出了其动态美。写荷花,用“袅娜”、“羞涩”赋予其人的形态;又连着三个比喻句写月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不染纤尘。至于那缕缕荷香,更是将嗅觉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来烘托这优雅与宁静的月下荷香。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名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徐迟黄山记)在徐迟的黄山记里,作者很明显的使用了赋体的铺张和夸饰,运用整齐的排比句法,在排比中又交织着错综,参差的句式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云海的壮阔。诸如此类,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大量的使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加我们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此外我们还可以巧用动词,叠词,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许多实例学习了写景作文应该怎么选景,以及选景之后应该如何合理运用写作技巧组织自己的语言。现在请同学们品读学生优秀范文夏末夜感和名家李乐薇的作品我的空中楼阁,并独立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作文。夏末夜感夜,寂寥。黑暗如网般罩向天空。透过稀疏的缝隙,目光直冲向云霄。往日群星璀璨绚丽的夜空,不知为何只有凡星点点,散落在夜空之上,云层之中,散发出一阵淡淡的光。似乎将不久湮没于无形。或许是近视导致,使我与那遥远而美丽的苍蓝星空无缘。刹那间,天地之中,仅留下我那寂寥而孤独的身影隐没于幽昧而宁谧的黑暗之中。周围一片寂静,夜风吹过,鼻间荡起一阵艳香,低俗而刺鼻。夜,萧萧。荒冷的气息肆虐在空气之中,令那些沉入梦乡的人们不免下意识地裹了裹被子,尽管现在是夏末。树叶也不堪忍受这寂寥而萧条的荒冷之气,颤微微地抖着,发出沙沙的轻响,细润的绿泽正一点点褪去,换上初秋的晚装,萧条而寂寞。夜,幽幽。神秘而诡异。给万物蒙上了一层飘渺而有若实质的面纱,彷徨而迷茫。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时。武侠小说中经典的话语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夜,最无情。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消亡于黑暗之中,剑客侠士殉葬于夜月之下孤独地敲着键盘,看着屏幕上左右晃动的虚拟人物,不免感到无聊而无趣。许是因为心情不好,连带评价事物也不够客观。主观的萧条否定了事物本身的价值。夜的神秘,幽雅,芬芳以及往昔所看到,听到,学到的一切夜的优点都恍如未闻,始终未能品位出一丝一毫。兀自望夜,沉思忽地眼前一片光明,光亮而不刺眼,神圣而不耀眼,纯洁而不妩媚,灵台也随之一片空明。微风飘过,带起一阵清香,高雅而舒爽。天涯任雨露,润物悄无声。心中陡然冒出这样一句诗。忽地感到夜有情,情郁而阴。一切都如同以前一般,却仿佛又多了些什么。或许是客观环境的改变,亦或许是主观思想的跳跃无论如何,事物始终都是在悄无声息的发展之中。我们不能左右它发展的方向,却可以尝试变换着心态去看它。我们不能总沉浸在悲伤与消极之中,痛苦着悲伤,悲伤着痛苦,反反复复,无止无尽。或许你也如这般无聊,无趣,彷徨,迷茫过,想向前走,却始终无法踏前一步。那些时候,请牢记,夜的尽头是黎明一片无尽的光明。我的空中楼阁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