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1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2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3页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朝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3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欲变革制度以传后世b汉武帝认识到出师征伐将劳民伤财c汉武帝变更制度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d汉武帝认为汉朝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所以要进行变革4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5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d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6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明显促进了当时社会公平的是a郡县制b科举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7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主要反映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军机处的设置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abcd8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a人文主义盛行c具有反抗精神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9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d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10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该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十二铜表法十分野蛮残酷c极力维护私有财产b重视良好道德培养d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121688年6月30日,英国议会的七位要人悄悄聚会,他们秘密起草了一封邀请信送往荷兰。信件的内容是邀请詹姆士二世的亲戚荷兰执政、奥兰治的亲王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一起前来英国担任国王,保护“宗教自由和财产”。上述材料说明英国a圆满完成了“光荣革命”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开始进入外国人统治时期d议会开始挑选王位继承人13英国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当今国王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征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该规定说明英国a议会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限制王权c国王有权独立确定英国王位继承人b议会与国王在政治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国家权力重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142007年6月12日,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新任驻英大使傅莹到英国赴任,她所携带的国书应该递交英国的a女王b议会c首相d外交大臣15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自由与平等)原则,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c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统治之下b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影响16“美利坚生来便包罗万象,合众国全境土质不一,气候参差,可说国中有国;因而任何事情,若只定一条法则,都不足以概括全局。”美国1787年宪法中与此种特点相适应的原则是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17“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a体现分权制衡原则c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b使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18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c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19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政治权力中心在议会c国家元首由直接选举产生b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d规定国家元首任期不得超过两届2019世纪50年代末,俾斯麦对德国未来制度做了这样的构想: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a德国的政治体制适合国情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并不冲突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得到全面保障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共40分)2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8分)22(23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9分)(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8分)铜陵市第五中学2013 -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