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中华书局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王朝修过长城 战国时期秦国 赵国 燕国 秦朝临洮 辽东 明朝嘉峪关 山海关 情境导入 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明代的科学技术 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李时珍与 本草纲目 宋应星与 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 农政全书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长城 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 它规模浩大 工程艰巨 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 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 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 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 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 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长城 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 明朝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到嘉峪关 蜿蜒6000多公里 东部重要地段 用条石和巨砖砌成 十分坚固 被世人称为 万里长城 鸭绿江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 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 1381年 明洪武十四年 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 建关城设卫 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 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 因此得名 关城有城门四座 东门最为壮观 名镇东 内悬 天下第一关 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 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建于1372年 明洪武五年 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 由于地势险要 建筑雄伟 自古以来称为 天下雄关 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 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长城 长城上有很多垛口和高出城墙的方形敌台 长城中只有老龙头一段深入到海中 长城大部分都是砖石结构的 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历经200余年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 八达岭长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 分为外城 内城 皇城和宫城 紫禁城 四部分 北京城的中心是明清皇宫所在地 紫禁城 明代北京城 宫城又叫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位置 是一组设计严谨 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南北长960米 东西宽750米 周围建有高达10米的红色宫墙 四周有护城河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为故宫 三大殿 之首 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 明清两代皇帝即位 诞辰以及春节 冬至等庆典 均在此举行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 殿中设宝座 上有 正大光明 匾 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 雍正以后搬出 紫禁城里庞大的建筑群 巍峨壮观 金碧辉煌体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风格 紫禁城是世界最著名的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 承天门是皇城南端的正门 以后经清代改建后 改名为天安门 第二篇章 李时珍 1518 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字东壁 号濒湖 蕲州 今湖北蕲春 人 世代行医 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 他研究药学 重视临床实践 长期上山采药 深入民间 走遍大江南北 收集大量民间单方 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800多种 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 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 经27年著成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作者 李时珍成书时间 明朝内容 共收载药物1892种 新补入药物374种 附有药方11096首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学 地位 是我国古代部头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药物学巨著 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 被译为日 英 德 法 拉丁 俄等文字 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第三篇章 宋应星字长庚 江西奉新人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年 生 约清康熙五年 1666年 去世 著作涉及手工业技术 农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哲学 经济学 文学 天工开物 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 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 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 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国外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 书影 天工开物 插画 天工开物 插图 天工开物 除文字叙述外 还配有100多幅插图 生动展示了工农业生产的具体环节 刊印后 很快传到日本 并被翻刻流传 后又被译成法 德 英等国文字 受到各国的重视 第四篇章 徐光启 徐光启 1562 1633 是明末科学家 农学家 字子先 号云扈 他认为 富国必以本业 强国必以正兵 不仅自学了农学 兵学 还虚心向传教士学习西方数学 天文 地理 火器等知识 与利瑪窦等人一起翻译了 几何原理 泰西水法 等 被称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 他编撰的 农政全书 成为中国五大农书中成就最大 内容最完备的巨著 农政全书 书影 农政全书 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全书共有60卷 50多万字 分农本 田制 农事 水利 农器 树艺 蚕桑 种植 牧养 制造 荒政等12大项 有较强的科学性 对现在农业有较高参考价值 利玛窦和徐光启 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 他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跟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 历法 数学等知识 两人还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 此外 徐光启还编著了一部农学巨著 农政全书 想一想 明清时期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可以学到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客观原因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达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主观原因 科学家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优秀品质 虚心学习 刻苦钻研 实地调查 独立思考 敢于质疑等优秀品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 农政全书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和科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总结 1 修筑长城与营建北京城2 李时珍与 本草纲目 3 宋应星与 天工开物 4 徐光启与 农政全书 明代的科学技术 明长城介绍 修建原因 地位 北京城介绍 地位 板书 知识整合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 世界遗产名录 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 在明代 又继续加以修筑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 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练习 d 在国外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的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农政全书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c 练习 人物与成就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 天工开物 农业百科全书宋应星 农政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练习 思考题 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 中国的古典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 推广和应用 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禁锢了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