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物理模拟测试卷3(含解析)(1).doc_第1页
陕西省中考物理模拟测试卷3(含解析)(1).doc_第2页
陕西省中考物理模拟测试卷3(含解析)(1).doc_第3页
陕西省中考物理模拟测试卷3(含解析)(1).doc_第4页
陕西省中考物理模拟测试卷3(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14年中考模拟测试卷3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总分70分,答卷时间7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16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a 驾驶热气球飞越渤海湾b中国海监直升飞机对钓鱼岛巡航c采用遥控飞艇放线技术进行电力施工d中国海监船南海维权1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请你说说下列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前行过程中的行为利用的物理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b )解析:以图片形式考查浮力的应用,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图,热气球升空时受到浮力和重力作用(不考虑空气阻力),浮力大于重力,气球加速上升,浮力等于重力时,匀速上升或停止在空中,浮力小于重力时,气球下降热气球升空是利用了浮力知识;b图,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在运转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于是空气产生了一个对螺旋桨的向上的压力差,这就是使直升飞机上升的力;c图,飞艇就是利用它们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只有当它们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d图,由于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在水中,用钢铁材料制成的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小金属块的重力,所以用钢铁制成的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用钢铁制成的轮船是空心的,与同质量的金属块相比,在水面上轮船能够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所以轮船能够漂浮在水面上;a、c、d都是利用浮力的原理,b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选b。第2题图2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王亚平的像倒映在水球中(如图所示)。水球成像反映了 ( c )a光的反射现象 b小孔成像原理c凸透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解析:以首次太空授课为背景,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知识。由图可知,水球所成的像为缩小、倒立的像,并在水球两侧,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再根据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判断出所成的像为实像,答案为c。【易错分析】直观看图,误将人与像在水球两侧认为为同侧,导致无法分析(同侧成像从读者角度看不到像)。简单记忆造成差错,如小孔成像实质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能简单记为缩小的倒立实像,而题目反映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对易混淆的凸透镜成像问题没有掌握。【纠错对策】记忆知识时理解物理原理。加强不同像、影的分析训练。对易混淆知识归纳总结。3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需要活动活动,这是因为 ( d )a水的比热容比大气大得多 b上岸后,人身上的水液化吸热c活动可以将温度传遍全身 d活动活动可以增加人体的内能解析:以游泳上岸为情境考查比热容、物态变化、温度、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相关知识。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得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身体上有水要蒸发,蒸发吸热,皮肤温度降低,与水的比热容比大气大没关系,a错。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是由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液化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液化放热,b错。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状态量,不可以传递或转移,c错。“活动活动”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产生热,使身体感觉到暖和。答案为d。【易错分析】不能分析物理现象,盲目作答。对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没有掌握。对易混淆的温度、热量、内能等概念没有掌握。【纠错对策】强化物理现象的分析。列表总结比较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情况和吸热、放热情况。对易混淆知识归纳总结。4为抗击雨灾运送救灾物资过程中,一志愿者用100 n的水平推力f去推一个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 n的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如图所示,则 ( d )第4题图a物体与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是400 nc推力f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互为反作用力d要想用同样大的力推动,可尝试将该物体放在带轮子的车子上解析:以抗击雨灾为背景,主要考查静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反作用力与平衡力、力的三要素、减小摩擦的方法等知识。用水平推力推水平地面上物体,没有推动,说明地面与物体之间存在静摩擦力,a错。静摩擦力与水平推力为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c错。平衡力大小相等,故静摩擦力大小为100 n,b错。装上轮子为滚动摩擦,可使受到的摩擦力变小,d正确。【易错分析】没有意识到所给的条件“重为500 n”为多余条件,将二者相减。对没推动这一物理现象不会分析。对易混淆的平衡力、反作用力等概念没有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差,探究能力不强。【纠错对策】认真审题,判断有无多余条件,何为多余条件。没推动,说明物体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移动距离为零,所以力不做功,但有作用效果。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存在相互作用力。平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多思考,总结规律。5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有关安全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c )a液氨泄漏发生爆炸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限制车辆超载是为了增大车辆的惯性,迅速停下来c酒后驾驶者反应时间延长,而耽误改变车的运动状态,易酿发交通事故d小秦家跳闸后,小秦阻止他父亲用铜丝换保险丝时说,“铜丝的电阻大!”解析:紧扣社会热点,以安全话题综合考查能的转化、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物质的物理属性等知识。液氨泄漏发生爆炸过程中,液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急剧扩散,内能转化成机械能,造成极大破坏力,a错。车辆超载时,质量大,惯性大,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容易停下来;速度一定,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容易停下来;质量大,对轮胎的压力大,容易爆胎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限制车辆超载可减小惯性和动能以及对轮胎的压力,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b错。酒后驾驶,驾驶者反应时间延长,而耽误踩刹车。踩刹车是给车一制动力,能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而车具有惯性,故酒后驾驶,易酿发交通事故,c对。不用铜丝换保险丝的理由是:铜丝的熔点较高,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及时熔断,会发生事故。题述d说法不对,答案为c。此题影射的热点有:吉林德惠一禽业公司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河南信阳大货车与中巴客车相撞等交通事故等。6下列说法与物理史实相符的是 ( a )a最早研究磁偏角的是沈括 b卢瑟福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c墨子最早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色散现象 d托里拆利通过试验第一个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解析:主要考查物理学史相关知识,据对物理学史的基础知识解答即可。中国的沈括是最早研究磁偏角的学者,a正确。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故b错。光的色散现象是牛顿在1666年最早用三棱镜观测到的;大约在2400年前,我国思想学家墨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这个现象表明了光沿直线传播,c错。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奥托格里克设计并进行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没有测出大气压的值;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且是最早的,d错。答案为a。第7题图7如图所示,甲同学站在地面上用定滑轮把地面上的物体匀速向上运送到某一高度处。乙同学站在某一高处用动滑轮把该物体也从地面上匀速向上运送到同样的高度处。不计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绳子的重力和动滑轮的重力均不计。就甲和乙这一运送物体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甲和乙做功相同b甲和乙做功的功率相同c甲比乙做的功多d甲比乙做功的功率大解析:主要考查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功率的计算等知识。解法一: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两种情况下做的有用功相同,大小都为w有用gh,因不计绳子质量和摩擦,所以ww有用gh,故a正确,c错。因功率是由功和做功时间共同决定的,而题干中没有做功时间,无法判断功率的大小,b与d错。解法二:据题意知,由于定滑轮不省力,甲做的功w甲f甲sgh;动滑轮省一半力,但移动的距离为2h,则乙做的功w乙f乙sg2hgh,即甲和乙做功相同。a正确,c错。因功率是由功和做功时间共同决定的,而题干中没有做功时间,无法判断功率的大小,b与d错。解法三:据题意和功的原理知,甲和乙运送这一物体做的功与徒手运送这一物体做的功相同,两者应相等,a正确,c错。因功率是由功和做功时间共同决定的,而题干中没有做功时间,无法判断功率的大小,b与d错。答案为a。【易错分析】凭生活感觉答题,而不认真用物理知识分析现象。忽视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主观臆断。【纠错对策】认真审题,分析物理现象。熟记各物理量的影响因素,会用物理公式推导各物理量的影响因素。第8题图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12 v不变,r1=30 ,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20 。开关s闭合,当变阻器滑片p由a端滑至b端过程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b )a7.20 v b4.80 vc4.87.2 v d4.812 v解析:主要考查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的使用、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的特点、欧姆定律。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电阻串联,并且电压表串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因此滑片不能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只改变了电压表测量的电阻值,即电压表示数会发生改变。因此,由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电流i0.24 a,则当变阻器滑片p在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uir20.24 a20 4.8 v;在b端时,电压表被短路,电压表的示数为0。故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4.80 v,答案为b。【动态电路题的做法】动态电路指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电学量(如r总、i、u、p等)或变化量、比值关系、小灯泡的亮暗程度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动态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局部整体局部”。即从阻值的变化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知r总的变化情况,再由欧姆定律判知i总和u端的变化情况,最后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规律判知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其分析方法为:确定电路的外电阻r总如何变化: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据串并联电路分析电压、电流、电功(率)变化情况。可考虑用端值法分析,具体是指滑动变阻器两端及中点时,各物理量对应值;电压表、电流表不同量程值时,各物理量对应值等。(插入化学部分)第卷(非选择题 共54分)(插入化学部分)五、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9分)第24题图24(每空1分,共3分)如图(1)所示,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洗手池的下水管道常常做成如图(2)所示的弯管,其中的一个“弯”却有着特殊的功能(如图中虚线框内部分),它能堵住管道,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从而污染室内的空气。其实这个“弯”是利用物理模型 连通器 的原理来设计的。生活中利用到这种物理模型的实例还有 茶壶(填写一例即可)。解析:主要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连通器的实际应用等知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3个: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而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且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所以可从两个方面分析手上水分快速蒸发的原因: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当水流过下面的弯管后,总在弯管处留下一定的水。水静止不流动时,两边液面相平,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所以弯管属于连通器;生活中的连通器有船闸、过路涵洞、茶壶等。【填空题的做法】填空题是物理命题考试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的特点。虽然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填空题一般有这几种类型:直接记忆型填空(一般填入概念、规律、常数、单位等)。分析型填空(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分析,物理图形、函数图像的分析填空等)。计算型填空(实际是计算题,需要填的只是计算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按题目要求填写,清楚需填入还是不填入单位)。解答填空题应注意:对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回答要求用词简练、到位,要用科学、规范的物理术语表述。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25(每空1分,共4分)提示:请在(1)、(2)小题中选做一题,若两题全做,只按(1)小题计分。(1)现在社会处处显示出对人的关怀,公交车扶手上装有拉环(如图),避免了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伤害,方便了年纪小的孩子、学生,除此之外,拉环在设计上注重了人性化,下面将拉环设计上的特点列出来,请说出对应的物理知识。设计特点物理知识拉环采用塑料材料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拉环上有凹凸纹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拉环做的比较厚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减小压强 (1) (2) 第25题图(2)采用高压锅做饭,是利用了锅内水上方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从而使煮饭比较省时间。下面从构造或工作过程方面列举了高压锅的特点,请说出所对应的物理知识。设计特点物理知识锅把手用塑料来做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放气孔有“白气”冲出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饭快熟时,有米香味飘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 解析:以公交拉环和高压锅做饭为背景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质的物理特征、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物态变化、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知识。第(1)题,汽车原来是运动的,汽车的制动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汽车刹车之前人和汽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汽车停止运动,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拉住拉环避免倾倒,故第一空答案为惯性。因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拉环采用塑料材料;拉环上有凹凸纹,增大了手与拉环之间的摩擦;拉环做的比较厚,减小压强,人感到舒服。第(2)题,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高压锅内的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所以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很容易把食物煮烂。锅把手用塑料来做,因为塑料不善于传热;在煮食物过程中,水蒸气通过放气孔喷出,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饭快熟时,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温度的升高而加剧,所以有饭香味飘出。【选做题的做法】在近几年的陕西中考中,物理总有一道选做题。对于选做题,一定要牢记,只做选作中最有把握的那道题。所以步骤可如下:通读全题,判断自己答哪道题有把握。对所选题目进行认真解答。注意:判断哪道题有把握时,不宜看题目内容长短,材料是否见过,而要看自己联系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26(每空1分,共2分)2013年8月24日,我国成功制造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台山核电站1号1 750 mw核能发电机,并顺利发运。核能是人类现阶段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具有 清洁(或“经济”“安全”) (填写一条即可)的优点。若该发电机正常工作一小时,在不计能量损失下,能发电 1.75106 度电。解析:以最大单机容量核能发电机为素材设计题目,主要考查核能的优点、单位换算、电功的计算等知识。核能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具有清洁、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但其缺点,如核辐射污染、核废料污染也影响较大。填空时,填最有把握的一个优点即可。电功率单位mw在初中物理中没有学习,但学习过m,知道1 m103 k106 ,可类比得出1 mw103 kw106 w。由于1度电为1 kwh,所以该发电机正常工作1 h产生的电能。w电pt1 750 mw1 h1.75106 kw1 h1.75106 kwh。此题为基础题,注意不要意外失分。27(每空1分,共3分)某段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8105 pa。有一辆有10个轮子的载重汽车,每个轮子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是400 cm2,自重10 t,最大载重为15 t,车厢内部尺寸为8 m2 m0.5 m。当该载重汽车装满沙子时,汽车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超载,对路面的压强为 7.3105 pa ,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损坏公路。(已知沙子2.4103 kg/m3,g10 n/kg)解析:以载重汽车为素材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等知识。沙子的体积等于车厢容积,即v8 m2 m0.5 m8 m3,汽车载重量就等于汽车内装的沙子的质量,即该载重汽车装满沙子时的载重量m沙子沙子v2.4103 kg/m38 m319 200 kg19.2 t15 t,所以这辆车超载,超载了4.2 t。这辆车对公路的压力fg(m车m沙子)g(10 000 kg19 200 kg)10 n/kg2.92105 n,该车对公路的压强p7.3105 pa8105 pa,所以不会对公路会产生危害。解答本题要知道物体在水平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计算过程注意单位的换算。【易错分析】对超载、载重量、损坏公路这些表述不能理解,无从作答。没有注意单位的换算,第2空填入时未带单位。计算公式不熟悉。粗心大意,审题不严,只计算一个轮子,造成答案错误。第28题图【纠错对策】充分理解超载、载重量、损坏公路等表述,找出对应物理量。对于计算形填空题一定要注意单位,可按计算题来做,然后对应填入结果。填入数值时,注意单位是否需要带上。记牢公式及适用条件。认真审题,分析物理现象。28(每空1分,共3分)将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与一用电器r1接入电路,其电路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为24 ,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4 ,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2)。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60。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6 w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是12,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是40。解析:以小台灯为素材考查电路图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电功率的计算。当灯泡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电压应为额定电压u额24 v;由图像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额0.4 a,据欧姆定律有r额60 。当灯泡的实际功率为3.6 w时,由图像可知,此时ul12 v,il0.3 a。据并联电路特征知,加在小台灯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24 v。由于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所以uruul24 v12 v12 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滑40 。【易错分析】对图像缺乏理解,不能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粗心大意,审题不严,填空时填入单位。难以将电路图、i-u图像、物理现象联系起来,无从分析作答。【纠错对策】对物理图像强化复习,尤其是一些图像的变化,如此题图像从定值电阻i-u图像变化而来,考虑了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更切合生活实际。填入数值时,注意单位是否需要带上。强化电路图、i-u图像、物理现象联系起来的联系。29(每小题2分,共4分)(1)近视眼是同学们用眼疲劳后易多发的一种眼部疾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进行矫正。小秦在探究这一问题时画出了卸下眼镜后的光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帮他画出佩戴眼睛的光路示意图。(2)小秦想把新买的灯泡和开关接入家庭电路中,如图(2)所示,请你帮帮他。 (1) (2) 第29题图解析:主要考查光路图的画法、家庭电路、保险丝的用法等知识。第(1)题,结合近视眼巧妙地考查了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路的影响以及近视眼的成因。注意对凹透镜发散作用、凸透镜会聚作用以及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像在视网膜前的识记和理解。作图时依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图即可。第(2)题由保险丝可判断出上面的线为火线,下面的为零线。火线首先进入开关,最后进入灯泡;零线直接进入灯泡。当断开开关时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样开关既能控制灯泡,又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家庭电路中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开关、灯泡的接法为常考内容,请加强这方面练习。答案:(1)如答图(1)所示。(2)如答图(2)所示。 (1) (2) 第29题答图第31题图六、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19分)30(每空1分,共4分)如图所示电路,导线a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铅笔芯上,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灯泡亮暗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 导体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还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 导体的长度 有关。受此启发,人们制造了一种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滑动变阻器。你所知道只用铅笔还可以探究的一个问题是 惯性实验 ,对应的物理现象是 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 。解析:以铅笔为载体设置实验,主要考查物质的物理属性、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原理、控制变量法以及只用铅笔的相关实验。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因为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能够导电,所以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导体。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改变了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从而改变了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改变了电流,改变了灯泡亮度,所以这个实验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有关。最后两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抓住“只用铅笔”“一个问题”“对应的物理现象”回答即可,如惯性试验、将铅笔扔出,铅笔离开手之后仍向前运动。【与铅笔相关的实验归纳】探究问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现象:将铅笔静止放在桌上,用手指用力弹铅笔,使它运动起来。探究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应现象:用力捏铅笔时发现手指的形状也发生了改变。探究问题:重力的存在和方向。对应现象:将铅笔从高处自由丢下,铅笔将竖直向下落。探究问题: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对应现象:用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时,发现削好一端的手指比较疼;用较大的力时手指更疼。探究问题: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对应现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铁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前进时,再将铁块放在多枝铅笔上重做上述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探究问题:利用积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对应现象:将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出总长度l,数出铜丝匝数n。然后根据d算出细铜丝的直径。探究问题:光的直线传播。对应现象:将铅笔对着光源后面会出现铅笔的影子。探究问题:光的折射现象。对应现象:在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再将铅笔插入水中,发现铅笔的水中部分看起来变折了。探究问题:声音的传播。对应现象:将铅笔一端放在口中,轻轻敲笔杆几下,再用牙齿咬住笔杆轻敲笔杆几下。发现后者的声音比前者大得多。探究问题:物体的沉浮条件。对应现象:把铅笔的下端绕上几圈铁丝,按入水中,使其竖直地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放手后,铅笔上浮,最后竖直地浮在水中;若取出再增加铁丝匝数后,可使其下沉。31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某同学希望通过比较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表的读数来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实验图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后,两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2)。 (1) (2) 第31题图(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对应图(2)电流表a1的读数是: 。(3)该同学发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所以他认为“串联电路电流每流经一个用电器,电流都会减弱一些”。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 。(4)为避免实验时的偶然性,应选用规格 (选填“完全相同”或“不同”) 的灯泡串联进行探究实验。(5)连接电路后,两灯泡都亮,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以下两种简单判断方法是否可行?请你在表中空格填写“可行”或“不可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方法是否可行方法1把其中一灯泡从灯座中取下另一灯熄灭两灯一定是串联方法2把任意一根导线断开两灯熄灭两灯一定是串联 解析:主要考查依据电路实物图画电路图、电流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的辨别等知识。第(1)题,依据实物图画电路图可按相应步骤来做。第(2)题,电流表a1选用的量程为00.6 a,分度值为0.02 a,指针正好指在0.4 a上,故读数为0.4 a。第(3)题,串联电路中,电流是处处相等,当出现电流表a1指针偏转较a2小,说明没有注意观察电流表的量程,两个电流表的量程不一致可造成偏转情况不同。第(4)题,当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时,无论串联还是并联,电流都相同,为了防止避免实验时的特殊(偶然)性,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测量。第(5)题,若是串联,则去掉一个灯泡,另一个应不亮,故方法1可行;如果是并联时,断开的是干路上的导线,两灯也不会发光,因此方法2不可行。第31题答图答案:(1)电路图如答图所示。 (2)0.4 a (3)没有注意观察电流表的量程 (4)不同 (5)(方法1)可行 (方法2)不可行【依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做法】(1)看懂实物图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混联作图一般不考)。串联: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并联: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能找到分叉点。(2)并联电路标注分合。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合”字。(3)弄清并联电路支路、干路情况。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4)串联电路,先画电池组,按电流方向将元件排列顺序,依序画出,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5)并联电路,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画好电路图应注意的事项】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电路器件。规范地使用器件符号。合理地安排器件符号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器件均匀地分布在电路中,画成的电路图应清楚美观。平直地描绘连接导线,通常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连接导线,转弯处一般取直角,使电路图画得简洁、工整。32(每空1分,共8分)小明同学在生活中发现当两个人离得很远时,无论你怎么大声讲话,都很难听见;而对一群人讲话,有的人能够听见,有的人却听不到。【提出猜想】小明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猜想。(1)对此现象你的猜想是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响度、离声源的距离及听者的听力 (填出一个因素即可)有关。【实验探究】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利用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实验。(2)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5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改变音量的大小,始终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实验者产生烦躁的感觉。此现象说明: 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声音的频率有关或次声波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写出一条即可)(3)将音频发生器的频率旋钮置于200 hz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至合适位置,距离信号发生器5 m时能听到声音,向前走到8 m时完全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 到声源的距离 有关。(4)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 m的位置,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要使小明能听到,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扩大声音的响度 。在生活中,扩音器与此目的相同。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一个把 电流 信号转化为 声音 信号的装置。【实验扩展】(5)不考虑空间因素,如果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时演示此实验,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功。利用上述设备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声音产生的条件(或声音传播的条件) (可添加其他仪器等,写出一条即可)。解析:以生活现象导出试题,考查响度、次声波、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知识与物理学方法、物理实验探究相关内容。第(1)题,结合现象提出猜想,猜想不完整,需填入影响人耳听到声音的因素。需对现象加以分析。现象中“离得很远”“大声讲话”“有的人有的人”这些关键词告诉我们因素可以为:离声源的距离、声音的频率或响度、听者的听力等。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只填最有把握的一个即可!第(2)题,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 hz到20 000 hz;把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超声波和超声波都会给人体造成危害。频率旋钮置于5hz的位置,是次声波,人听不到声音,一段时间后,产生烦躁的感觉。可从次声波的危害和提出的猜想角度进行思考。第(3)题,注意题目中变量和不变的物理量,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可知要填入的为变量:到声源的距离。第(4)题,小明和小华都站在距离信号发生器10 m的位置,即固定声源到人的距离;转动音量开关,小华听到声音时,小明仍然不能听到。这说明人耳能否听见声音与响度和人耳的听力差异有关。对小明来说,自身的听力无法改变,只能扩大声音的响度。或据后面“扩音器与此目的相同”推知此处为扩大声音的响度。此处不能答为“改变声音的响度”。因变化的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扬声器的线圈,使线圈在磁场中来回振动,带动纸盆也来回振动,扬声器就能够发声了,所以扩音器中的扬声器是一个把电流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装置。第(5)题,太空授课时,“天宫一号”内是有空气的,所以能演示此实验。“天宫一号”外为太空,无空气,无法演示此实验,注意差别。可由音频信号发生器为一声源这一角度考虑学过的实验及探究的问题,给出答案。七、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吊臂前段起重质量m起/kg700最大起重质量m最大/kg3 000最大提升速度v最大/(ms-1)0.7独立使用高度h/m30.5平衡块质量m平/kg6 000总功率p/kw2433(8分)2013年,很多学校在进行校园惠民工程建设,如图(1)所示是学校建筑工地上的一台塔式起重机,其部分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g10 n/kg)(1) (2)第33题图(1)(1分)起重机吊起的建筑材料达到最大起重质量时,建筑材料到塔吊的距离 (选填“最近”或“最远”)。(2)(2分)如图(2)所示是起重机的起吊原理图,它由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质量为100 kg,绳重和摩擦不计,则把2103 kg的货物提高10 m,钢丝绳的拉力f为多少?(3)(3分)如果起重机的实际总功率为14 kw,该起重机将重为1104 n的建筑材料以最大提升速度匀速吊起7 m,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4)(2分)在实际使用中机械的效率要比理论设计的值低很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可采取改进的措施为 。(各答一条即可)解析:以起重机为载体考查重力、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杠杆的应用,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知识。第(1)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平衡块质量和平衡块到塔的距离一定时,吊起的建筑材料质量为最大时,建筑材料到塔的距离最近。第(2)题,根据重力计算公式知g动m动g,g物m物g,再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f(g物g动)(其中n是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由图知,n3)代入数据可求解。第(3)题,起重机是克服物体的重力做功,起重机的有用功据w有用gh可求;起重机最大提升速度、吊起高度已知,可据匀速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求出起重机做功的时间。起重机的功率已知,可据w总pt,求出起重机的总功。知道了有用功和总功,根据机械效率100%可求出起重机的机械效率。第(4)题,分析造成实际使用中机械的效率要比理论设计的值低很多的原因,需分析做额外功的原因。做额外功的原因一般包括动滑轮、绳的重力,绳的摩擦等,所以为提高机械效率,在有用功不变的情况下,需减小额外功,可通过减小摩擦、绳所受的重力、滑轮所受的重力等途径实现。此题的难点是建筑材料到塔距离的判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同时注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解答:(1)最近(1分)(2)解:动滑轮所受到的重力g动m动g100 kg10 n/kg1 000 n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物m物g2103 kg10 n/kg2104 n (1分) 由图乙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 f(g物g动)(2104 n1 000 n)7103 n答:这时,钢丝绳的拉力f为7103 n。 (1分)(3)解:起重机吊起重为1104 n的建筑材料7 m高的过程中,做的有用功w有用gh1104 n7 m7104 j (1分)由于建筑材料以最大提升速度匀速被吊起,所以起重机的工作时间t10 s所以起重机做的总功w总pt14 kw10 s1.4104 w10 s1.4105 j (1分)则起重机的机械效率100%100%50%答: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50%。 (1分)(4)在计算中忽略了绳的重力及摩擦(1分) 加润滑剂或减小绳的质量,但要考虑绳的负荷能力(1分)34(8分)如图(1)是一种wsh500型号家用饮水机,其铭牌见图(2),图(4)是该型号饮水机的电路图。第34题图(1)(3分)当温控开关1,2都闭合时,加热管正常工作,红灯 ,绿灯 ;(选填“亮”或“不亮”)当水沸腾后,温控开关1,2都断开,加热管不工作,此时红灯灭绿灯亮,则两灯电阻应满足的关系是 。(2)(1分)饮水机正常加热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3)(2分)某次断开其它用电器,只让饮水机工作5 min,电能表表盘转动了24 r,电能表的规格如图(3)所示,通过计算说明饮水机是否正常工作。(4)(2分)该型号一饮水机正常工作时,将质量为0.5 kg,初温20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烧开需用时6 min,求“加热”时的效率。解析:以饮水机为背景主要考查电流、热量、电功的计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涉及到饮水机的原理、对电路图的分析,与生活联系紧密。第(1)题,当温控开关1,2都闭合时,加热管正常工作,红灯亮,绿灯因被短路不亮;当水沸腾后,温控开关1,2都断开,加热管不工作,这时红灯与绿灯串联,且红灯灭绿灯亮,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红灯不亮,则电功率太小,即分压太小,而绿灯能达到发光状态,则功率大,分压很大;这应是在绿灯电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