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和算法.docx_第1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和算法.docx_第2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和算法.docx_第3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和算法.docx_第4页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和算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及多种算法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题目中给出了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即把兔子都先当作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现在,我们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即70+2=72(只),再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又增加2,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有35-12=23(只)。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如果先假设它们全是鸡,于是根据鸡兔的总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看差多少,每差2只脚就说明有1只兔,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出共有多少只兔。概括起来,解鸡兔同笼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类似地,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我们也可以采用列方程的办法:设兔子的数量为x,鸡的数量为y那么:x+y=35那么4x+2y=94 这个算方程解出后得出: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里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今有雉(鸡)兔同笼,上(共)有三十五头,下(共)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从代数学科的角度看来,这是一个解方程组的问题,其解法非常简单,方法容易掌握。由于我国古代没有代数方法,对一些算题,采用的都是因题而异,个性特强的巧妙解法。今人把这种代数方法(设未知数、列方程)之外的算术解法统称为古算法。我国历来对诗歌追崇简练优美,对古算法也一样。一个巧妙精简的解法,往往受到众人的推崇,称赞其解者聪明,而对其他较繁杂的解法,统统嗤之以鼻。今天看来,这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这种古算法看似简单漂亮,构思巧妙,但缺点是就题论题,其方法适用面窄,学生也不易掌握,只能是解者孤芳自赏。明明有车不让上,偏偏要人徒步行。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但我们觉得,这样培养出来的思维方法,往往不适应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和特点,也与现代的科学实验方法格格不入。要求中小学生都去掌握,实是得不赏失。多年来,情况越来越糟,有些想露一手的教师反而把一些原属于不定方程组的问题,退化变形为算术题,让学生去钻牛角尖,实是误人子弟。笔者认为对古算题,应该像对古诗、棋类一样,只可以让少数人去欣赏去钻研,不应强求所有人掌握,要提倡数学中的“白话文”。实际上,作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除了代数方法之外,还有一些思路自然又易掌握的好解法,尽管它比较繁琐,不怎么漂亮,但它的思维与现代科学比较合拍。至于它的步骤繁琐这一问题,在当今计算机时代则已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是一个优点。笔者这里要谈一个思路自然比较容易掌握,而又有现代色彩的方法“先试验后修正法”。对于古算题,这个方法是先强行去掉(隐去)一些未知元,化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求出其“参考解”,然后依靠这个“参考解”逐步去逼近真正的解。这种思维方法在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里,已被证明是最普遍使用,最先试用,而且往往是有效的科研方法。下面就几个古算题,来介绍这种“先试验后修正法”(下面简称“另法”),每道题只给出这种“先试验后修正法”。至于该题可能有的,个性特强的巧妙古算解法,因在别的地方可以找到,又不是这里的话题,就不再写出。考虑到谈这些,学术性强,比较乏味,放在博客里不太合适,这里只谈极少数几个例题。题1。“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处一个笼子,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几只兔?解(另法)。用“先试验后修正法” 。先任意设定鸡兔的只数来试验,只要总数是35即可。为了减少计算步骤,居于鸡兔脚数比例是1:2,我们粗约设鸡和兔分别是20只和15只。这时共有100只脚(式2x20+4x15=100),比题意多出6只脚。因1只兔换成1只鸡可减少2只脚,3只兔换成3只鸡就合题意(式6/2=3),故题解是23只鸡和12只兔(式20+3=23,15-3=12)。注。也可任设别的数对,如假定全是鸡。题2.学校买来3个一样的排球和2个一样的足球,共花去111元。一个足球比一个排球贵3元。问:排球和足球每个是多少元?解(另法)。假定买的全是排球(先强制取消足球这个未知元),一共5个,共105元(式111-2x3=105,两个足球贵6元),于是每个排球21元(式105/5=21),每个足球就是24元(式21+3=24)。题3。学校有大中小共12间宿舍,一共可住80人,其中大宿舍每间可住8人,中宿舍每间可住7人,小宿舍每间可住5人,问:大中小宿舍各有几间?解(另法)。假定全是大宿舍,一共住12间(先强制取消小宿舍、中宿舍这两个未知元),可住96人(式12x8=96),多出16人(式96-80=16)。如把其中一间大宿舍换成一间小宿舍则可少住3人(式8-5=3),如把其中一间大宿舍换成一间中宿舍则可少住1人(式8-7=1),于是有如下调整后的三个答案:答案1.小宿舍5间,中宿舍1间,大宿舍6间。(式3x5+1x1=16)答案2.小宿舍4间,中宿舍4间,大宿舍4间。 (式3x4+1x4=16)答案3.小宿舍3间,中宿舍7间,大宿舍2间。(式3x3+1x7=16)题4。鸡兔共100只,同在一个笼子里,兔的脚数比鸡的脚数多70只。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几兔?解(另法)。假定鸡兔头数相等,都是50只,这时兔的脚数为200(式50x4=200),鸡的脚数为100(式50x2=100),兔总脚数与鸡总脚数之差为100 ,比题意的70 多。我们将一只兔换成一只鸡,这时兔的总脚数少4,而鸡的总脚数多2,兔总脚数与鸡总脚数之差减少了6。逐步进行,过程如下:兔的头数鸡的头数兔的总脚数与鸡的总脚数之差5050100初始假设495194 (式100-6=94)第1步485288 (式94-6=88)第2步475382 (式88-6=82)第3步465476 (式82-6=76)第4步455570 (式76-6=70)合题意,答:笼中有55只鸡和45只兔.题5。今年父母年龄之和是86,母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那么当父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时,母的年龄是几岁?解(另法)。今年父母年龄之和是86,设母今年的年龄是43岁(式86/2=43)来试验,因43除以3除不尽,改取3的倍数42。设母今年的年龄是42岁,则今年儿年龄是14(式42/3=14),今年父年龄是44(式86-42=44)。一年后,儿年龄是15,父年龄45是儿年龄的3倍,合所求。故那时(一年后)母的年龄是43岁(式42+1=43)。注。如今年母的年龄B依次取3的别的倍数39、36、33、30也可以,到那时母的年龄B也都是43岁。见如下:记今年父年龄为A,到那时父年龄为A;今年儿年龄为C,到那时儿年龄为C,则B=39,A=47,C=13,B=43, A=51, C=17.(4年后)B=36,A=50,C=12,B=43, A=57, C=19.(7年后)B=33,A=53,C=11,B=43, A=63, C=21.(10年后)B=30,A=56,C=10,B=43, A=69, C=23.(13年后)。(未完待续)题6.甲乙丙三学生一共解出100道不同的数学题,但每人只解出其中的60道题。这些题中,若只有一人解出的叫它难题,若只有两人解出的题叫它中等题,若三人都解出的题叫它容易题,问难题比容易题多几道?解(另法)。设甲乙丙三学生做的都是难题,每人做60道难题。因每道难题只有一个人解出,故三学生共解出了180 道题(式3x60 = 180),这比题意多出80道题(式180-100 = 80)。调整如下:把3道难题(分别由3个人解出的)换为1道容易题,题数可少了2道(式3-1 = 2),这样换出40道容易题,总题数就可少了80道。于是有甲: 20道难题,0道中等题,40道容易题。乙: 20道难题,0道中等题,40道容易题。丙: 20道难题,0道中等题,40道容易题。由于每人的20道难题是互不相同的,三个学生的难题总数就是60道,故难题总数比容易题总数多了20道(式60-40 = 20)。题7.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共有20道选择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扣2分,没做为0分。小红得了73分,问她有几题没有做?解(另法)。先算出她最少要做对几道题。因5x15 = 75,则她最少要做对15道题.题意是73分,75-73 = 2,知她错一道题扣2分。答案是她一共做了16道题得了73分,还有4道题没做(式20-16 = 4)。另,她要做对16道题以上,限于只有20道题,是不可能的。题8.古题“以碗知僧”:“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合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尝一碗羹。请问先生能算者,道来寺内几多僧。”题目大意是:一座山中古寺,不知寺内有多少个僧,只知用餐时,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喝一碗汤,恰好用尽364只碗。问寺里有多少个和尚。解。饭碗数 = 1/3僧数,羹碗数 = 1/4僧数。依题意有,364 = 饭碗数+羹碗数 = 1/3僧数+1/4僧数 = 7/12僧数,即僧数 = 364x12/7 = 624(人)。题9.古题“汉果装箱”:千颗罗汉装十箱,顾客买果不拆箱。千颗之内随人买,问君怎样把箱装。解。十个箱分别装1,2,4,8,16,32,64,128,256,512颗罗汉即可。注。出此题者,已有二进位的原始扑素意识,可惜限于古代社会制度、思想文化意识的紧箍,未能发扬光大,反而弄出不知有什么好处的十六进位来。题10.一份稿件,甲单独打字需6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需10小时完成。现在甲替乙打一部份后,由乙接着打完,两人共用了7小时。问甲替乙打了多少小时?解。甲、乙单独打字速度分别是每小时完成稿件总量的1/6和1/10 ,甲比乙每小时多打出总量的1/15(式1/6 - 1/10 = 1/15)。现在甲替乙打了一段,多打出总量的(10-7)/10 =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