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前方(金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前方(金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前方(金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前方(金版) 苏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14课 前方(金版) 苏教版必修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迁徙_(2)戈壁_(3)按捺_(4)呐喊_ (5)憔悴_ (6)颠簸_(7)抛锚_ (8)崔颢_【答案】(1)x(2)(3)n(4)n(5)qio cu(6)b(7)mo(8)ho2解释下列词语。(1)迁徙:_(2)荒原:_(3)戈壁:_(4)寂灭:_(5)视野:_(6)诱惑:_【答案】(1)迁移(2)荒凉的原野(3)泛指沙漠地区(4)沉寂灭绝,也指死亡(5)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6)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焦躁钟磬噪音音容笑貌b干燥安宁徒劳众口烁金c劳顿宏大惶惑仓慌失措d抛锚戈壁盘缠良晨美景【解析】b烁铄;c.慌皇; d晨辰。【答案】a4下列对名句名言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b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c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d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解析】“切”应为“怯”。【答案】c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有许多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浩如烟海的学术资料,有非常成熟的学科体系,这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b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不再以美国马首是瞻。c刚刚过去的2008年,有太多的风云人物让我们铭记,他们一如神话故事里的仙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创造着奇迹。d在风云动荡的国际政坛上,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解析】c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褒用。a.浩如烟海:广大众多,像雾气弥漫的大海。形容书籍、资料多得无法统计。b.马首是瞻: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卒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的方向,后比喻服从指挥或按别人的意思动作行事。d.牢不可破:非常坚固,不可摧毁。【答案】c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划时代的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b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为欧洲的文化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音乐放出异彩。c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麦当劳作为闲聊、会友,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d按现有计划,印度在2008年开始尝试回收和发射无人航天器,2009年尝试向月球轨道发射无人航天器。【解析】a语序不当,“划时代的”应放到“里程碑”之前。b.逻辑次序混乱,第二个“文化”和“音乐”次序颠倒。d.语序不当,应是先“发射”后“回收”。【答案】c7根据下列规定的情景,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情景一:将离开家门我月亮_情景二:回到家中我月亮_【解析】“离开家门”和“回到家中”的感觉不同,“我”眼中的“月亮”也就不同,这是由于作者的心情不同。怎样使这种心情通过“月亮”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手法。【答案】情景一:将要离开家门,我有些不舍,抬头望夜空,月亮又大又圆,这象征团圆的明月,更引起了我离家的哀伤。情景二:久别家乡回到家中,我才备感家的温暖,抬头仰望皎洁的明月,体会不到广寒宫的寒冷,只觉得人间处处充满着温情。8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_【答案】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色的色调。9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一起构成一组排比句。例句: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_爱心_【答案】是一股流淌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013题。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做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鮓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做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水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当做背景。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10“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前面几段文字重点讲述农村人的勤劳、朴实等美的精神品德,因此结合36段筛选概括即可。【答案】“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11比较下列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语意、语气方面的不同。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和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特点。比较句式,注意句子的整散、语气、感情等方面的不同。【答案】句与句相比优点是:句式匀称工整且相互交叉照应;语意表达充分且得到反复强调;语气舒缓且深沉。12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_【解析】此题侧重考查作者对村庄的感情。要紧紧依据原文,围绕“我”与村庄的关系作答。【答案】“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因为离开才有出息;“我”尽力掩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照看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当有所回报。13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的。_【解析】做好此题关键是对“我”与“新我”的理解。句中的第二个“我”是指一个全新的“我”,学生对“我带着我去上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答案】示例一:“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对村庄有新认识的“我”。“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意,不因为村庄而“羞涩”。“我”要带着村庄去上路。示例二:“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是指对自己有新认识的“我”。“我”已经和村庄融为一体,一辈子不可能摆脱村庄。村庄的精神将永远与“我”同行。示例三:“我”带着“新我”去上路。“新我”不想再打扰村庄,不再向村庄索取,而想让村庄休息。“新我”要更好地回报村庄,为村庄贡献力量。14在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要与加曲线的一句句式相同,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贫困与磨难是人所不愿接受的,但又注定是有些人无法逃避的。它是残酷的令有些人一蹶不振,消沉堕落;_。【答案】它是公平的让有些人意志坚强,发愤上进15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用一个单句对“高考移民”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我国各地的高考分数是有差异的。我国各地的高考录取率有高有低。甲地的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