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言文阅读(十一)(山东)(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上梅直讲书 苏 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使随从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夫以召公之贤, 以管、蔡之亲(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 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11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 )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 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4分) (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2分) (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4分) 9. b(游:交际、交往、共事。)10. d【(1)转折;(2)递进;(3)介词,凭借;(4)介词,因为。】11. c (作者通过假设对此进行否定。)12. d (“成为贤人”错。) 13(10分)(1)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道”1分;“容”1分;“虽然”1分;“病”1分。(2)那么周公和谁一起享受富贵的快乐呢?“谁与”1分;“乐”1分。(3)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方”1分;“为”1分;“度”1分;“无以”1分。【参考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并且没人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注】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功进位上开府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上闻而嘉之 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c今者乃以手教相谕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我辈其可违乎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熙以本官行纳言事以功进位上开府 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为建城邑,开设学校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9b(稍:渐渐地、慢慢地)10c(a项,以:介词,凭借;连词,因为。b项,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c项,副词,竟然,却。d项,其:副词,表反诘;代词,那)11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侧面体现。直接体现。体现有才能。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12(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13(1)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3分,“去”“殆”“胜”各1分) (2)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凭借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3分,“寇”“以”“从”各1分)(3)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分,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付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近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喜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请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过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贫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韩王赵普做宰相。指一朝开国的皇帝。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夜,叩赵普门 向:接近b以俟削平请国 俟:等待c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 赉:赏赐d上意释然,卒相之 释:放下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b人生如自驹之过隙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不知东方之既白c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d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井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13把文言又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3分)(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4分)9d(释:消除。)10。 b(b均为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a介词,趁着;介词,依,随着。c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d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原来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可是”。)11a(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12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无法预料”。)13(10分)(1)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3分,“猜嫌”,“安”,“不亦乎”,每处1分)(2)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及”“生”或“肉”、判断句各1分)(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4分,“才”“第”“亟”“虽”各 1分)文言文译文: 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下起大雪,接近深夜,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大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缺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第二天,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赏赐的物品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 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鹤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抹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注】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禳鬼:驱除鬼神。寻阳:地名,即江州。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吊:捆绑,捉拿b.北略地,转战至济上 略:夺取,攻占c.以降者妄,斩以徇 徇:巡行示众d.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全:保全,使完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资运竭乃还 申之以孝悌之义b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其皆出于此乎c皆释而遣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乃脱帻投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檀道济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道济为前锋,径进洛阳 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 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若道济在,岂至此a. b. c. d.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2)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4分)(3)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9.a(吊:慰问)10.b(两个“其”均为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大概。a第一个“以”为连词,因为;第二个“以”为介词,用。c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d第一个“乃”为副词,就;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然)11.b(是其他人的建议。均为侧面表现)12.d(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13.(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3分。注意“备”“奉”“以”“称”等词的翻译)(2)檀道济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慢慢地走出包围圈。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4分。注意“悉”“甲”“白服”“身”“徐”“乃”等词的翻译)(3)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3分。注意“以”“累”“致”“但”“任”等词的翻译)。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兄姊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为司空,镇守寻阳。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鹑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鸣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属:连接b过高糜帑 糜:消耗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b 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焉用亡郑以陪邻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d因参用其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a b c d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c曹县发水时,大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 (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9.d(观察,察看)10.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向。c前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前一个“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固原市原州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城镇公益性岗位招录51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招聘(1214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益阳南县城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面向普通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1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招聘13人(第一批)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渝中区人民政府两路口街道办事处招聘公益岗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上汽大乘用车校园招聘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湛江市坡头区代建项目中心编外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佛山石湾镇街道黎冲村村民委员会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省绿色产业集团招聘财务岗1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等保测评初级测评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焊烟尘安全培训课件
- 乌鲁木齐冬季施工方案
- 消防工程消防水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 2025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一章 地球 单元测试(含答案)
- 俄语对外一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口腔内科学模板课件
- 监狱消防培训知识内容课件
- 练体裁 散文(真题练习)-2026版语文高三一轮复习
- 无损检测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