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液压伺服并联机械手设计
61页 20000字数+说明书+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六自由度液压伺服并联机械手设计说明书.doc
液压系统原理图A1.dwg
液压缸总装图A1.dwg
电路图A1.dwg
系统总装配图A0.dwg
阀座A2.dwg
零件图4张A1.dwg








中文摘要
并联运动机构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构,与传统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有结构简单、刚度高、动态性能好、速度快、可重构等优点,在运动模拟器、并联机器人、并联机床、微动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六自由度液压伺服并联机械手是由动平台、固定平台、电液伺服控制子系统等组成,以液压缸为执行元件、以电液伺服阀为控制元件,来控制实现平台的各种动作。本文参照已有结构并结合ADAMS仿真软件对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进行了概念设计并讨论了对其运用牛顿迭代法进行运动学正解的过程。对于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对并联机械手的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进行了设计,并建立了该系统的CATIA模型。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电液伺服子系统包括非对阵直线液压缸、电液伺服阀、位置传感器、D/A转换器、A/D转换器、控制电路及主控计算机等,本文主要对液压缸的结构,电液伺服阀及位置传感器的选择、安装,位置检测电路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正解 液压缸 电液伺服 位置检测
外文摘要
Title New design for a 6-dof Hydraulic servo parallel Manipulator
stract
Parallel kinematics mechanism is a new developed mechanis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ries mechanism ,it has simpler structure ,higher stiffness ,better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be faster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motion simulator ,parallel robot ,parallel machines ,micro-actuators ,and so on.
This 6-DOF hydraulic servo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composed of a mobile platform ,a base platform and electro-hydraulic servo control subsystem ,and takes hydraulic cylinde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onents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ve for the control components to control the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various movements .This article has been reference to the existent structure and use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ADAMS to make a conceptual design of 6-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and discussed the process of it's kinematics positive solutions use the Newton's method .To the structure part ,this article mostly designed the 6-DOF movement platform of the parallel manipulator ,and established the CATIA model of this system .The electro-hydraulic servo subsystem of the 6-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including non-symmetry linear hydraulic cylinder ,electro-hydraulic servo valve ,position sensor ,D/A transformer ,A/D transformer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computer and so on .This paper mostly designed the structure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s ,the choice and installation of the servo valve and the location sensors and the location detection circuit.
Keywords Parallel mechanism Kinematics positive solutions Cylinder Electro-hydraulic servo Position detect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并联机构的提出1
1.2 并联机构的应用现状2
1.3 并联机构的研究展望6
第二章 并联机构概述及设计任务8
2.1 并联机构的特点8
2.2 并联机构的分类8
2.3 设计任务9
2.4 工作内容10
第三章 并联机构的概念设计及分析方法11
3.1 结构形式的选择11
3.2 驱动机构的选择12
3.3 自由度计算12
3.4 并联机构的位置分析方法13
3.5 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20
3.6 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方法20
3.7 平台结构参数的确定21
第四章 液压缸设计计算28
4.1 液压缸类型的选择28
4.2 液压缸安装方式的选择28
4.3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28
4.4 液压缸的结构设计33
第五章 电液伺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36
5.1 系统组成36
5.2 电液伺服系统的构成36
5.3 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工作过程37
第六章 电气原理设计(液压缸位移检测电路)39
6.1 电气系统的基本组成39
6.2 电气系统主要元件的选择40
6.3 电气系统的设计42
第七章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47
7.1 液压控制回路方案确定47
7.2 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液压控制回路的构成47
7.3 液压回路主要元件的选择48
毕业设计总结53
参考文献54
致谢56
毕业设计总结
1965年,德国Stewart发明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并作为飞行模拟器用于训练飞行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联机构以其与串联机构相比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大,微动精度高,运动负荷小等特点,在运动模拟器、并联机器人、并联机床、微动器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本设计中,主要针对六自由度新型液压伺服并联机械手的运动平台部分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对并联结构运动学正解的解法进行了介绍。作为机构驱动部分的液压伺服系统也是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设计中,针对并联机械手的工作情况,选择设计了满足其工作要求的液压站及液压伺服元件,组成系统的液压伺服子系统。作为对位置要求比较高的机械手,位置检测电路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设计中,针对液压缸运动特点,选用了北京京海泉传感器公司生产的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并针对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位移检测电路。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对一般课题的设计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了解到如何针对设计要求,选择设计方案,及如何针对所选用的方案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和元件选择的过程。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我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复习和检阅,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加深了对本学科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从老师那学到了很多课本上不曾教过的知识。这次设计过程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产生良好的影响。第七章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7.1 液压控制回路方案确定
一般液压伺服系统的能源装置有3种基本形式:定量泵—溢流阀恒压能源,定量泵—蓄能器—卸荷阀能源和恒压变量泵能源。运动模拟器的运行需要比较大的动力。为了节约能源,我们采用恒压变量泵能源。这种能源的优点是效率高,适用于高压和较大功率的系统,适用于流量变化很大的系统和间歇工作的系统。但当系统需要的流量变化较大时,可能会由于泵来不及进行调节而引起压力变化,因此,这种能源必须配备蓄能器,可消除压力波动。液压能源的压力由恒压变量泵调节,蓄能器具有应急动力源和消除压力脉动的作用,与恒压变量泵一起为伺服系统提供稳定的供油压力,给高性能的液压控制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液压泵的入口过滤器和出口单向阀能够防止污物进入液压泵和阻止系统的压力回冲,对液压泵进行保护,延长恒压变量泵的使用寿命。
7.2 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液压控制回路的构成
6-DOF比联机械手运动平台液压控制回路由液压站、变量泵、蓄能器、滤油器、油路、电液伺服阀、电液伺服阀控制电路和非对称直线液压缸等组成,如图7.1所示为6-DOF运动模拟器液压传动系统的原理图。
参考文献
[1] 成大先.机械设计图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 黎启柏.电液比例控制与数字控制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6
[3] 张毅刚.单片机应用设计 [J].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4
[4] 高春甫,张宏颖.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M].科学出版社1985
[5] 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6] 常文秀.电工学(电子技术)[J].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7] 刘顺安.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J].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 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9]徐 灏.机械设计手册[J].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10]赵丁选编.光机电一体化设计使用手册[J].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11]谢运祥,欧阳森.电力电子单片机控制技术[J].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12]宋锦春,苏东海,张志伟.液压与气压传动[J].科学出版社1994
[13]路甬祥.液压气动技术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14]杨培元,朱福元.液压系统设计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5]雷天觉.液压工程手册[J].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16]张曙,U.Heisel.并联运动机床[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7] 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V3.01995
[18]黎启柏.液压元件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19]陈小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M].1997
[20]单岩,谢龙汉.CATIA V5 机械设计应用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1]寇尊权,王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22]Hostens*, J. Anthonis, H. Ramon,New design for a 6 dof vibration simulator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and performance[M]1994
[23]Juvinall R. C. Engineering Considerations of Strees,Strainand Strength. [M] New York: McGraw Hill,1967.
[24]Patton W. J .Mechanical Power Transmission. New Jersey:52(14), [M]1980.
致谢
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我的毕业设计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中完成了。很欣慰自己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大量资料与文献,深入的认识了机械这个学科所涉及到得知识。不仅增加自己的认知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自己受益良多。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张广杰老师。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张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获益终身。张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真诚宽厚的待人品德,专业的业务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将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榜样。在此,向张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整个完成论文期间,也得到了其他许多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李秀峰老师,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吴翠红老师给予的各种帮助和指导。
最后,我要向我的父母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专业的知识会有一些考虑的不周全,在写作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