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胜览考试.doc_第1页
唐诗胜览考试.doc_第2页
唐诗胜览考试.doc_第3页
唐诗胜览考试.doc_第4页
唐诗胜览考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中的友情与言请对唐诗的品读可精而难全。在唐诗烟海中我们就发现了一“大”一“小”两颗明珠:一“大”,友情诗;一“小”,言情诗。为什么这么说呢?爱情和友情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同时在诗歌中体现得尤其突出。通过阅读唐诗,我们发现在堪称中国诗歌辉煌的唐诗中,爱情诗的贫乏和友情诗的丰富,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情感描写的深度上,友情比爱情得到更多的青睐和歌咏。从而形成了这一“大”一“小”的两颗明珠。所谓“言情诗”,就是从素材到主题都是讴歌男女间真挚恋情的诗歌。之所以要定义这样一个常见的名词,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分辨出真正的言情诗。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笼统地把一切涉及到男女之情的诗歌都称为爱情诗,这是不妥的。严格来说,很多宫词、闺怨诗都不能算作真正的言情诗。那么,我们所谓“真正的言情诗”是哪些呢?在唐诗三百首中,能够称作“言情诗”的,仅仅几首。而歌颂同性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歌,却几乎俯拾皆是。现取唐诗中的“小”明珠言情诗及“大”明珠友情诗中的几首窥探一下唐诗之豹。言情篇: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相 思王维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友情篇: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低回伤感的原因:盛唐时代国力强盛,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是其时代精神,故此诗既充满对远赴绝域的朋友的关切、惜别之情,又不无借酒壮行、鼓励其完成使命、立功边塞之意。以明朗自然的语言写出,感情深挚,气度从容,风味隽永,情调与一般送别诗之低回伤感迥别。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唐人心中热情四溢,豪气更是冲天,似乎更在乎友情,对小儿女之气不甚“感冒”,然而唐人妙笔虽偶涉及言情诗却能不经意间成为绝唱。由此可见唐诗之壮:壮在诗人的气度,壮在诗人信手而来的从容,壮在唐诗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壮哉,唐诗!唐诗胜览课程总结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高峰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百花齐放,风格多样的。有唐一代,许许多多诗人都以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卓立于诗坛。同时,在诗人们各自鲜明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又形成一个个作家群和诗歌流派。各种艺术风格之间,互相吸收,.不断丰富和创新。尽管每个诗人在艺术风格上都会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但又不能不有着时代的共同风貌。因此,各时代诗歌,通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貌,就像每个人的衣饰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一望便见其不同。唐诗作为一代诗歌,从初唐诗到晚唐诗,艺术风格几经变化,有着区别于它的前代和它的后代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而盛唐又是高峰中的高峰。当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发达,国力强盛,这种时代氛围,形成士人们审视事物的开阔胸怀和对事业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人生意气。因而,阔大、高昂、深远、浑融等基调就成为时代的审美风尚。格高、调远即都应与浑厚有关,具备风骨,更自然要表现为浑厚风貌。杜甫称赞高适、岑参诗所说的“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也体现出盛唐诗人对浑厚风貌的审美追求。 “浑厚之气”在初唐有些诗人的作品就表现出来了,到盛唐则渐加“宏亮”。从初唐到盛唐,诗人们风格各异,但一些诗人的独特风格是在“浑厚之气”中的变化。初唐一些诗歌,已经显露出浑厚风貌。它们写物境,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都可以看出求宏廓、求深远、求浑茫的趋向。有的观照千古兴亡,有的探索悠悠人生,都以哲理意蕴的深长、沉郁,令人体味无尽取胜。至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则更是初唐诗中情韵、理思浑融沉厚趋向的极高点,也预示着盛唐诗浑厚风貌的到来,前者把无限的空间、时间、人生融为一体;后者则纵贯历史,囊括宇宙,慷慨悲歌,苍凉浑茫。二者尽管有优美、壮美之别,但浑厚的特征却是一致的。中唐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士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这种种心态,又都是盛唐以来士人传统的人生意气与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撞击的结果。他们既惋惜又不甘于唐王朝盛世的逝去,有更多的社会体悟和人生感慨。所以他们的诗歌创作就力求在有限的文字中写出更深远沉厚的情思。尽管他们各有自己的风格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