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土壤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土壤:指发育于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全过程中,土壤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分、 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3、土壤学:研究土壤性状、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科学,并且也是研究土壤调查、利用和改良的科学。 4、18目的筛孔为1mm,36目的筛孔为0.25mm ,60目的筛孔为0.2mm。5、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主要有s形法、棋盘法、对角线法,常用的是s形法。6、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7、论述土壤对植物生长繁育的作用。答:(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1、土壤矿物质:土壤中所有无机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岩石与矿物风化物,少部分源自于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产物。 2、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3、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地表自然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4、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 生物风化。5、土壤粒级:根据土粒的有效直径和性质把其划分为若干等级即为。6、一般将土粒由粗到细分为石砾、粉砂粒、砂粒和 粘粒4组7、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即粒级大小及组成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也简称为土壤机械组成。8、将土壤质地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9、土壤质地的层次性表现为上砂下粘、上粘下砂 或 砂粘相间。10、说明不同质地类型土壤的肥力特征。(论述)答:(一)砂质土 农民称白土、白塘土,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它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养分含量少,养分转化快,有效性高但不持久,耕性好,春天升温快,是热性土,“发小不发老,养苗不把籽”。适种抗旱耐瘠作物,保证水源,及时灌溉,多施有机肥,少施勤施化肥,保证养分、水分供给。(轻、薄、暖)(二)粘质土 农民称红土、红淤土、红泥头等,广泛分布于平原洼地、山间盆地、湖洼地区,南方分布较广。它的特性与砂土相反,通气透水性差,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高,土温比较稳定,但春天土温转暖慢是冷性土,耕性差,“发老不发小,把籽不养苗” 。由于它肥劲稳、肥效长,因此适种粮食作物。(重、壮、冷)(三)壤质土 农民称两合土、连合土,砂粒粘粒含量适中,集砂土粘土优点于一身,适种作物广,肥力较高,是农业生产上质地比较理想的土壤。(柔、沃、温)(三)了解腐殖质的性质1、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土壤生物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以及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后的物质。2、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一般存在形态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腐殖质 。3、土壤有机质一般可分为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其转化途径为有机质矿质化和有机质腐殖化。4、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5、腐殖化作用:土壤微生物将生物残体矿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合成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6、腐殖质(特异性物质):是普通生命物质进入土壤后在土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转化后重新合成的一类高分子深色有机物。7、腐殖质物质划分为胡敏酸、富啡酸、胡敏素3个组分,其中胡敏酸和富里酸是土壤腐殖质的主要部分,合称为腐殖酸。8、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答:(1)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2)提高士壤的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5)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6)其他方面的作用9、酒精燃烧法只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新鲜土样,不适合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它导致部分有机质被高温氧化损失掉,使测定结果偏高。(四)1、土壤生物:指全部或部分生命周期在土壤中生活的那些生物。2、土壤生物的主要功能:(1)影响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养分的循环(2)影响土壤无机物质的转化(3)固持土壤有机质(4)生物固氮(5)净化土壤3、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五)重点: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计算1、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烘干土重。单位:g/cm3或t/m3。2、土壤空隙性: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做。3、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分为三种类型:非活性孔、毛管孔隙、通气孔隙4、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5、团粒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及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 答:团粒结构的特征:(1)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大小:近似球形、直径约为0.2510mm(2)有一定的稳定性:由有机质胶结团聚形成(3)有多级空隙:疏松多孔。 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b、水气协调,土壤温度稳定 c、供肥保肥能力强,供肥较平稳d、改善土壤耕性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措施:(1)农业措施: 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酸碱性:增加钙离子;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制度;合理灌溉、晒垡和冻垡(2)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6、适宜作物生长的总孔隙:5056,通气孔隙:10以上,最好1520。(六)重点:土壤质量含水量、相对含水量的计算1、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难易程度。2、不能被植物吸收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其中因其吸收难易程度又可分为速效水和迟效水。3、通常把土壤萎焉系数看作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把田间持水量看作土壤有效水的上限。4、土壤水分的类型: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其中膜状水可部分被吸收,毛管水可被吸收利用,吸湿水不能被吸收。5、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连接,通常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支持水和毛管悬着水 6、土壤质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干土质量的分数,单位g/kg。7、通常相对含水量为70%至90%,是适宜一般旱作农作物以及微生物活动的水分条件 。(七)1、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差别:(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中2、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或速率3、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机理有两种:整体交换和扩散。4、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释放的)的热量,被称为土壤热容量。 5、土壤热容量主要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速率。热容量愈大,土壤温度变化愈缓慢,热容量愈小,则土壤温度变化频繁。土壤热容量的大小主要受土壤的三相组成影响,水土气。6、导热率是评价土壤传导热量快慢的指标,导热率越高的土壤,其温度越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反之,土壤温度相对稳定。7、土壤导温率越高,则土壤温度容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反之土温变化慢。8、土壤温度年变化:升温阶段,一般为1月至7月,7月达最高;降温阶段,一般是为7月至次年1月,1月达最低。土层愈深,最高温和最低温达到的时间落后于表层土壤,称为 “时滞”。温度的变幅也随土层深度而缩小,至520米深处,土温年变幅消失。9、土温日变化:土表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3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之前;土温日变幅以表土最大,至40100cm深处变化幅度小甚至消失。(八)1、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大小在1-1000nm 的细微土壤颗粒。(在长、宽和高的三个方向,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2、土壤胶体分散系包括胶体微粒(为分散相)和微粒间溶液(为分散介质)两大部分。胶体微粒在构造上可分为微粒核、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三部分组成。3、土壤胶体的种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4、土壤吸收性能类型:机械吸收性、物理吸收、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收、生物吸收5、陪伴离子效应:因陪伴离子不同而产生的效应,由各种阳离子被胶体吸着能力不同所致。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的保肥力高低;交换量大,保存养分的能力大,反之则弱。因此,土壤交换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保肥力的指标。一般地:小于10 cmol/kg,保肥力弱;1020 cmol/kg,中等;大于20 cmol/kg,强。7、价数低、交换力弱的离子,增加其浓度可以交换出价数高、交换力强的离子,以多取胜。(九)1、我国土壤pH变动范围在49之间,大部分pH在4.58.5之间。“南酸北碱(大致以长江为界),沿海偏酸,内陆偏碱”的地带性特点。2、土壤中H 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存在土壤溶液中,另一是土壤胶体上吸附的致酸离子(H+或Al3+)。3、土壤酸度类型:活性酸度、潜性酸度 ,潜行酸度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4、土壤碱性的表示方法:总碱度、碱化度、pH值5、土壤缓冲性:土壤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反应剧烈变化而保持pH稳定的能力,称土壤缓冲作用,或缓冲性能。6、土壤酸、碱缓冲原理:(1)土壤中有许多弱酸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等,当这些弱酸与其盐类共存,就成为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的体系。(2) 土壤具有阳离子交换作用。(3) 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十)1、土壤养分的基本来源矿物岩石风化 ,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分解2、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分为:水溶态养分、交换态养分、缓效态养分、难溶态养分、有机态养分3、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分为:速效养分、迟效养分4、土壤中氮的形态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无机态氮分为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游离氮。有机态氮分为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非水解性有机氮。5、土壤中氮的转化: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无机氮的固定作用、氨的挥发损失、硝酸盐的淋洗损失、生物固氮6、土壤中磷的主要来源于矿物质,土壤磷素可分为两大类:有机态磷、无机态磷 7、磷的固定:生物固定、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态固定8、土体里的钾完全是矿质态的,没有有机态。土壤中钾的形态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十一)1、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性质。2、判断宜耕状态用三种方式:“看、摸、试”:(1)“看”:土的颜色。“外白里湿,半干半湿”。(2)“摸”:湿的程度。“手握成团,落地松散”。(3)“试”:耕作效果。土不粘农具,不起垡片,自然松散。3、改良土壤耕性的方法:(1)掌握耕作时土壤适宜含水量(2)增施有机肥 (3)改良土壤质地(4)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性(5)少、免耕技术4、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性质。5、土壤粘着性: 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外物表面的性能。6、影响土壤粘结性和粘着性的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性愈强。土壤含水量:含水量愈少,土粒距离愈近,分子引力愈大,粘结性愈强,故干燥土块破碎甚为困难。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可使土团接触面减少,因而其粘结性和粘着性降低,土壤疏松易耕。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粘结性,因为腐殖质在土粒外围形成薄膜,改变了粘粒接触面的性质。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不同的阳离子种类可影响土粒的分散和团聚。钠、钾等一价阳离子可使土粒分散,钙镁二价离子能促使土壤胶体团聚。(十二、十三)1、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