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1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2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3页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小节课时跟踪检测(含14最新模拟)(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六)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2014苏州一模)朱熹说:“性即理也。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朱熹的主张()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3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程颐说:“进学在致知,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今日穷一理,明日又穷一理。”对此胡适评价说:“有些天资高的人便不喜欢那日积月累的工作,便都走上了那简易直接的捷径,都希望从内心的涵养得到最高的境界。”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主要是探究天理b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有些琐碎c“简易直接的捷径”是指由心入理d程朱理学主要适合天资较低的人学习4(2014苏北名校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5.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6(2014江苏南京高三调研)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培养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稳定禁绝个人欲望abc d7.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 bc d8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古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9(2014扬州一模)李贽在续焚书中说:“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以下四句话中与该观点一致的是()a“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c“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d“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10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贡献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11“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12.(2014无锡交流卷)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4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8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8分)答 案1选b本题考查程朱理学。从题干“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把“克己复礼”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2选b本题考查朱熹的伦理观。由“无由不善者”可知,朱熹认同孟子的性善论,故选b项。3选d本题考查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程朱理学主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探究天理,因此容易流于琐碎。而陆王心学由心入理,看起来似乎是个简易直接的捷径。但是这并不表明程朱理学只是适合天资较低的人学习,材料中并没有这样的意思,故选d项。4选b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项。其它三项均与信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5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6选c宋明理学并非“禁绝”个人欲望,故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两项。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正确。故选c项。7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黄宗羲本人就是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等主张,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发展了儒学。本身说法矛盾,故选b项。8选a本题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由题干中“尔身各各自天真”“但致良知成德业”可知a项正确。9选b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由题目信息“随而吠之自笑而已”可知李贽反对盲目崇拜孔子,故选b项。a项为“自私天性说”,c项为“男女平等说”,d项为“认识来源于经验说”,均与题意无关。10选c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观点。由题目中的信息“各自成家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可知李贽认为法家和儒家地位平等,都曾发挥过重大贡献,故否定了当时儒学独尊的地位。李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对儒学的态度是批判地加以继承,故c项表述错误。11选c本题考查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材料信息“轻其赋敛”为治贫之道,“去习俗、除蛊惑、革奢侈”为治愚之道,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民富,故c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选a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b项不能体现“异质”,c项说法不正确,d项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两则材料体现了君臣、父子之间的等级名分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和春秋繁露分析,应是董仲舒;第二小问,根据两则材料的意思回答,材料三从君权神授的角度回答,材料四从天理的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儒学变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第一小问中的地位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小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 (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问关键是晚周时期和儒家学者即孔孟荀。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