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技术实践 第37讲 dna和蛋白质技术 选修1 1 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2 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3 尝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1 2010 江苏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 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 称取新鲜的花菜 辣椒和蒜黄各2份 每份10g 剪碎后分成两组 一组置于20 另一组置于 20 条件下保存24h dna粗提取 第一步 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 各加入15ml研磨液 充分研磨 用两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 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ml滤液 再加入20ml体积分数为95 的冷酒精溶液 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 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 取6支试管 分别加入等量的2mol l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 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ml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 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 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 结果如下表 注 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 2 第二步中 缓缓地 搅拌 这是为了减少 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dna断裂 3 根据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并分析 结论1 与20 相比 相同实验材料在 20 条件下保存 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 针对结论1 请提出合理的解释 4 氯仿密度大于水 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与水和dna均不相溶 且对dna影响极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 依据氯仿的特性 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 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 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 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 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 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 dna降解速度慢 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分别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 静置一段时间 吸取上清液 本题考查了dna粗提取技术的原理 操作过程及学生的分析 判断能力 从题目实验看出 该实验的课题名称是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 在实验的第二步中 为了防止dna断裂 要缓缓地搅拌 从表中结果看出 由于低温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 dna降解慢 使得相同材料在低温保存时 dna提取量大 在相同保存条件下 蒜黄蓝色最深 说明相同条件下从蒜黄中提取的dna量最大 由于氯仿密度比水大 可使蛋白质变性后沉淀 而与水 dna不相溶 这样可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分别与等量的氯仿混合 静置一段时间 吸取上清液即可得到较纯净的dna 2 2008 山东 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 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 受到研究者重视 1 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 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 大小及性状不同 在电场中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电荷 带电情况 迁移速度 2 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检验该蛋白质的体外抗菌特性 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和 3 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菌液 培养一定时间后 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 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4 抗菌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和 实验结束后 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处理 碳源 氮源 数量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 灭菌 1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 蛋白质 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基团 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下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 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电泳技术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 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 形状等性质的差异 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离 鉴定或提纯的目的 2 牛肉膏和蛋白胨是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 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氮源 3 可采用逆向思维 若抗菌蛋白具有抗菌效果 即抗菌蛋白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则不形成菌落或菌落数量明显偏少 4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进行培养 实验结束后 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 原理 二苯胺 低 2 粗提取流程 以鸡血细胞液做实验材料为例 3 鉴定 本实验不能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原因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 但它可作为血红蛋白提取和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二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1 生物体内dna复制与pcr反应的比较 2 pcr反应 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三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 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凝胶色谱法 电泳法 凝胶色谱法 较快 较慢 原理 一些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 核酸等 在一定ph下 其可解离的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在电场的作用下 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影响因素 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 形状常用方法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通常使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电泳法 相反 sds 2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操作流程 生理盐水 相对分子 质量的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 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 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 移动速度快 因此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彼此分离 1 如何正确区分破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2 教材中去除滤液中杂质的三种方案有什么不同 3 如何区分dna粗提取实验中部分操作的目的 4 什么是3 端和5 端 dna复制为什么需要引物 为了明确地表示dna的方向 通常将dna的羟基 oh 末端称为3 端 而含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5 端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2个3 端和2个5 端 如果一条链的方向是3 5 则另一条链的方向就是5 3 这就是反向平行的含意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 而只能从3 端延伸dna链 pcr实验中 引物长度通常为20 30个核苷酸 5 pcr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进行pcr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 pcr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外源dna污染 所用仪器 缓冲液 蒸馏水等使用前进行高压灭菌 缓冲液和酶分装成小份 20 低温保存 每添加一种反应成分 更换一个移液器的枪头 混匀后离心处理 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底部 2 pcr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对于教材中的方法 可以通过计算dna含量来评价扩增的效果 原理 dna在260nm的紫外线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 峰值的大小与dna的含量有关 过程 稀释 对照调零 测定 计算 对于电泳检测的方法 可以通过在紫外线下直接观察dna带的分布及粗细程度来评价扩增的效果 扩增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有 漏加了pcr的反应成分 各反应成分的用量不当 pcr程序设置不当等 6 分离血红蛋白的样品处理中 红细胞洗涤时为什么要低速短时间离心 并且要洗涤三次 红细胞洗涤时 洗涤次数 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 洗涤次数过少 无法除去血浆蛋白 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起沉淀 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洗涤三次后 若上清液仍有黄色 可增加洗涤次数 否则无法除去血浆蛋白 7 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有什么要求 如何进行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在色谱柱中填凝胶的时候要尽量紧密 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 一是在装填凝胶柱时 不能有气泡存在 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降低分离效果 二是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 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 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一旦发生上述两种情况 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 滴加样品时 吸管管口贴着管壁环绕移动加样 不要破坏凝胶面 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 仔细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 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根据红色区带的移动状况判断收集流出液时间 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 用试管收集流出液 每5ml收集一管 连续收集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下表是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 所使用的材料 操作及其作用的表述 正确的是 c 在 dna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中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血液凝固 鸡血中加入蒸馏水可以使细胞膜破裂 dna在不同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在0 14mol l时 溶解度最低 有利于dna析出 dna不溶于酒精 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 所以加入酒精 可以获得较纯的dna dna遇二苯胺产生蓝色反应 需要沸水浴加热 在 dna粗提取与鉴定 的实验中 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2ml的四种溶液中 经搅拌后过滤 获得4种滤液 含dna较少的是 a b c d c 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在0 14mol 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 参照dna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曲线 可知 中只有 滤液g中dna含量较少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可见 滤液h中dna也较少 dna与蛋白质的溶解性不同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关于dna的复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 只能从5 端延伸dna链b dna复制不需要引物c 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d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 端向5 端延伸 c 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 只能从引物的3 端即复制方向由3 端向5 端延伸 由于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 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 其合成方向是从子链5 端向3 端延伸 下图示pcr技术扩增获取dna的过程 扩增时首先使dna两条链解开为单链 然后冷却使 引物 dna复制时所需的约20个核苷酸的短链 与单链相应碱基互补序列结合 再在热稳定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 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新链 如此反复循环 上述过程可在pcr扩增仪中自动完成 1 图中 过程也称为dna的变性 此过程在温度高达90 95 时才能完成 说明dna分子具有性 2 过程在人体内可由 催化完成 3 由题中信息可知 在pcr扩增仪中进行dna自动扩增时 若起始时有a个dna分子 连续扩增n代 可形成个dna分子 稳定 dna聚合酶 dna a 2n 聚合酶 dna连接酶 dna比蛋白质更能忍受高温 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其中g c碱基对占比例越高的dna分子越稳定 为延伸过程 在体外扩增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 在体内是由dna聚合酶催化完成 依据起始a个以及dna扩增呈指数增长 可得答案 pcr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 每次循环都包括变性 复性 延伸三步 两引物之间的固定长度的dna序列呈指数扩增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技术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根据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 可将样品中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分离b 根据蛋白质所带电荷性质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等 可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c 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可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d 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密度不同 可通过离心沉降法分离蛋白质 a a项蛋白质分子既然不能透过半透膜 那样品中的各种不同的蛋白质仍在透析袋内 而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b正确 电泳利用了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 形状不同 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c正确 凝胶色谱法也称作分配色谱法 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