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阴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期中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5分,共34小题,共51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所谓的“封建”阶段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因此b符合题意。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a不合史实;夏商周时期虽然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可排除c; “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故d不合史实。所以应选b。2、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的宗法等级制度。从材料“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可以看出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宗法制下的等级观念。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所以应选a。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考查宗法制。依据所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b符合题意。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故排除a。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项错误。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b。4、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下列与“天下归心”相对应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答案】d【解析】考查礼乐制度。依据所学天下归周体现的是分封制;“天下归宗”体现的是宗法制;“天下归心”指的是礼乐制度。故应选d。5、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题干反映的是周至秦政治制度从“共主”到“独制”这一“天下一大变局”的现象,所涉及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析选项,abc三项都正确;d项说法错误,此时并为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大权。故应选d。6、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已。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答案】b【解析】考查皇帝制度。依据材料 “丞相诸大臣天下之事皆决於上”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应选b。7、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解析】考查对郡县制的认识。材料“秦制之得亦明矣”表明秦朝实行的郡县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故c项符合题意。8、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答案】b【解析】考查对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从材料信息看,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弊端在于官员流动大,分封制的弊端(封建之弊)在于官员的世袭。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有利于地方发展,两者各有利弊,故a、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容易造成皇权专制,分封制实行时期,皇权还没有出现,分封制对王权不利,故d项错误。分封制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b项符合题意。9、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由此可见,“皇帝”的称号( )a、是君权神化的产物 b、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c、带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适应了“家天下”的需要【答案】a【解析】考查皇帝制度。中国古代最早所称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故应选a。10、清人崔迈指出:“封建之设,不知所起,其可考者自黄帝迄周二千四百年而后废。始非不可废也,弊未极也。自秦以千年,郡县之法日弊矣,安知后世不复为封建也?然天下世变多端矣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在此,崔迈( )a、主张恢复宗法分封制 b、否定郡县制的合理性c、囿于历史循环论错误 d、预言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的政治变革。从材料“封建之时,不知有郡县,后世或更有出于封建之外者,未可知也”可以看出,崔迈认为社会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后世谁也不知道会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故应选d。11、西方的学者这样评价秦朝及统治者:“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明政治转变c、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d、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考查对秦代政治制度的认识。注意提干中“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秦朝统一前是七国并立,那时候诸侯当权,即贵族统治;之后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建立了封建集权的秦朝,并且推行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应选a。12、“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答案】b【解析】考查汉代的郡国并行制。由题干材料可知,“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指分封制,“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指秦朝的郡县制。西汉统治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之所以这么快就消亡,就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汉朝总体制度又是汉承秦制,所以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题干主旨是吸取了周朝的分封制与秦朝的郡县制而实行分封与郡县并存的一种制度,所以应选b。13、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与“汉武”有关的有( )“朕”为皇帝专称,郡下设县,县以下设乡、里 “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a、 b、 c、 d、【答案】d【解析】考查汉武帝的主要活动。依据所学,是秦代的制度,是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1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君主专制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大一统。材料中“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说明“大一统”民族心理对实现国家统一和避免长期分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15、一个时代的士人所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即为“士风”。唐朝前期,士人常思济苍生、安社稷,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反映出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促使这种“士风”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庶族士人崛起c、三省六部推行 d、内忧外患频仍【答案】b【解析】考查唐朝的社会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科举制不断发展,庶族士人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士人参政热情不断高涨,从而推动了唐朝“士风”的形成。故应选b。16、唐代中后期,出现许多“使职”,他们由皇帝因事任命,事已则罢,权力极大,但这类官职无官品,并不能列入传统的职官序列。这反映当时( )a、政治制度的混乱 b、政治制度的创新c、三省六部制崩溃 d、皇权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考查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唐代中后期尽管有些官制权力较大却无官名,其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与否,变数极大,体现了对皇权的依赖和皇权的加强趋势。故应选d。17、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答案】d【解析】考查宋代的官吏管理制度。题目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遏止”、b项中“严密”、c项中“有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所以应选d。18、“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答案】a【解析】考查行省制度。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说明统治者最初设置行省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并未直接体现,d项与行省制的设置无关。故应选a。19、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设有官衙,机构完备c、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c【解析】考查军机处。分析选项,a与史实不符,排除。军机处不是法定的正式机构,故排除b项。d项内容也与史实不符合,军机处可以参与政务,不是司法职能,故排除。所以应选c。20、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题干材料揭示了科举制下学子所具有的忍耐品质,促使他们坚持不懈地去参加科举考试,体现了古代学子的人生价值追求。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批判”表述错误;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d项理解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科举制失去选拔人才的功能。所以应选c。21、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c、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答案】c【解析】考查清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文字“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知,清代内阁官员处理公务拘泥规制,不敢创新,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其政治体制已经僵化。故应选c。22、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 b、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c、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 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答案】d【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作用。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等文化事业非常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繁荣时期,对公民观剧给与津贴,这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所以应选d。23、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下列选项中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b、雅典心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d、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答案】a【解析】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依然是奴隶主贵族,普通民众只是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不可能享有与上层贵族相同的政治权利,城邦的大权依然是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分析选项,b、c表述错误,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a。24、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答案】d【解析】考查罗马法。材料没有体现出a、b、c,依据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所以应选d。25、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考查责任内阁制。由题干材料“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可知,d符合题意。2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这表明()a、德皇世袭、无限期 b、德国因行专制之实故难以迈进资本主义c、德皇也是政府首脑d、这是德国政治向民主化过渡的失败【答案】a【解析】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以后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故b项错误;德国政府首脑为宰相,故c项错误;宪法颁布后德国开启了民主政治化的历程,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a。27、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必然会蜕化变质”说明了防止腐败蜕化的必要性,要防止权力腐败和滥用,西方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故应选b。28、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的外交。依据所学,领事馆是近代外交产物;清政府在国外设立领事馆,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从封建时代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故c项符合题意。仅靠设立领事馆并不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排除a项;b项中的“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排除d项。所以应选c。29、“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考查马关条约。材料中“举国争言洋务”、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机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南京条约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来;b项和c项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署,此后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学习。所以应选d。30、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答案】c【解析】考查清末戊戌变法。ab项内容中的两位皇帝时中国的外交关系上还没有出现材料中所说的“国耻”,d项的宣统帝并没有实行过变法图强的行动。所以应选c。3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解析】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体现了“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故应选a。32、小明同学在发现一张晚清时期呈文的“原呈照片”,照片中有致命伤。“纵使倭人胁以兵力,而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在反对外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等字句。用这张照片可以研究(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考查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从材料信息“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夫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可以判断,照片反映的事件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所以该照片可以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故应选b。33、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可知,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所以应选b。34、“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强而言,则是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典型的表现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b、在沿海沿江增开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d、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答案】c【解析】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a项有利于中国的外交近代化, b项有利于中国走向世界,不属于超国民待遇;c项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使得外国在华企业享有了更多的特权,而产品不需要向中国缴纳海关关税,故c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c。二、非选择题(35题21分,36题18分,37题10分,共49分)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这定。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 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材料三: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2)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监察权独立行使。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3)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都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有相应举措。(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4分)特点: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2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2分)第(2)问,从材料五所述汉代监察对象为皇帝、政府改变为唐代以来只监察政府,从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变为宰相也要受监察,即可归纳其变化趋势。要点明监察制度是皇权专制的工具,监察制度的发展变化的本质只能是专制皇权的强化。第(3)问,从材料三“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高薪制”和材料四“重典治贪”、“剥皮实草”、“厂卫制度”等关键信息,适当概括即可得出宋初、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前者突出经济待遇,后者要强调极端、过度。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在公元前451年提议通过的公民权法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雅典政制),其效果、或许其目的也是对公民和外邦人的身份进行严格的区分。戴维斯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在西方国家民主发展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早期的民主,比如二战以前的民主,基本上就是选举制代议制民主。但是在二战以后,人民发现只选举政府是不够的,还要人民能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参与自己身边的事务。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与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相比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何种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的内涵主要指的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表现形式及其局限。(6分)【答案】(1)局限:民主政治参与者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是少数人的特权。特点: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而非间接民主制。(2)内涵:制订1787年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和总统共和制;确立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等原则。(3)表现形式:公民选举和议会立法。局限:普通公民直接参与得不到保障。【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的信息来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第二小问比较西方代议制的特点从直接民主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宪政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