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7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7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7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7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7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 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 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及作用 断裂带 褶皱山脉 海陆变迁 喷出地表 深度思考1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你知道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 提示喜马拉雅山脉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而东非大裂谷则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 二 内力作用与山地地貌1 褶皱山 1 褶皱 形成原因 强大的 基本单位 两种形态 甲 和乙 挤压作用 褶曲 背斜 向斜 2 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 深度思考2 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提示不能 应根据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 海洋 褶皱山系 2 断块山 1 断层 成因 强大的压力和 表现 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张力 位移 2 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深度思考3 岩层发生断裂是否就一定形成断层吗 提示不一定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 一要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要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不是有明显的位移 3 火山 1 成因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 沿 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地壳 火山口 火山锥 考点一地壳运动 1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 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如下表所示 2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 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喜马拉雅山 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 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 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 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 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 在远古时代 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 约在几百万年前 由于地壳运动 部分陆地下沉 海水进入 形成台湾海峡 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2017 江苏信息港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 回答 1 3 题 1 上图中板块共有 a 1块b 2块c 3块d 4块 2 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 冰岛b 非洲东部c 太平洋西岸d 大西洋西岸 3 以下地貌单元中 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a 喜马拉雅山b 马里亚纳海沟c 日本岛弧d 安第斯山脉 解析第 1 题 从上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分别出现一个海沟和海岭可以判断图中板块共有3块 第 2 题 上图中虚线圈内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区 属于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到挤压抬升形成岛或岛弧 最符合太平洋西岸的情况 第 3 题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答案 1 c 2 c 3 a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1 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 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如下图 2 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 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图 特别提醒 1 澳大利亚 南亚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岛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 冰岛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大西洋 s 形海岭上 生长边界 3 新西兰南 北二岛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消亡边界 4 科迪勒拉山系 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考法一地壳运动与地貌1 2016 北京文综 4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 回答下题 平顶海山 a 为褶皱山b 由沉积岩构成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由图可知 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由岩浆岩构成 a b项错误 由图中阶段 到阶段 变化可知 平顶海山的相对高度变小 顶部面积变大 是风浪侵蚀造成的 是外力作用塑造 c项错误 由图中阶段 到阶段 变化可知 岩石圈下降导致平顶海山没入水下 d项正确 答案d 考法二板块运动与地貌2 2013 海南地理 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 是因为受到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 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 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 地热能b 风能c 水能d 太阳能 解析第 1 题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 图中的纬度为北纬 经度为东经 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 具体为堪察加半岛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 板块之间相互挤压 所以本题选择d项 第 2 题 该岛位于板块边界 地壳活动频繁 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 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 所以本题选择a项 答案 1 d 2 a 1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考点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2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 找水 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015 浙江文综 5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图中 为岩层编号 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题 图中甲 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 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 甲 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 乙 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 乙 向斜上覆岩层容易侵蚀成谷 析图过程 向斜 山岭 背斜 谷地 尝试自解 答案c 判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 1 形态法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利用此方法判断时 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 如下图中乙处 再判断 2 新老法 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 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 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3 位移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考法一地质构造类型判断与沉积作用分析1 2016 浙江文综 5 6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 地貌剖面图 图中地层年代由 到 变老 图中阶地 用t表示 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 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 1 2 题 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 2 矿产调查发现 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 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第 1 题 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 向里依次是页岩 砂岩 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 两翼老的分布规律 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 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 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 c项符合题意 第 2 题 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 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 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厚的沙 卵石 沉积环境最好 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 b项符合题意 甲处离河流太近 粘土结构 丙 丁两处地势太高 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答案 1 c 2 b 考法二地质构造与地质构造地貌判断2 2015 福建文综 9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 从a河谷到b 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 背斜谷b 背斜山c 向斜谷d 向斜山 解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 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 为背斜 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 故a项正确 答案a 借题发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 它是地壳运动的 足迹 它主要有褶皱 向斜 背斜 断层 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 与地表形态无关 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 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 谷地 平原 盆地 陡崖等 回答构造地貌时 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 特别注意向斜谷 向斜山 背斜山 背斜谷 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 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 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 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本图为地质剖面图 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为沿海冲积平原 为河口沙洲 为河流凸岸 为岩浆冷凝形成的花岗岩外围 为背斜成谷 解读信息 1 图中地下岩层有褶皱隆起 该岛屿由海底地壳受水平挤压而成 2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 背斜顶部岩层因外力作用破坏了其连续性 3 流水作用雕塑形成地表地貌景观 类图通法 地质剖面图的读图流程第一步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结合图中的图例 地层的层序 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1 一般岩层越老 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 位置越靠上 2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 第二步 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和地形从岩层的弯曲变形 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岩层形态 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 利用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地形类型看海拔高低变化 第三步 判断岩层运动特点和地质构造应用 1 褶皱 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 或垂直 运动 2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 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 3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 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4 找矿 找水 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情况 以利施工和安全等 学以致用 考法一地质构造的判断或岩层形成顺序1 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 太行山b 太岳山c 子午岭d 六盘山 2 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a 断裂下陷 流水沉积b 褶皱 断层c 断裂下陷 流水侵蚀d 水平挤压 风力沉积 解析第 1 题 图示太行山 太岳山 子午岭分别属于背斜山 向斜山 向斜山 六盘山和泰山一样是断块山 第 2 题 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 地势较低 集水成河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平原 答案 1 d 2 a 考法二地质剖面图中找矿 找水2 2018 保定模拟 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 回答 1 2 题 1 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