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疾病的防治.doc_第1页
常见胃疾病的防治.doc_第2页
常见胃疾病的防治.doc_第3页
常见胃疾病的防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师范大学常见胃疾病的防治常见胃疾病的防治摘要:现代生活环境下,多数人们经常受到一些胃肠疾病的困扰,如:胃炎、胃溃疡、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等。这些疾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发展严重后还有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如:胃癌。本文对一些常见的肠胃疾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肠胃疾病,进行科学预防与治疗。关键词:胃疾病胃炎胃食管反流胃溃疡防治据有关统计数据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并且正在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但由于人们对胃病知识了解的太少,缺乏足够的康复指导,超过70%的胃病患者对胃病听之任之态度,盲目就医或服药等。为此,本文对对一些常见胃疾病的病理症状进行阐述,并归纳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胃炎的防治1.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甚至胃壁的急性炎症性改变,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型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临为表现有上腹部剧烈疼痛、腹泻、脱水、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甚至呕血、大便带血和畏寒发热等。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预防急性胃炎,首先,要不吃生、冷、硬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也不吃未洗净煮熟的食物防止胃内感染;其次,慎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最后,体质偏寒者不宜生吃水果,并减少鸡汤、肉汤、鱼汤和蛋汤的进食,而适宜吃清淡的饮食1。患上急性胃炎经后应及时治疗,大多数好转较快,但呕吐严重的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呕吐如果损伤贲门黏膜,可出现呕血,部分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胃炎。可以采用中西合用,养治结合2。若用西药治疗,一般可用保护胃粘膜的药,如复方胃友片或双层胃友片;如果恶心嗳气症状较重可加服胃复安或吗丁啉;若是还伴有反酸,可加服制止胃酸药如雷尼替丁胶囊或莫替丁片或奥美拉唑片;如伴有呕血,可加用安络血片,或云南白药胶囊;如是腹疼剧烈,可加服阿托品片或山莨菪碱(6542)片或维生素K4片1。另外也可用中药治疗,须辩证分型,分内服法和外治法两种。内服法分为三类:外邪犯胃型需疏解表邪,和胃降逆;湿热内阻型需清热祛湿,和胃止痛;痰湿阻滞型需化痰除湿,和胃降逆。外治法分为:感受寒冷者可用脐疗法,如疼痛剧烈,出冷汗者,加熨腋中、气海及背俞;恶心严重,呕吐不出, 出冷汗,腹中疼痛者可用烧盐探吐法2。中成药治疗:风寒夹湿者可用藿香正气丸,湿热者可用朱砂连胶囊口服,胃脘疼痛者可用金佛止痛丸口服1。急性胃炎患者也可结合食疗治疗。可补充适量水分缓解脱水,加速毒素排出;病情好转后给与易消化无刺激的少渣半流食物;恢复期改为少渣软饭;为避免胃道胀气,急性期应禁用牛奶,减少蔗糖的摄入,恢复期禁用含粗纤维的蔬菜,不宜消化的油煎、油炸食品及烟、熏、腊的大块鱼、肉;禁用含酒精、产气的饮料及辛辣调料品,少食多餐,食用蒸、煮、炖、烩的食物3。1.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有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特殊类型三大类。由幽门螺旋杆状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和消化不良。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比治疗更重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保持精神愉快,戒烟忌酒;第二,要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第三,忌过酸过辣等对胃有刺激或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第四,要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及下肢保暖;第五,坚持有规律的生活与良好的饮食习惯;第六,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适当的休息,不要过于劳累;最后,要 及时治疗相关的疾病,如慢性咽炎、牙龈炎、鼻旁窦眼等4。慢性胃炎的治疗可分为西药治疗、中药治疗、与饮食调整。西药治疗是运用最多的治疗方法,目前多采用的冶疗方案为一种胶体铋剂或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上2种抗菌药物,如枸橼酸铋钾与阿莫西林及甲硝唑三药联用5。中医研究慢性胃炎辩证多以虚为主或虚实夹杂,根据症状不同,选用对慢性胃炎有特效的中药为主药,如黄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蜥蜴等治疗6。所谓药食同源,采用食疗是治疗慢性胃炎及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根据病人体质与病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食材进行调理7。2. 胃溃疡的防治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许多患者长期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若能被患者察觉则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嗳气、体重减轻、出血等。防治胃溃疡要从生活、饮食、精神三管齐下。首先是生活调理:1溃疡病人应注意保暖,生活规律,不能吃夜宵,避免加重胃肠负担;2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8;3当溃疡处于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可使疼痛等症状缓解,应避免使用可导致溃疡的药物9。其次是饮食调理:1进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以软食为主,进食时情绪要放松,少说话, 要细嚼慢咽;2进食后喝些汤或者水,冲洗口腔和食道的同时,还利于消化8;3限制摄入对胃黏膜有机械性刺激的食物和化学性食物、药物9;4胃酸过多者, 不宜食用过酸的食物;5.不要空腹喝牛奶和豆浆;6食用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8。最后是精神调理:1.应保持精神愉快;2.注意不能过度劳累、熬夜、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8;3.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使用一些镇静药和安定剂9。3. 功能性胃肠病的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胃胀(排气困难),上腹不适、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早饱、嗳气、便秘、 胃疼(没有规律)常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且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可从心理指导、生活指导、药物治疗三方面进行。心理上,患者需听取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解释,从而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了解,消除消极、恐惧、焦躁的心理,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生活上,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烟酒,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根据症状配合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方面,要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与表现,有针对性的应用不同药物,在选择药物时应该考虑患者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免过大的经济压力增加患者心理负担10。4. 胃食管反流的防治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种类型。国外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情况与性别无直接关联,但在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中,男性较女性更多见11。一项Meta分析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总体男女之比为1571,Barrett食管为1961,而非糜烂性反流病女性较男性多发,总体男女之比为072112。其临床表现为胃灼热和反酸、吞咽疼痛与吞咽困难,此外还有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炎、哮喘等。治疗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治疗,包括抬高床头、睡前3h不再进食、减轻体重、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食物、少摄入可以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的一些食物1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抑酸药包括质子泵抑制药(PPI)和H2受体阻断药(H2I认);促动力药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及莫沙必利等;黏膜保护剂常用的有硫糖铝、藻酸盐类、胶体次枸橼酸、铝碳酸、,蒙脱石制等;以及一些新研发药。内镜治疗可以控制部分确诊患者症状,该方法可用于对PPI依赖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等特点,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胃底折叠术、射频治疗、注射治疗和微球植入等方法11。手术治疗常用方式是腹腔镜或开放性抗反流手术。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从整体入手,根据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而辨证分型治疗本病,或以某一主要病机为立足点,采取专病专方治疗13。5.结语通过对上面一些常见的胃疾病的了解可以得知: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 陈金伟怎样防治急性胃炎J.科学养生,2010,9:24.2 陈金伟急性胃炎:防治急不得J.快乐养生,2011,09(中):36-37.3 刘枫.急性胃炎的饮食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1,26.4 汪传臻对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及预防治疗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35:182-183.5 施锦金,林梅.青少年慢性胃炎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外医疗,2010,27:132.6 陈文珏慢性胃炎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7 李熠萌.慢性胃炎的中医药防治J.医药与保健,2013,06:50-51.8 赵寒冰.胃溃疡的原因与防治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3,11:57.9 王英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解放军健康,2009,4:12-13.10 王英俊.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3-105.11 单丰.单兆伟教授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证经验研究-60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总结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2 Cook MB,Wild CP,Form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