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专题检测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记类文章阅读(二)(时间:45分钟满分: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鹅笼夫人传周容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原文有删改)【注】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戺(sh):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鹅笼文,即婿之婿:女婿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 遽:迅速c敕有司营葬 敕:命令d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贵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婿”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把定为女婿”。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项,第一个“之”是代词,“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在”。d项,两个“者”都是代词,“的人”。答案:b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的一组是(3分)()吾恃其文为家也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是鹅笼夫人的父亲说的话,写鹅笼夫人出嫁时的排场,写鹅笼夫人有对事物的预见性。其中从侧面写出了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其妹贪慕荣华富贵”无中生有。答案:c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5分)译文:_ (2)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题的关键点:“以”译为“用”,“规”译为“规劝”,“用”译为“因为”。第(2)题的关键点:“再”译为“第二次”,“固”译为“一定”。答案:(1)鹅笼夫人经常用礼仪规劝(他)放纵骄逸的行为,所以鹅笼当时仍因为少有过失而闻名。(2)鹅笼第二次任宰相时到了如此地步,(我们可以)明了鹅笼夫人死的时候说的话,(她)一定已经看出鹅笼的细微变化了。【参考译文】鹅笼夫人,是毗陵县某户人家的女儿。(鹅笼夫人)小的时候,父亲知道女儿(将来)一定会显贵,(就)慎重地选择女婿,(当)得到鹅笼(所写)的文章(时),立即把他定为女婿。(鹅笼夫人的)母亲问:“家庭情况怎么样?”(鹅笼夫人的父亲)回答:“我把他的文章看成(他的)家业。”(鹅笼的)家境果然十分贫穷,几年还不能施行一礼。(鹅笼夫人的)妹妹被许配给了某户人家,这户人家很富有,很快送来了彩礼。头戴高帽系丝带的僮仆将近百人,(装聘礼的)筐篚连绵一里路左右。媒人插花挂彩,静静地布置,转眼间(将聘礼等物)摆满了庭院里的斜石。丝织品、豰纱、珠宝首饰,金碧辉煌并照亮了整个屋子。门外的骏马佩着雕饰的马鞍,骄傲地长声嘶鸣。亲朋好友压肩围观,有人又问:“你的姐姐家也像这样吗?”家里的女佣们都围着她的妹妹,发出吃吃的笑声。鹅笼夫人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一点儿也不为之动容。一天,(鹅笼夫人的)母亲拿出妹妹的聘礼,为(鹅笼夫人的)妹妹裁制衣服,忽然生气地说:“你的姐姐不要再指望这些了!这辈子只能穿布衣了!”鹅笼夫人听到了这些话(后),立即脱去丝织衣服,里里外外只穿布衣。又过了几年,鹅笼更加不得志。鹅笼夫人的妹妹已结鸳鸯之好,(出阁那天)锣鼓喧天,被簇拥着乘坐花轿离开(家)。鹅笼夫人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一点儿也不为之动容。壬子年秋季,鹅笼二十四岁,在乡试中中了举人。鹅笼夫人的母亲说(这)太出乎意料了,就是鹅笼也急忙请求马上婚娶。鹅笼夫人对(她的)母亲说:“反正已经迟了。”于是这样鹅笼愧疚地赴京应考。会试、殿试两榜,都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南京的京兆尹听说状元家境贫穷,动用公款替他送了聘礼,(大小)官吏(都来)帮忙效力,亲朋好友及女佣们,比围观她妹妹(接受彩礼)时的劲头还足。(而)鹅笼夫人仍然平静地坐在那里做针线活,一点儿也不为之动容。不久鹅笼接受(皇帝的)特别恩赐回家,穿着官服娶妻。巡抚、巡按御史以下的官员以及地方的郡守,都聚集到驿站的庭院等候,鹅笼亲自迎娶(新娘)。从毗陵县到鹅笼家,沿河两岸(铺设的)绛纱连绵几十里,县官穿着盛装来到城外,趴在道路的东面(迎接)。一个女人(如此)显贵荣华,看见听说过的从来没有达到这件事(的程度)!(鹅笼)担任宰相十年,鹅笼夫人经常用礼仪规劝(他)放纵骄逸的行为,所以鹅笼当时仍因为少有过失而闻名。壬申年,鹅笼夫人在京城的府第去世,朝廷赏赐七天坐禅拜佛祭祖的礼仪,(并)派官吏护送灵柩回乡,命令官吏料理丧事。灵柩起程之日,(有很多)公卿勋贵(前来),举行祭奠的帷帐鳞次栉比,像云一样聚集在京城东郊。水路陆路向南有二十多里,祭祀的筵席接连不断。(鹅笼夫人)死时对鹅笼说:“站的地势越高,摔得越重,你现在可以退下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把今天的死当成(一种)幸运。”一年后,鹅笼请假回到故里。过了几年,又攀附权贵当上了宰相,因纵欲专权扰乱朝政,被皇帝赐死。评论说:我到京城,听说鹅笼头戴小帽身穿青衫死在古庙里,刑部锦衣卫众多官吏锁上门汇报去了。尸体悬挂了三天,圣旨下达后才开始入殓,牛车拉着柳木薄棺出城,没有一个来观看的人。鹅笼第二次任宰相时到了如此地步,(我们可以)明了鹅笼夫人死的时候说的话,(她)一定已经看出鹅笼的细微变化了。唉!一个人对不起(他的)国家,肯定先前(已)对不起(他的)夫人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2分)张忠武公逸事薛福成张忠武公(国梁),谋勇兼优,战无不胜,保障苏浙郡县垂七八年。其后以兵饷大权为共事者所掣肘,功败垂成,卒以身殉。其奇勋伟节彪炳史册无待余之赘述若其年少时逸事有人所未尽知者兹特采辑一二以著英雄之气概焉。公初名嘉祥,广东高要县人,美秀而文,恂恂如儒者。然喜任侠,跅弛不羁。年十五,之粤西从其叔父学贾,顾心弗喜也,日与轻侠恶少游。其党有为土豪所困者,公往助之,杀人犯法。官捕之急,遂投某山盗薮。盗魁奇其貌,以女妻之,女嫌其疏贱,不可;盗魁欲拔为己副,其党又不可。山中例呼盗魁为“老大”,其支党皆为兄弟称,自二、三、四、五以下,各以才能之大小为次之先后。乃呼嘉祥为“老么”。然每出劫必倍获,抗官军必告捷,群党皆惊服。一日山中粮匮,因往劫越南边境,名为“借粮”。越南人驱象阵来御,盗马皆奔。嘉祥使其党捕鼠数百,明日复战,掷鼠于地,纵横跳踉。象见之,皆慑伏不敢动。遂获全胜,大掠而归。顷之,盗魁病死,群党推嘉祥为盗魁。嘉祥有众万人,以兵法部勒之,与之约曰:“凡劫官商,毋得杀人。财货必留还十之一,俾得为商之资本、官民之旅费。”既而官军讨之,山中仓猝无兵器,嘉祥使人揭一竹竿以御兵器,又获大捷。然兵吏为所执者,皆礼而遣之。且具书自陈不得已为盗状,苟蒙赦宥,愿尽死力。及洪秀全反于金田,遣党招之,嘉祥拒不往,曰:“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哉?”向忠武公(荣)提军广西,使绅士朱琦为书招之。嘉祥约官军压其巢,出御而伪败。乃悉括山中财物,散遣其党,使归为良。而自降于布政使劳崇光军前,改名国梁,得旨赏千总衔,归向公差遣。由此战必为士卒先,威名闻天下。(选自庸庵笔记,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其叔父学贾,顾心弗喜也 顾:顾念b一日山中粮匮 匮:缺乏c遣党招之,嘉祥拒不往 拒:违抗d乃悉括山中财物,散遣其党 括:包括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根据上下文可知,“顾”应该译为“不过,只是”。c项,原文是说洪秀全派人招揽他,他拒绝前往,所以这里的“拒”应译为“拒绝”。d项,根据文意可知,“括”应译为“搜括”。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介词,“拿”。b项,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c项,第一个“为”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动词,表示判断,“是”。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答案:d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国梁有伟节的一项是(3分)()卒以身殉日与轻侠恶少游盗魁奇其貌,以女妻之嘉祥使其党捕鼠数百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哉散遣其党,使归为良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捕捉信息、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是解答信息筛选题的关键,而“信息”不仅仅包括文章内容中的信息,也包括题干的信息。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题干中隐含的有效信息,寻找突破口,把握切入点,从而准确而快速地解题。句是说张国梁少年时的行为,不能体现其“有伟节”,句是说张国梁受强盗头领的器重,句是说张国梁擅长谋略。答案:c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魁奇其貌,以女妻之。(5分)译文:_ (2)吾之为盗,非得已也,岂从叛贼者哉?(5分)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考生在翻译时,要注意“奇”、“妻”、“从”等词的含义。同时,还要理解固定句式“岂哉”的意思。答案:(1)强盗头领为他的相貌而惊奇,(想)把女儿嫁给他。(2)我当强盗,是不得已的,怎么会跟随叛乱的贼子呢?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其奇勋伟节彪炳史册无待余之赘述若其年少时逸事有人所未尽知者兹特采辑一二以著英雄之气概焉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为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解题时,首先,要大致理解语段的意思;其次,要分析重要实词的位置,比如“彪炳”、“采辑”、“著”等;最后,要分析虚词的位置,如“之”、“者”、“以”等。答案:其奇勋伟节/彪炳史册/无待余之赘述/若其年少时逸事/有人所未尽知者/兹特采辑一二/以著英雄之气概焉【参考译文】张忠武公(国梁),谋略勇气都(很)出色,作战没有不胜利的,保护着江苏浙江各郡县的安全将近七八年。他后来因为掌管军饷等重大权力被共同做事的人牵制留难,(事情)将要成功时遭到了失败,最终以身殉职。他的卓著的功勋、奇伟的节操,(和)伟大的业绩流传千古,不用我多说。至于他年轻时的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有些是人们未能详细地知道的,就特意地收集一两件,来显示(他的)英雄气概。张公起初叫做嘉祥,(是)广东省高要县人,(他)漂亮俊秀又有文采,谦恭得像个儒士。然而(他)喜欢见义勇为,不守规矩,豪放不羁。(他)十五岁时,到粤西跟随他的叔叔学做生意,不过(他的)心里不喜欢,每天与轻浮的品行不良的少年交往。他的同伙中有人被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围困,张公(就)前往帮助他,(因)杀人(而)触犯了法律。官府捉拿他(很)急迫,(他)就投奔某个山上的强盗团伙。强盗头领为他的相貌而惊奇,(想)把女儿嫁给他,(强盗头领的)女儿不满意张公生疏低贱,不同意;强盗头领(又)想提拔(他)当副头领,他的同伙又不同意。山寨中按照惯例称呼强盗头领为“老大”,其余强盗互称兄弟,从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往下,分别按照才能的大小来决定次序的先后。于是称呼嘉祥为“老么”。可是每次出去打劫,(嘉祥)劫得的东西一定是(别人的)几倍,抵抗朝廷的军队一定胜利,强盗们都(很)惊讶佩服。一天山中粮食缺乏,于是前往越南边境打劫,名义上是“借粮食”。越南人驱赶着大象组成的战阵来抵御,强盗们的马都被惊跑了。嘉祥让他的同伙捉了几百只老鼠,第二天再战斗时,把老鼠抛在地上,(老鼠)满地乱跑乱跳。大象见了老鼠,都害怕得趴下(而)不敢行动。于是(强盗们)大获全胜,掠夺了很多东西就回来了。不久,强盗头领生病死了,众强盗推举嘉祥做强盗头领。嘉祥(手下)有强盗上万人,用兵法部署约束他们,与众强盗约定说:“大凡抢劫官员商人的,不要杀人。钱财货物一定要留下十分之一,使这钱成为商人(做生意)的本钱,官员、百姓(回家)的路费。”不久朝廷的军队讨伐他们,山寨中仓促之中没有兵器,嘉祥让手下(人人)拿一根竹竿来抵挡兵器,又大获全胜。可是被抓住的士兵和官吏,(张嘉祥)都以礼相待并将他们遣送回去。并且详细地在书信上陈述自己不得已才当强盗的情况,(表示)如果能够承蒙(官府)宽恕,愿意竭尽全力以死报效(官府)。等到洪秀全在金田造反,派同伙招揽他,嘉祥拒绝(并)不前往,说:“我当强盗,是不得已的,怎么会跟随叛乱的贼子呢?”忠武公向荣在广西领军,派了乡绅朱琦写信招降嘉祥。嘉祥约好官兵逼近强盗的山寨,(嘉祥)出来抵抗而假装失败。于是全部搜括了山寨中的财物,散发给众同伙(并)遣散了他们,让(他们)回家当合法的百姓。然而自己投降到布政使劳崇光的军队中,改名为国梁,领了圣旨被赏赐千总的职务,归属向公领导。从此,每次作战都一定身先士卒,威武之名天下传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2分)薛胄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阴人也。父端,周蔡州刺史。胄少聪明,每览异书,便晓其义。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性慷慨,志立功名。周明帝时,袭爵文城郡公。累迁上仪同,寻拜司金大夫,后加开府。高祖受禅,擢拜鲁州刺史,未之官,检校庐州总管事。寻除兖州刺史。及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有陈州人向道力者,伪作高平郡守,将之官,胄遇诸途,察其有异,将留诘之。司马王君馥固谏,乃听诣郡。既而悔之,即遣主簿追禁道力。有部人徐俱罗者,尝任海陵郡守,先是已为道力伪代之。比至秩满,公私不悟。俱罗遂语君馥曰:“向道力以经代俱罗为郡,使君岂容疑之?”君馥以俱罗所陈,又固请胄。胄呵君馥曰:“吾已察知此人诈也。司马容奸,当连其坐!”君馥乃止。遂往收之,道力惧而引伪。其发奸摘伏,皆此类也,时人谓为神明。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丰兖渠。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高祖谦让不许。后转郢州剌史,前后俱有惠政。征拜卫尉卿,寻转大理卿,持法宽平,名为称职。后迁刑部尚书。时左仆射高颎稍被疏忌。及王世积之诛也,颎事与相连,上因此欲成颎罪。胄明雪之,正议其狱。由是忤旨,械系之,久而得免。检校相州事,甚有能名。会汉王谅作乱并州,遣伪将綦良东略地,攻逼慈州。刺史上官政请援于胄,胄畏谅兵锋,不敢拒,良又引兵攻胄,胄欲以计却之,遣亲人鲁世范说良曰:“天下事未可知,胄为人臣,去就须得其所,何遽相攻也?”良于是释去,进图黎阳。及良为史祥所攻,弃军归胄。朝廷以胄怀贰心,锁诣大理。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余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有子筠、献,并知名。(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爵文城郡公袭:继承。b胄遂积石堰之 堰:堤坝。c械系之,久而得免 械:用刑具。d何遽相攻也 遽:急迫。解析:堰:名词用作动词,筑堰挡水。c.械:刑具,用作“系”的状语。答案:b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乃:副词。表承接,于是,就。a.之:动词,到;结构助词,的。c.所:助词。与动词(“陈”)连用,组成名词性词组,陈述的情况;与“为”连用的固定结构,表被动。d.于:介词。表对象,向;表被动。答案:b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薛胄造福百姓和执法公平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a.介绍薛胄的志向,尚未执法。b.是薛胄请求高祖封禅泰山,与执法无关。d.介绍薛胄精明能干,但不能表明造福百姓。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胄是河东汾阴人,父亲曾任北周的蔡州刺史。薛胄小时候就聪慧过人,罕见的书籍,他也能明了它的意蕴。b薛胄精明并且有胆识。向道力冒充高平郡守,薛胄在途中相遇时觉察,不顾王君馥的反对,大胆派人抓捕。c薛胄在农田水利方面颇有作为。任职兖州时,兴修水利,筑成薛公丰兖渠,既变沼泽地为良田,又开通航运。d薛胄主政相州时,叛将綦母良进攻相州,薛胄为保全自己,派遣亲信向敌人诈降,后因此被朝廷怀疑有二心。解析:d项对应的信息区在最后一段的最后几句。“诈降”概括有误,薛胄托辞自己尚在犹豫,并未表达投降的意思。答案:d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常叹训注者不会圣人深旨,辄以意辩之,诸儒莫不称善。(3分)译文:_ (2)及到官,系囚数百,胄剖断旬日便了,囹圄空虚。(3分)译文:_ (3)相州吏人素怀其恩,诣阙理胄者百余人,胄竟坐除名,配防岭南,道病卒。(4分)译文:_解析:(1)补上省略的主语“薛胄”。训注:解释古书文义。会:领悟,理解。辄:就。辩:辩论。(2)系:拘押。剖:分析,辨明。断:断案。旬:十天为一旬。了:了结,完结。囹圄:监狱。空虚:指里面没有了待审的嫌犯。(3)吏人:吏,官吏;人,百姓。素:平素,向来。怀:思念,引申为感激。诣:到。阙:宫阙,指朝廷。理:申辩。竟:最终。坐:犯罪,因犯罪。配:发配。防:防戍。道:用作状语,在路上。卒:死亡。答案: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参考译文】薛胄字绍玄,是河东汾阴人。父亲薛端,在北周时任蔡州刺史。薛胄小时候就聪明,每次阅读了罕见的书籍,便能明了它的意蕴。他常常感叹解释古书的人不能领会圣人深刻的用意,便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它,儒生们没有不称好的。薛胄性情激昂,立志要建立功名。北周明帝时,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为文城郡公。逐步晋升为上仪同三司,不久又被任命为司金大夫,后来又升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高祖接受禅让后,提升薛胄为鲁州刺史,还未到任,又让他担任考察庐州总管之职。不久任命为兖州刺史。等到他上任时,关押的嫌犯有数百人,薛胄明辨是非快速判案,十天便处理完毕,监狱里没有了未判的嫌犯。有个陈州人叫向道力,冒充高平郡守,就要去上任,薛胄在途中遇到了他,察觉他的形迹有些反常,要把他留下来盘问。司马王君馥坚决劝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