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_第1页
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_第2页
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_第3页
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_第4页
3年高考(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组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1.(2014大纲全国,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2.(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3.(2013福建文综,19,4分)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4.(2013北京文综,18,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5.(2013重庆文综,6,4分)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6.(2013四川文综,5,4分)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7.(2012安徽文综,16,4分)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8.(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9.(2012浙江文综,18,4分)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10.(2014广东文综,38,15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11.(2013海南单科,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19011911年数量(家)资本额(万元)纺织业821332.1缫丝业70556.9面粉业53786.8火柴业28130水电业603813.8机器业20352.1矿冶业73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7分)12.(2013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13.(2012天津文综,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天津城区示意图(1936年)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材料三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14.(2012四川文综,37,10分)(节选)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6分)b组20122014年高考提升题组1.(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2.(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3.(2013上海单科,21,2分)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 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 d.成都附近4.(2013江苏单科,8,3分)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吨位 19281352290 791117213 482 19302792415 447138247 969 19323456577 257178342 211 19353895675 173208461 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5.(2013安徽文综,15,4分)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6.(2012江苏单科,5,3分)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b.c.d.7.(2012大纲全国,16,4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 b.李鸿章c.张之洞 d.袁世凯8.(2012上海单科,17,2分)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9.(2012江苏单科,8,3分)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10.(2014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8分)11.(2013课标全国,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12.(2012广东文综,38,9分)(节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室合集(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9分)a组20122014年高考基础题组1.c从材料信息看,该人士主张兴办工厂和航运事业,鼓励并主张保护民间参与以分洋商之利。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鼓励民间办厂,因此出现了民间办厂的浪潮,所以该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故选c项。2.d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由题干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a项只是自然经济瓦解的部分征象;解读题干信息可知 b、c两项并未受到外来势力冲击。3.c19121915年,自然经济并未最终解体,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就已兴起,排除b;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对19121915年工厂数量的变化无直接影响,由此排除d。4.d材料反映出洋纱行销甚广,南方各省几乎没有不使用洋纱的地区,故d项分析正确。a项洋纱洋布并不是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项完全曲解了材料,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5.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842年中国已被迫开放,但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与18431847年相比,呈下降趋势,根源在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项正确。a、c、d三项虽然会影响到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但不是根本原因。本题选b项。6.a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由“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与所学可知:银价提高,单位白银兑取的货币就会增加,如果中国不进行币制改革,美国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就会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7.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题干材料说明了钱庄在洋货内销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a项从19世纪70年代末的时代特征看,不符合史实;b、c两项在材料中并未得到体现,排除a、b、c三项。8.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稍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末创办实业的影响。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张謇是晚清状元,毅然挂冠经商、兴办实业,这一行为冲破了传统的“商为末业”观念,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工商业竞争”,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9.b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柱状图显示出19411943年开办工厂数量最多,这一时期正好处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符合题意。柱状图中的数据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故a项错误。图中数据并未体现大后方与沿海工业比例的变化,故c项错误。大后方工厂开办主要是为了赢得抗战胜利的需要,故d项错误。10.答案(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不同: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语言要精练。第二小问属于比较题,要从两则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史学研究方法,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综合两则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化的特征展开阐述。11.答案(1)发展速度快;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平衡,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民族资本力量弱小,对外国资本依赖性较强。(6分)(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7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第(1)问先从民族工业的数量及资本额、部门差异、地域差异等角度概括,再结合民族资本的特点作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当时社会思潮、民族工业的特点及西方经济和外国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影响等方面作答。12.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经济,既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如第(1)问中的农业经济特点,又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如第(2)问;第(3)问给出答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13.答案(1)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解析本题以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古、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轨迹,重点折射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概况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并透过历史发展的表象分析历史规律。第(1)问,将图片中a、b、c三区的名称与三则材料对应理解判断。a区,旧城区反映的是天津城的兴起,属于古代城市发展;b区,租界反映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c区对应材料三中的天津新城区的发展。分析原因应分别对应历史时期,结合材料即可。第(2)问,考查历史学习中的史论意识,首先要理解“新式”的含义,即机器生产。根据所学很容易举出“开平煤矿”等史实。应抓住“近代化”这一历史本质进行分析意义。第(3)问,抓住“1902年”这一时间限制,联系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得出辛丑条约签订这一历史背景。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应从材料出发,分别从城市管理及城市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归纳概括,切忌脱离材料。14.答案(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4分)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6分)解析第(2)问要注意材料二中的时间限制,此时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其创办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积极作用”时,抓住题眼“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b组20122014年高考提升题组1.d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番舶来银”可知,鸦片战争后,丝织品的国外市场扩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可知,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均与中国19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不符,a、c两项错误。2.b“争相投资”“风起云涌”表明中国棉纺织业投资迅速增长,“外纱复纷至沓来”表明西方列强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国人竞相投资迅速发展起来的棉纺织业“一蹶不振”,故正确。“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表明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抑制了中国棉纱的出口,错误;此时官僚资本主义尚未出现,错误。答案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争相投资”所带来的后果的准确理解。3.b在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通商口岸地区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开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办民族工业,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兴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故选b。4.c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故a项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侵略,故b项不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于1946年,故d项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状况,故选c项。5.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获得了初步发展,而题干的时间是从1913年到1936年,早就超越了初步发展这个阶段,故a项错误。图中数据表明直到1936年外国资本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b项表述正确。1936年官僚资本体系并未崩溃,故c项错误。d项中“决定”二字表述错误,国际局势是影响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6.a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文资料、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图文资料的有效信息。图中人物有两名是官员,场所是金陵机器制造局,其性质是洋务企业,活动是试验“快枪”这种武器,故是对图文信息的正确阐述,a项符合题意。仅从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洋务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只是起诱导的作用,并不能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由此排除。7.b本题考查中国的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海防”“机厂”“学堂”“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可判断出此人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