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郎溪中学直升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学段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6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斗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选自光明日报)1从原文看,下列对上海世博园中“中国国家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的中国馆,不仅有来自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特色的创作理念。 b国家馆独特的外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意味着 “鼎盛中华、富庶百姓”。 c耸立于世博园的中国国家馆造型独特,挑空设计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 d中国馆屋身的最上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并支挑着伸出的屋檐的斗拱,充满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意味,是最有代表性的特征。2下列关于传统手工技艺“三斩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三斩斧”作为一种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 b其名称源于为取得最终的纹理效果而需要的人工剁斧的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c在中国馆台阶的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达上万刀之多,可见其技艺之精细。 d石材表面凹槽细密美观,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堪称巧夺天工。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号称“东方之冠”的中国馆能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主题,凭靠的就是其特有的建筑构建和艺术外观。 b我们的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是因为西方的斗拱只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而非一个艺术的构建。 c中国国家馆的挑空设计突破了数千年来的“城墙”思维,代表着内敛而封闭的文化的积极调整,也代表了改革开放30年的有效成果。 d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完全得益于各国国家馆的建筑都做到了传统手工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的完美融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1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具告之 具:详细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 趣:兴趣c为陛下危之 危:感到危险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上因随以行 因人之力而敝之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夜缒而出d以节召樊哙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 )(3分)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 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陈平闻,日益甚陈平伪听之 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2分)(2)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4分) (3)既行,人有短恶哙者。(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蓝桥驿见元九诗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注: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于元和五年自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士曹参军,经历了五年屈辱生涯。元和十年春奉召还京,他满怀希望回到长安。可是,他正月刚回长安,三月就再一次远谪通州。五个月后,白居易也自长安贬江州,经过这里,读到了元稹写的律诗,白居易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绝句。 9.请赏析诗歌前两句的主要表达技巧。( 4分) 10.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三)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携来百侣曾游,_。(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走尽这雨巷。(4)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5)_,不仁;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7)樊哙曰:“_,_。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21分)乡路上蹒跚的脚步声安 庆父亲去地里一次都困难了,千把米的距离要歇几次。 每走一截父亲要找一个土墩一片草地或者在渠边坐下来歇歇,满是皱折的手牵着佝偻的腰,摸到可以坐下的地儿慢慢地把屁股放下去,心里想着即将走到的土地。 也许这就是一个老人的使命,走不动了还要去他去了多少次的地里。好像是固定的,父亲每隔几天从村庄出发,千层底的布鞋扑踏扑踏托在乡村的路上,很短的路要做几次走,春夏秋冬的风往他佝偻的身上吹,一年四季都坚持这样走着,这样的行程是谁也劝不住的。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对我们要给他添的衣裳差不多都是拒绝,说我还能穿几件穿几年啊!父亲不看电视,陪伴他的是一个小收录机,几个地方戏的磁带他反复听。他雷打不动地听新闻,听天气预报,然后告诉我们天气的情况。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我出门的时候被他喊住,不行,要变天的,你拿把伞或多带件衣服。 但父亲放不下土地,舍不下村庄到地里的那段路程。无法计算一个老人走过的路,这是一个复杂的算式,一个农民可以一生往地里走多少趟是无法计算的也是算不清的,也没有谁记录这样的过程。 父亲有时越过很多很多的庄稼地,那时候他还年轻。他徒步去县城为我买书,找城里的亲戚说我们家宅基的事。其实父亲来县城的遭数屈指可数,一个农民一辈子不进城,但不可能一年半载不去他的地里,一个农民恋家是怕离他的土地太远。终于有一年父亲走的最远的路,是去了三叔工作的城市。从三叔那儿回来他撇过村庄径直地去了地里,在地里趟了几个来回才放心回家。父亲越过更多的庄稼是赶着毛驴。父亲赶着驴车大多是去某一个地方收骨头,把一天收来的骨头拉到家,在攒够大约一千多斤后,集中拉到一个城市的骨胶厂。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父亲就是赶着毛驴在村与村,村庄与县城间穿梭,供应了我们,撑持了一个家。 一个农民的一生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农民和庄稼地的关系,就是收了种,种了收。问一个农民这辈子干了些啥,回答的大都是两个字:种地!如果再说到一些细节,可能就该是种地娶媳妇养儿女送儿女上学娶儿媳女儿出嫁养牛养羊养猪,等等。那年我们家的一头猪跑到地里,在地里过了整整一个秋天,玉米收割时它藏不住了,它已经长成了一头大猪。有些事是无法说清的,很多人围住它时,它最后跑到我家地里才被捉住,好像它知道那是我家的地。宰了猪,父亲把肉一家一家地送,说猪吃了大家的庄稼我们不能独吃。庄稼人总有庄稼人的道理。 很多的黄昏父亲睡在地里;庄稼没拉完睡在地里,浇地的时候睡在地里,没有原由地想睡地里就躺在地头睡着了。村里现在还传着父亲年轻时的一件事,父亲看秋,半夜说呓语把一个偷玉米的吓跑了。一个善良的呓语吓跑了一个贼。可见正直的呓语也有力量。父亲常常念叨我们家种过多少块地,那一块地多长多宽,都种过啥;父亲竟然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上面记录着我们家的种地过程,某年麦季和秋季的产量,画着图,画着地边的树、树上的小鸟;有一幅图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儿,父亲说那小孩是他曾经带着去地里的孙子。 父亲说去地里歇几次也不固定,走快走慢,反正地都会在那儿等你。地是有良心讲感情的,地是庄稼人的亲人,有些话是常要和地唠唠的,长时间不唠会显得生分。一天黄昏,父亲还没有从地里回来,我去了地里,麦苗儿刚刚拔节,风暖暖的,夕阳铺在苗上,地垅间泛一层金黄。我看见父亲正在回家的路上,前后走着几个像他一样的老人,一溜排开。我在乡村的夕阳里站着,聆听着路上蹒跚的脚步,路边的庄稼、路边的树、路边的草都在深情地送着老人。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10期)12.“父亲在他愈来愈老的时候,越来越对事物想得开,不再眷恋更多的东西”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3.文中主要记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怀?(6分)14.请鉴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5分)15.作者说“地是有良心讲感情的,地是庄稼人的亲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6分)第卷 表达题(81分)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b12月17日,旭日阳刚果然不孚众望,在“我要上春晚”节目中脱颖而出,拿到了春晚的入场券。 c最令我敬佩的是钱学森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d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b.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c. 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d. 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a b. c. d.19.我们在诗歌学习中接触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机服务运营管理-洞察与解读
- 分片技术改进方案-洞察与解读
- 传统安全包升级讲解
- 2025年河南护理面试试题及答案
- 民营经济活跃度分析报告
- 沈阳中职考试题目及答案
- 推土机机械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如何快速备考试题及答案
- 亳州市中医院护理风险预警考核
- 宣城市中医院针灸治疗室管理考核
- 《柳钢项目》课件
- 消防安全例会制度与流程
-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无答案)
- 窗帘安装安全规范及服务方案
- 租地合同书样本电子版
- 亚马逊公司合同模板
- 水工监测个人总结
- (新版)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北京版小学英语单词表
- DB37T 4717-2024 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指南
- 2000-2014考研数二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