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311A系列高速并条机车头相设计
26页 5400字数+说明书+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FA311A系列高速并条机车头相设计论文.doc
剖视图箱体.dwg
床尾变速箱体.dwg
箱体三维SLDPRT造型.rar
车头箱箱体.dwg
齿轮箱.dwg







目录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3
二、课题简介 ———————————— 3
三、箱体结构的设计——————————— 4
四、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5
五、轴的设计—————————————— 19
六、参考文献—————————————— 25
七、毕业小结—————————————— 26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本专业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有关技术工作和未来的开拓具有一定意义,其主要目的是:
1、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2、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设计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3、学生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4、学生今昔功能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二、课题简介
FA311系列高速并条机适应于75mm以下的纤维的纯纺与混纺,在纺纱工艺过程中,位于梳棉工序之后,梳棉纤维条经过本机并合与牵伸,能够提高纤维的条长片段均匀度、纤维的伸直度,使不同品质纤维的混合更趋均匀,为获得良好的细纱创造必要的条件。
2100型号的车头箱是陕西宝鸡宝成纺织机械长的产品,年产量1000台,车头箱是FA311系列高速并条机的主要动力传递机构,它通过按一定的速比排布的齿轮将电机的动力经车头箱的变速,传递给各工作主轴,使其获得一定的动力、转速和方向。
该车头箱是铸造而成,内部的零件主要由圆柱斜齿轮组成,齿轮要求加工精度较高,生产批量大。针对生产现状和要求设计2100型号的车头箱。
由被加工零件的不同,并条机设计方案各异,其车头箱可以垂直或水平安装。该设计的车头箱是水平安装在FA311高速并条机右侧上方的。
三、确定箱体结构、绘制原始依据图
车头箱箱体及前后盖,均采用灰铸铁HT200铸造而成,箱体的形状和尺寸按国家标准GB3668-83和实际设计情况选择。
箱体长度 L=L1=L2+L3+L4
式中:L1是左端台座的长度
L2是齿轮纵向轴系方向上两最远齿轮的中心距
L3是两端厚度之和
L4是两最远轴距箱体壁的长度
则L=195+30+530+182=937
箱体宽度B=B1+B2+B3+B4
式中:B1是横向最大轴系齿轮宽度
B2是箱体厚度
B3轴端至箱壁的距离
B4突出箱盖的宽度
则B=125+30+40+56=251
箱体的高度H=H1+H2+H3
式中H1是轴系高度方向上两最远主轴的中心距
H2是两最远主轴的中心距箱壁的距离
H3是箱体的厚度
则H=354+180+45=569
最后结合设计手册与实际的结构尺寸确定箱体的尺寸为
L×B×H=940×254×573
参考文献
[1]郭爱莲:《新编机械工程技术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
[2]李恒权、朱明臣、王德云:《毕业设计指导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孟宪源:《现代机构手册》(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6月;
[4]黄继昌、徐巧鱼、张海贵、范天保、季炳文:《实用机械构图册》,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年6月;
[5]徐锦康:《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6]徐玲花、游文明:《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扬州市职业大学,1999年4月;
[7]《模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6月
[8]《机械零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志祥 周全光 主编
[9]《机械传动设计手册》 煤炭工业出版社 江耕华
陈起松 主编
[10] 《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隋明洋 主编
毕业设计小结
两个月时间的毕业设计遇期而终心情轻松之中略带几份收获的喜悦,觉得总结一下很有必要,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深刻体会到设计的艰难,时间虽短,但非常高兴的学到平时课堂上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实践与理论的互助的认识。
我们初台设计时候,因遇到从来没有用过的软件功能,导致对设计无从着手地步。最后得到教师的指点,才正确地进入设计程序中,我们深智能设计不易,仍专细致的做。回想起第一次画图,翻了多少书,问了多少人,经过多次计算,修改,才将一个略为准确的图画出来,一步步走向完善,其他零件也足如此,多次观察、计算、修改。才绘制出零件的准确性,得到较完善的零件。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绘制如减速器的七十几个零件,经过多次组装,多次修改,完成了它的装配,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结构错误都被指导老师及时指正过来,在职段设计过程中,收获不少对设计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不过相信,不断积累这些体会性的经验,我们的设计思路,原理原则,认识见识会日趋完善的。
最后,感谢指导教师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