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 泥石流与滑坡 一 二 一 我国的地震灾害1 基本特点 1 分布范围广 2 地震频率高 强度大 3 地震震源浅 危害大 2 成因 1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2 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一 二 3 分布 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的西南地区是地震灾害频发区 提示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地带 位于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地壳运动活跃 地震灾害频发 一 二 二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 泥石流灾害 1 主要类型 一 二 2 形成因素 3 分布特点 一 二 2 滑坡灾害 1 成因 2 主要活动期 每年的6 8月 3 分布 一 二 思考讨论哪些人类活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提示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 如开挖坡脚 坡体上部堆载 爆破 水库蓄 泄 水 矿山开采 乱砍滥伐等都可能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我国的地震灾害材料2013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地震灾害事件14次 其中重大地震灾害事件2次 一般地震灾害事件12次 地震共造成294人死亡 15671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995 36亿元 全年共65个县 市 区 623 68万人受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我国地震灾害有何特点 提示我国地震灾害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分布范围广 二是地震频率高 强度大 三是地震震源浅 危害大 2 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频发 提示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所以地震发生的频率较高 探究一 探究二 3 我国地震的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地震分布不均匀 呈条带状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4 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提示虽然我国地震活动西多东少 但是我国东部人口 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 而西部人口稀少 所以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探究一 探究二 1 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探究一 探究二 2 地震的形成和分布地震的形成 分布与板块构造联系密切 探究一 探究二 例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北京时间2014年3月19日20时19分在台湾省花莲县 北纬24 1 东经122 3 发生里氏5 6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读台湾岛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1 为什么台湾岛地震灾害频发 2 在同一次地震中 岛的东部和西部灾害强度相同 其灾害的危害程度东部比西部 分析原因 3 该岛地震发生后 还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的发生 解析 第 1 题 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频发 第 2 题 灾害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防抗灾能力 第 3 题 该岛地震发生后容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答案 1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构造运动强烈 2 小西部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城市较多 交通设施密集 3 滑坡和泥石流 探究一 探究二 拓展延伸为什么我国近年来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不断下降 而经济损失却不断上升 提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 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地震的预测 建筑物的加固 人的防震意识加强 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材料一2013年7月8 11日 受连日暴雨的影响 汶川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这是汶川县 5 12 特大地震后遭受的受灾范围最广 受灾人数最多 受灾损失最大的次生灾害 全县90 的乡镇 村寨 社区和人口不同程度受灾 受灾人口超过九万一千人 汶川县因灾一度第五次成为孤岛 探究一 探究二 材料二我国滑坡 泥石流分布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 为什么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泥石流灾害频发 提示在这些地区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湿润季节降水集中 多暴雨 再加上地势起伏较大 所以 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 2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泥石流和滑坡以中西部为多 尤其集中在山地与高原 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地区 特别是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泥石流以燕山 太行山 龙门山 邛崃山 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以东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滑坡以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为界 东部较稀疏 西部较密集 秦岭 川西 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探究一 探究二 3 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灾害的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为什么 提示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因为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 斜坡较多 又是夏季风作用的地区 降水较多 还是黄土 石灰岩等集中分布地区 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 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探究一 探究二 1 我国的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分布 特点及多发的原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一 探究二 2 我国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的分布及成因 探究一 探究二 例2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 多陡崖 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1 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 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解析 第 1 题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 多陡崖 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多陡崖易发生崩塌灾害 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多 断裂发育且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易引发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第 2 题 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会破坏农田 城镇与村庄 工矿企业 道路等 造成人畜伤亡 崩塌 滑坡会加剧地表的侵蚀 泥石流会造成水土流失等 探究一 探究二 答案 1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 多河谷 地形坡度大 气候湿热 风化强 多暴雨 2 加速地表侵蚀 造成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破坏农田 城镇与村庄 工矿企业 道路等 造成人畜伤亡 1 2 3 4 5 6 7 8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 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灾害 据此完成第1 2题 导学号50440011 1 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震规模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b 东部沿海的浙江 江苏 广东 福建等省是地震的多发区c 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 与东 西部人口 建筑物以及城市等方面的差异有关d 地震是一种纯自然现象 与人类活动无关2 我国地震和灾情分布的特点分别是 a 东多西少 东重西轻b 东少西多 东重西轻c 东多西少 东轻西重d 东少西多 东轻西重 1 2 3 4 5 6 7 8 解析 我国地震的分布与灾情分布是不一致的 西部地区地震灾害多 东部地区地震相对少一些 但由于东部人口密度大 建筑物以及城市密集 灾情严重 西部地区由于人口稀少 虽然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 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但灾情却轻 答案 1 c2 b 1 2 3 4 5 6 7 8 3 我国滑坡 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山区面积广大 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季风区冬季暴雨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a b c d 解析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 它含有大量的泥沙 石块甚至巨大的砾石 破坏力极强 都可使滑坡 泥石流灾害加重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2013年7月4日 因受连日降水的影响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导致11人失踪 8人死亡 据此完成第4 5题 4 下列关于我国滑坡 泥石流分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b 滑坡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c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滑坡 泥石流重灾区d 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均匀5 此次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a 冰川泥石流b 暴雨泥石流c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d 雪崩引发的泥石流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第4题 滑坡 泥石流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滑坡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 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 滑坡的重灾区 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匀 第5题 我国的泥石流包括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两种类型 7月份正是我国的多雨季节 再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答案 4 b5 b 1 2 3 4 5 6 7 8 6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高发的国家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滑坡 泥石流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第 1 题 a地发生泥石流的频率高于d地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相关 b地位于黄土高原 泥石流主要受当地地形特征 土质状况及降雨强度的影响 c地位于横断山区 山高谷深 地质条件不稳定 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第 2 题 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应从技术 政策 生物和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 原因 a地气候干旱 植被条件差 地表松散 碎屑物质多 山脉海拔高 山顶冰川积雪融化易形成泥石流 而d地气候湿润 植被茂密 碎屑物质少 不同 b地属于黄土高原区 黄土疏松易被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 沟深坡陡 降水变率大 且多暴雨 而c地是横断山区 山高谷深 山体破碎 多地震 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 2 加强科学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各种施工建设应尽量避开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方 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 对陡坡采取加固措施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1 2 3 4 5 6 7 8 7 2016 陕西汉中二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 带 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50440012 我国某滑坡区域面积频率分布图该滑坡区域土质类型结构示意图 1 2 3 4 5 6 7 8 1 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 2 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 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 1 题 发生滑坡的条件可以从坡度 岩质等方面回答 第 2 题 防治滑坡的措施可以从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植树造林等方面回答 答案 1 坡度15 20 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 岩土体改造工程 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植树造林 封山育林 1 2 3 4 5 6 7 8 8 2016 全国乙 43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 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 中游河谷狭窄 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 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 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泥石流破坏力大的原因可以从影响泥石流强度条件入手分析 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