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强、肝素等作用及安全剂量诠释(1).doc_第1页
阿、强、肝素等作用及安全剂量诠释(1).doc_第2页
阿、强、肝素等作用及安全剂量诠释(1).doc_第3页
阿、强、肝素等作用及安全剂量诠释(1).doc_第4页
阿、强、肝素等作用及安全剂量诠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药保胎诠释很多病人不理解医生为何给她们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片,如果医生开出的药很便宜,有的患者不屑于吃,认为医生糊弄他;如果医生开出的药很昂贵,有的患者不舍得吃,认为医生忽悠他。于是持着怀疑、犹豫的心态在吃药,或少吃,甚至干脆不吃,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患者就医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医生和病患之间的互相信任才是治愈疾病的良好开端。我们分析分析妇产科常用药物的一些治疗和预防作用,相信患者就能理解小药物的大作用了。一、维生素B6 适应症:在妇产科多用于高泌乳素血症、吃口服避孕药、妊娠剧吐、高血脂、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引起的反复流产等情况。作用原理:1、 维生素B6除参与神经递质、糖原、神经鞘磷脂、血红素、类固醇和核酸的代谢外,还参与所有氨基酸代谢。维生素B6也参与一碳单位、维生素B12和叶酸盐的代谢,如果它们代谢障碍可造成巨幼红细胞贫血。2、 维生素B6缺乏会损害DNA的合成,损害细胞并影响体液免疫功能,给予维生素B6 可提高免疫力,对维持适宜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并有一定的防癌作用。3、 维生素B6有降低慢性病的作用,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认为是血管疾病的一种可能危险因素,维生素B6的干预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4、 维生素B6的活化型式磷酸吡哆醛,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受活化、血小板损伤的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与血液凝固的作用,抑制血小板生成前列凝素及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环前列腺素的作用,以及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上的改变,从而可以治疗动脉硬化及血栓栓塞性疾病。 5、 维生素B6 可促进亚油酸变成花生四烯酸,而后者与胆固醇结合成的酯易于转运代谢和排泄,故可降低胆固醇。6、 维生素B6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生成,从而激动多巴胺受体,减少垂体催乳素分泌。7、 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样作用能减低磷酸吡哆醛的浓度,并增加机体对维生素B6 的需要量而改变脑胺代谢,故易引起精神抑制症。给予维生素B 6 后,抑郁症状可改善。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金枪鱼、瘦牛排、鸡胸肉、香蕉、花生、牛肉等。二、维生素E适应症:在妇产科多用于自由基损伤所致的各种疾病: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不孕症及更年期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服用避孕药、激素或是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作用机理:1、 维生素E是一种很重要的血管扩张剂和抗凝血剂; 2、 维生素E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卵巢功能,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且它可以增强孕酮的作用,缺乏时生殖器官受损,卵细胞不易受精或引起习惯性流产。 3、 维生素E可改善脂质代谢,缺乏时导致血浆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的升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4、 维生素E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ATP等。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充分发挥被保护物质的特定生理功能。5、 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性,防止溶血,缺乏时出现溶血性贫血。 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有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等。三、阿司匹林 药物说明: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对血小板环加氧酶1多肽键上第529位丝氨酸残基乙酰化,而使该酶失去将花生四烯酸转变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的能力, 阻断了PGH2 及血栓烷素A2形成的途径,具有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阿司匹林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1.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阿司匹林作为经典的抗凝药物,已被应用于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且有反复流产(2次或2次以上)、或晚期妊娠丢失,且没有动静脉血栓形成史的妇女,推荐产前预防性给予阿司匹林 (证据1B级) (注:ACCP7中此为2B级证据)。低剂量的阿司匹林通常被应用于那些无临床表现,但是体内可以检测出自身抗体的患者。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和粘附作用,从而阻断绒毛蜕膜间隙高凝反应,防止流产的发生。2. 子痫前期Duley等对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子痫前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发现阿司匹林使子痫前期发病率减少了17%、早产发生率减少了8%、胎儿或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了14%、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减少了10%,说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改善母儿预后有显著作用。该系统评价同时也指出,阿司匹林的剂量每天75mg以内是安全的,也是有效的,如果提高剂量可能会增加疗效,但其药物不良反应,如产时/产后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也会随之增加。国内学者也推荐具有先兆子痫高危因素,但无血栓形成倾向的妇女整个妊娠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疗法(证据1B级)。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能预防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 以及对子痫前期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高危妇女,建议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 (证据2C级) 。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与血栓形成有关,有人建议对所有妊高征高危孕妇预防性给予阿司匹林每日12 mg/kg。但有人认为孕妇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的最适有效剂量是使出血时间延长2 min,应该根据抗血小板效果来调整阿司匹林剂量。用药注意事项阿司匹林易通过胎盘,动物试验表明:在妊娠中期3个月及后3个月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150mg)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妊娠晚期长期使用可致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过早关闭,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若阿司匹林适应证明确且无其他选择,可考虑在妊娠前3个月使用阿司匹林。但需小剂量使用:每天75mg以内是安全的。应用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或试管法凝血时间。禁忌证: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它原因的活动性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对母体的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肝或肾功能损害。四、强的松药物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作用机理为: 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强的松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孕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早产中促胎肺成熟的治疗;二是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母体的治疗。前者是在孕晚期的短期治疗,对母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后者可能需要整个孕期较长期的应用,需注意母儿可能发生的危险。如用于治疗妊娠期合并的内科疾病,以选用短效类( 氢化考的松、考的松) 或中效类( 泼尼松、泼尼松龙等) 糖皮质激素为宜,并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维持量,原则上泼尼松每天用量应 10mg,以尽量减轻对胎儿及其肾上腺功能的抑制作用。1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在一般情况下,要求SLE 患者病情控制1 年,而且泼尼松维持量小于15mg/ d,再考虑妊娠。泼尼松在通过胎盘时,被11-脱氢酶灭活,通过胎盘量很少,对胎儿不良反应少。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孕期血小板低于50109/ L,有临床出血症状,应用泼尼松40100mg/d,必要时可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可以联合用药,也可单独用药。多选用泼尼松60mg,视病情可加至100 200mg,常在48 72 小时见效,病情好转后可减量。4. 系统硬化病(SS) 亦称硬皮病,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改善皮肤,关节、血管和肌肉病变,泼尼松开始用量为20 60mg/ d, 缓解后可减量至维持量( 510mg/ d)。5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泼尼松为首选药物,病情较重为40 60mg/ d,病情较轻为30 40mg/ d,当肌无力症状改善,肌酶下降时可逐渐减量,每2 3 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 7.5 20mg/ d)。6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 ( APS)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免疫机制异常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从确定妊娠即可用药,常用药物为强的松。用强的松和阿司匹林治疗ACA阳性并有反复妊娠流产史者,妊娠成功率为80%。林其德等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每日5mg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60-80mg治疗ACA或LA阳性者,妊娠成功率为92.9%。未发现有库欣综合征、肾上腺功能不全、继发感染、糖尿病、IUGR 及出血等并发症,研究还提示小剂量泼尼松和阿司匹林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是安全的,对子代的发育无不良影响。7妊娠合并皮肤病 疱疹样脓疱病、妊娠痒疹、妊娠疱疹等妊娠合并皮肤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但孕妇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如皮疹严重,应用抗组胺及镇静药无显效时可选用泼尼松口服,疱疹样脓疱病和妊娠痒疹可用40 60mg/d,妊娠疱疹可用20mg/ d 能迅速见效,可控制皮疹的瘙痒,随即减量至10mg/ d 维持量。8妊娠合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 非经治疗的艾迪生病难以受孕,故妊娠合并艾迪生病十分罕见, 如已妊娠母儿死亡率高达77%。可用氢化考的松每晨20mg, 口服; 傍晚10mg, 口服; 或泼尼松每晨口服5mg,傍晚服2.5mg。若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时应减量。若出现急性肾上腺功能衰竭, 应静脉给予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分娩、手术产、感染易激发危象, 故事先应做好准备: 引产和术前静脉点滴氢化考的松100mg; 术中持续点滴氢化考的松; 术后皮质激素减量, 以改善症状的最小剂量为维持量。9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防止严重哮喘发作和控制哮喘持续状态。它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改善支气管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等缓解哮喘的作用。一般可用氢化考的松100 300mg 加5% 葡萄糖500ml 静脉滴注。或用地塞米松5 10mg 加50% 葡萄糖20ml, 静脉注射。对妊娠晚期持续发作哮喘的孕妇, 缓解期可适当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以控制哮喘反复发作。如用于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宜选择药效较强,且容易通过胎盘的长效类糖皮质激素, 故以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为首选药物。其半衰期约为38 小时。但疗程要短, 否则可对胎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0早产早产儿特别是孕周较小, 体重低者容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RDS 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早产孕妇住院后即应考虑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包括有自然早产倾向的, 以及因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及早终止妊娠的。药物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常用方法为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注, 每日1 次, 连续用2 3天, 以后每周重复1 次, 至34 35 周止。紧急时可以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在常规使用时, 肌肉注射不如静脉注射效果明确。用药注意事项用于治疗妊娠期合并的内科疾病,则以选用短效类( 氢化考的松、考的松) 或中效类( 泼尼松、泼尼松龙等) 糖皮质激素为宜,并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维持量,原则上泼尼松每天用量应 10mg,以尽量减轻对胎儿及其肾上腺功能的抑制作用。小剂量应用对母体无明显副反应,因可通过胎盘,泼尼松在通过胎盘时,被11-脱氢酶灭活,通过胎盘量很少,对胎儿不良反应少。动物试验研究证实孕期给药可增加胚胎颚裂、胎盘功能不全、自发性流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但需注意新生儿是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强的松禁用于有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等患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任何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有微弱的水钠潴留作用,注意孕妇水肿,体重增加,适当限盐;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妊娠期容易缺钙,孕妇体重大,建议早补钙,穿平底鞋,避免外伤骨折;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要及早筛查妊娠糖尿病。五、低分子肝素 药物说明 肝素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 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 对凝血活性因子Xa的抑制作用。二者都依赖于普通肝素的戊糖结构与抗凝血酶的结合。肝素除抗凝作用外,还有降脂、抗炎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对实验动物有抗血管内膜增生等作用。保持血管膜的完整性,有利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交换;使过多的激素或细胞因子可逆性地被结合,避免对靶细胞的过刺激;肝素本身还能抑制许多激素或细胞因子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减轻外周血管的阻力;抗凝、抗血栓机制及补充内源性肝素的不足,解除由于缺氧引起的血管痉挛;抗肾素活性作用松弛子宫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强胎儿血液循环;另外,LMWH联合阿司匹林可疏通微循环,改善胎儿的能量供应,降低宫内生长受限所致低体重儿的出生。临床应用较多的LMWH,是肝素经化学或酶法解聚而得,其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优于肝素。与肝素比较,有更好的量效关系,它的抗凝作用应测定抗Xa活性,而非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LMWH主要经肾排出,较少诱导血小板减少,能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有助血栓溶解,大鼠试验还证明其使骨骼Ca2 +丢失比肝素轻。LMWH在妊娠妇女中的应用1.复发性流产及妊娠易栓症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复发性流产占21.8%,产科复杂妊娠者应检测抗磷脂抗体和遗传的血栓形成倾向,以期早期预防,LMWH是产科并发症的首选。孕妇血中雌激素升高,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加,血小板聚集并且对血管的黏附性增强,同时抑制抗凝血酶的作用,使血呈高凝状态。而肝素可与抗凝血酶结合而拮抗以上过程。LMWH疗法已确定为妊娠期血栓形成孕妇的常规用药。在Blanco Molina等的回顾性研究中认为,在妊娠的前3个月预防性应用LMWH者,无分娩前出现血栓复现或出血,但分娩后血栓形成的风险高于分娩前复发的风险。2.先兆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子痫前期患者,应防止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流灌注,减轻机体缺氧情况是必须的。肝素介导的体外低密度脂蛋白凝结可能作为先兆子痫的治疗途径。Sergio等临床研究认为,用LMWH和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再发性严重先兆子痫可以改善妊娠结局。国内也有报道认为,LMWH有助于改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治疗效果,且对母儿安全。3.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的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改善妊娠结局。近年来,有研究报道较大剂量普通肝素和LMWH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清甘胆酸均显著下降,肝功能也逐渐得到恢复。肝素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肝素能与许多激素及细胞因子结合,起肝素池作用。4.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可使孕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合并血栓的形成时威胁孕妇生命危险,需行抗凝治疗。而妊娠期急性心肌梗死很少见,常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或是解剖原因(栓塞、动脉痉挛)等,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妊娠期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5.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胎盘蜕膜绒毛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绒毛血内栓子形成,胎盘灌注减少,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高。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胎盘病理改变,用LMWH抗凝,改善中晚期脐动脉血流、改善微循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降低围生儿发病率。肝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有效,不良反应少。6.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娠中晚期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异常升高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LMWH联合阿司匹林疏通微循环,可改善胎儿的能量供应,降低宫内生长受限所致低体质量儿的出生。7.死胎死胎3周后若仍未排出子宫,退行性变的胎盘组织释放凝血活酶进入母血循环激活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血中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引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会大大增高。若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明显减少,可用肝素治疗。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恢复到有效止血水平,再行引产,可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8.产褥早期产妇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流动于循环系统致血管栓塞的可能也增高,易栓症产妇预防性应用肝素可减少产褥期血栓栓塞的发病率。产褥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治疗和预防,最好用低分子肝素,其抗凝作用较弱抗血栓作用较强,可避免出血,且不必经常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用药注意事项:虽然肝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强大的抗凝血功能,应用不当可引起凝血障碍,故应用期间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防止不堪设想的后果发生。此外,应用肝素36个月,可引起骨质疏松、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出血体质、消化性溃疡等患者无特殊情况下禁用。孕期使用LMWH对母体是相对安全的。肝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安全,无致畸作用,可于妊娠早期开始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会很小,但在发生药物过敏、严重的出血事件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时仍要注意及时停药。对于骨质疏松,通常可以应用钙剂及VitD预防。在胎儿的安全性方面,目前尚未有发现LMWH引起胎儿畸形的报道;LMWH不通过胎盘屏障,也不会增加胎儿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可以在妊娠期安全使用。另外,LMWH 不分泌于乳汁中,在哺乳期也同样可以安全使用。总之,应用肝素时,应遵循小剂量、短疗程、间隙性原则,将其副作用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积极作用.关于D2,血小板,动脉关系以及阿司匹林、强的松、肝素的用药情况阿司匹林的作用是完全针对聚集,强的松是针对抗体,肝素是针对凝血,这个凝血的问题比如,微观的子宫动脉高或病理性的宏观的 D2 高,甚至是不查的凝血原酶凝集时间等等,我的建议是,当聚集和抗体同时都高的时候,势必会导致凝血问题加重,这个时候强 + 肝素 + 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会比单纯的强 + 阿司匹林的效果要好很多 。 血小板聚集和 D2 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D2 是反映全身性的凝血指标,它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和部分组成,只要不超出范围基本不对怀孕造成影响,即使是单纯性增高,除非是怀孕前的病理性升高。聚集是直接针对怀孕检查的,它的升高随时会阻塞微细血管,所以在怀孕前甚至怀孕早期要严格控制好。两者并无直接关系 单纯性D2具体升高,这个常见与正常妊娠期间,所以是正常的,不需要认为升高超出了范围一点就要上肝素。肝素本身是一种抗凝药物,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如果没有凝血问题的人使用后会导致一系列的出血甚至是出血危险,所以大家要使用,也必须有数据支持,否则对自身和对宝宝都没有好处。但是肝素当用则用。 什么情况下使用肝素,大家不要靠片面情况来判断。比如动脉,如果孕前是正常,到了怀孕早期就马上明显升高,那就需要肝素支持;如果怀孕后的抗体和聚集急剧升高,也需要肝素支持。当然我说的情况是属于本身就有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或指标确定能使用肝素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使用,比如单纯D2具体升高。 怀孕后14周前子宫动脉加起来在12以下,14周-28周子宫动脉在8以下,28周后在6以下。就属于正常,这个是专家研究了300名正常孕妇得的结果 孕前测动脉没意义 在一条街道上,阿司匹林就像是红绿灯,当一个路口的车你走你的,我走我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堵塞,而装了红绿灯就有序通过,不会堵塞。其实一条路上肯定是有车的,就像聚集是肯定有的,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造成供血不好了。疏通它们,就能正常运行。当聚集高时必须吃阿司匹林。肝素不能代替啊的作用,相反一样。 肝素并不是输送营养的药物,而是清道工,当你的血管塞满垃圾的时候,使用肝素就能看见明显的作用。比如一条街道上都是车辆和垃圾,垃圾多了就会阻碍了交通,而肝素是清理垃圾的,但是对车辆并不是直接清除,车辆是一条路上必须存在的东西,所以,当凝血高或动脉高时必须使用肝素。林其德的文章关于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一、自身免疫型采用小剂量、短疗程、个体化免疫抑制和抗凝疗法,具体用法如下。1. 免疫抑制疗法:采用小剂量泼尼松,指征为抗磷脂抗体持续阳性或呈中、高水平。药物剂量5 mg/ d ;用药时间自确定妊娠开始;用药疗程长短根据抗磷脂抗体水平变化:频繁出现阳性或持续阳性者用药至妊娠结束;用药期间抗体水平转阴12个月可考虑停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 者,泼尼松用药剂量及用法根据SL E 治疗方案。2. 抗凝疗法: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或) 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适用于血小板激活状态者 血小板聚集试验和(或)2颗粒膜蛋白( GMP2140) 水平增高 ;用药时间从确定妊娠开始至产前3 d ;药物起始剂量为25 mg/ d ,后继用量根据控制血小板聚集试验在35 %75 %/ ml 之间所需要的剂量调节,一般用量在2575 mg/ d 之间。低分子肝素适用于D2二聚体水平1. 0 g/ ml 的高凝状态者;用药时间从确定妊娠开始至产前3 d ;妊娠期间密切检测D2二聚体水平变化,药物起始剂量为5 ,000 U/ d , 后继剂量为根据D - 二聚体水平维持在0. 2 0. 4g/ ml 左右, 进行剂量调整, 一般用量为5 ,000 U/ d到每8 h 一次,皮下注射。3. 具体方案: 抗心磷脂抗体呈偶发阳性和(或) 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应用阿司匹林。抗心磷脂抗体呈偶发阳性伴有高凝状态: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心磷脂抗体呈偶发阳性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 应用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抗心磷脂抗体呈频繁出现阳性或持续阳性,不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强的松。抗心磷脂抗体呈频繁出现阳性或持续阳性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强的松和阿司匹林。抗心磷脂抗体呈频繁出现阳性或持续阳性伴有高凝状态:应用强的松和低分子肝素。抗心磷脂抗体呈频繁出现阳性或持续阳性并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强的松、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二、同种免疫型1. 采用小剂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免疫原可为患者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淋巴细胞(男性或女性均可使用) ,疗程从孕前开始,孕前主动免疫2 次为一个疗程,孕后再主动免疫一个疗程。每次免疫淋巴细胞总数为2030 106 ,皮下注射,间隔3周。第一疗程结束后,鼓励患者在3 个月内妊娠,如获妊娠则再进行1 个疗程。如未妊娠则在排除不育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1 个疗程免疫。同种免疫型患者应该检测是否有血小板激活状态及高凝状态,如有,则应在主动免疫基础上联合抗凝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和(或) 低分子肝素,用法同上。2. 具体方案: 同种免疫型不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主动免疫。同种免疫型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应用主动免疫和阿司匹林。同种免疫型伴有高凝状态:应用主动免疫和低分子肝素。同种免疫型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和高凝状态:应用主动免疫、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关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筛查注意事项病因筛查是临床分类和分型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要有系统和按程序进行,为此要注意以下方面:1.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要包括夫妇双方,还要注意对每一例妊娠排出物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2. 子宫解剖畸形:首先要采用无创的检查方法,主要是B 超检查,在B 超检查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考虑做宫腔镜和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 。3. 宫颈机能检查:于妊娠12 和20 周分别进行超声检查,阴道内放置水囊200 ml , 观察宫颈管形态学改变, 若宫颈长小于2. 6 cm , 颈管内径0. 5 cm ,则可确诊宫颈机能不全,并行宫颈环扎术。4. 内分泌异常型筛查:要注意排除黄体功能不全、PCOS、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和糖尿病。5. 感染性疾病筛查:主要筛查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单纯疱疹病毒。关于治疗的成功率 现在已经有六种方案,最近有杂志要发表我们这个文章,有六种方案,根据病人不同,有六种治疗:有一种单纯用阿司匹林,有一种单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有一种单纯用肝素,还有几种组合,最多三个药,也有两种药,大概组成六种方案,六种方案总的成功率,最低的每一种成功率是88,最高的100,总数是92.5。揭开“封闭抗体”的神秘面纱全网发布:2014-05-0609:45发表者:鲍时华2996人已访问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患者通常去医院进行诊疗时,一些医生会给病人筛查“封闭抗体”,进行“免疫治疗”。不仅病人,而且有的医生也会问:什么是封闭抗体?它在自然流产病因筛查中真的有意义吗?什么是免疫治疗?它能起多大作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必须了解这句话:“在进行移植手术前,必须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配对,当捐献者和接受治疗者能够配对成功时,肾脏、骨髓和心脏等器官的移植可以完美的进行。但是对于怀孕来说,情况却恰恰相反,当夫妻双方的MHC过于相似,妻子将不能产生“抑制性抗体”,胎儿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会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AlanE.Beer,M.D.(备注:Kwak-Kim教授的导师,Kwak-Kim教授是我美国的导师)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夫妇中,该如何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关注父方、母方、胚胎和胎盘之间的免疫学关系:人类的MHC就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每个人的HLA均可以识别自身需要的和不需要的物质,阻止外来侵入的发生,例如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当母方怀孕时,她的身体必须初步接受来自父方的HLA蛋白分子(如:胚胎、胎盘),以及自身HLA蛋白分子(如:胚胎、胎盘)的作用。胚胎和胎盘含有父方的蛋白质,父方基因可以影响胚胎和胎盘在母方体内的生长和入侵作用,而且必须以某种方法逃脱母方的免疫防卫。所以,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母方接触父方抗原后能产生一种抗体,即“封闭抗体”,它能与胎盘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从而阻断母方细胞毒性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对胚胎发动免疫攻击,发挥保护胎儿、维持妊娠的作用。正常妊娠的女性体内应该可以检测出“封闭抗体”,在同种免疫型复发性自然流产女性中,通常缺乏此种抗体。“封闭抗体”缺乏而导致的一系列反应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改变,如:具有细胞毒性的T细胞增多、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减少、自然杀伤细胞毒性的增加等,胚胎和胎盘等成为免疫攻击的靶点。但临床上,不是所有的正常孕妇都能查出“封闭抗体”。“封闭抗体”有很多种,至少包括:抗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