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理想的风筝(1).doc_第1页
22理想的风筝(1).doc_第2页
22理想的风筝(1).doc_第3页
22理想的风筝(1).doc_第4页
22理想的风筝(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作家苏叔阳,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理想的风筝)。用我们的朗读,让风筝再飞得高一点儿!生:(大声地)理想的风筝师: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生:三件事。师:分别是哪三件事?生: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作者选取这三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他对刘老师的什么情感?生1:对刘老师的尊敬。生2: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生3: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师:文中哪段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生: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谁来读一读?生: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师:还能再深情一些吗?生:(低沉深情)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师:作者为什么思念刘老师?他到底有什么可值得思念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苏叔阳的内心世界,体验体验他这种绵延不绝的情感。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生:(齐读)谈腿疾。师:作者是怎么写这件事的?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写写批注。(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师:刚才老师注意观察了,有几组同桌很认真,读书很投入,还进行了交流,做了记录。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各自的学习成果。师:(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生1:“刘老师个子不高忠厚。”作者描写了刘老师的外貌,从“慈祥”和“忠厚”两个词,我感受到刘老师人很好,学生都很喜欢他。生2: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刘老师年纪有些大。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生2:因为他看东西时常“眯”眼睛,头发也是“花白”的。生3:可以看出刘老师很不容易,这么一把年纪,还要坚持工作。师:(赞许地)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短短一句话,抓住不同的关键词,就有了不同的理解,真不错!继续交流。生:“只是有一次一条腿的。”这是刘老师用笑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他没有腿的原因。师:你结合实际猜想一下,一般情况下,没腿的人,他会怎样?生1:会很内向自卑。生2:会不自信,有的可能还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师:可刘老师呢?生1:他乐观自信。生2:他是“笑着”说的,说明他有豁达的胸襟。师:一个“笑”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对人生的态度,充满乐观。生3:他用故事的形式来说腿疾,一方面是不想学生为他难过,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很幽默风趣。(板书:乐观幽默)师:这段文字中还有一处“笑”,能找出来比较一下吗?生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这“笑声”是被刘老师的故事感染的,同学们很开心。生2:我觉得有嘲讽的味道。生3:我不同意他的想法,刘老师有腿疾不是一天两天,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这次说故事,只会加深同学们的同情和理解,怎么会嘲笑他呢?生4:孩子的心地都很善良,不会嘲笑老师。师:许,你同样他们的观点吗?生2:恩,我理解错了,不是嘲笑。师:是啊,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嘲笑,只能生1:给予帮助。生2:尽自己所能关心他。师: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言归正传,同学们开心之余,又有怎样的反应?生1:心里酸涩。这么好的老师,怎么会缺一条腿呢?上帝真不公平。生2:心里不是滋味。可能会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不要惹刘老师生气。生3:还自然而然产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刘老师腿脚不方便,还这么乐观,他真是生活的强者。生4: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告诉了我们,同学们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后,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师:你概况得很正确。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但同时刘老师身体虽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心里。也让他刻在我们的心里。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师:非常棒!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指板书)生:乐观幽默。师:是呀,刘老师以他的乐观开朗、幽默风趣折服了每一位学生,这么的好老师怎么会忘记呢?难怪作者会发自内心地呼唤(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师:刚才,我们抓住细节描写,研读了重点句段,品悟了关键词语,了解了刘老师的品质,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件事。(学生读文、圈画、批注。)师:请放下笔,我们来继续交流。(二)研读“写板书”,体验“思念”之情。生:“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课件出示)这句也是细节描写,描写了刘老师上课的动作。师:既然是动作描写,那请你们圈出动词,体会一下。生:(圈画。)师:有哪些动词?生:有“撑地”、“离地”、“一转”、“转向”、“转向”5个动词。(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在原文这5个词下加着重号。)师:同学们看,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生1:我觉得他做这些动作已经很娴熟灵巧,习惯成自然了。生2:我体会到他很敬业爱岗,很爱学生,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艰难。生3:他身残志坚,也很顽强执着。师: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敬业顽强的老师。(板书:敬业顽强)师:就是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来读出此中的艰难?生1:(有感情朗读。)“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出此中顽强?生2:(有感情朗读。)“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又能来读出此中的执着?。生3:(有感情朗读。)“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师:讲台也是老师生命的舞台,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也都是一次舞蹈,是学生心中最美的舞蹈。让他再一次在我们心中舞动!齐读。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师:继续交流。生:这段中还有“圆木棍”也是细节描写,联系前文“油亮”,联系后文“功德圆满”,感受到这根圆木棍的作用很大。师:你知道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学习。那这根圆木棍到底有什么作用?生:是刘老师的一条腿,支撑他残缺的身体。师:是的,仅仅支撑身体吗?还支撑着生1: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负责。生2: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生3:他对生活的希望、信心。师:可能还支撑他的美好理想、人生追求可见这根圆木棍真的是生:功德圆满。师:虽然有圆木棍支撑,但他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你听懂这心跳里有什么吗?生1:担心老师不小心会摔倒。生2:对老师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为了学生不顾自己的一切。师:是呀,爱是有回报的,刘老师这么关爱学生,学生怎么会不担心他呢?每一次的旋转都令人难忘、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情地呼唤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三)研读“放风筝”,体验“思念”之情。师:接下来我们来交流“放风筝”。 哪些细节之处打动你?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得意和满足的神气。”这也是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很乐观。师:说的不错,还是这一句,谁还有补充?生1:从“故意撒脱手”可以看出,刘老师是在挑战自我,他明明知道自己有腿疾,但还是想证明自己与常人一样。生2:“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都是动词,可看出刘老师心里很欢快,他忘了自己的腿疾,忘了自己的年龄。师:说得真不错!他也忘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孩子们融为一体了。生3:我从刘老师的语言中听到了自信,很有力。师:我们也自信的喊一声!生:(齐读)“你们不要管我,我自己来!”师:此刻的刘老师,他就像什么?生1:像奋力拼搏的健儿。生2:像展翅高飞的雄鹰。生3:也像意气风发的少年。生4:更像不畏艰难的登山者。师:他还仅仅是在追风筝吗,他还在追什么?生1:在追理想和希望。生2:在追快乐的童年。生3:在追自信,也在追幸福。师:就让我们定格追赶的画面,铭记幸福的瞬间,记住最美的文字,齐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师:继续交流。生:“他仰望白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这里又出现了“笑”,可见“笑”也是一处细节描写。师:是的,刘老师为什么会笑得如此甜蜜呢?他可能想到些什么?生1:他可能会想:春暖花开,孩子们学习也很辛苦,我要让他们多活动活动,身心都愉悦。生2:他会想:小燕子在天空中多自由自在哇,希望我的学生也像它一样。生3:他还会想:总有一天,我的学生会有出息,像一只只小燕子 ,在广阔的天空尽情翱翔。师:所以,“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我们同学平时写文章,只会用“露出笑”,作者为什么用“漾”呢?生1:“漾”,我想到“荡漾”,他的笑容就是在脸上荡漾,像波浪,绵绵不绝。生2:“漾”我查过字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水面微微动荡;二是液体溢出来。在这儿,我觉得是第二个意思,他很快乐,脸上充满甜蜜的笑,就好像要溢出来一样。师:这样,句子就生动传神了。你真会学习,当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时,查字典就是一个好办法。那就让这种甜蜜的笑在我们心中溢开去吧!齐读。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仰望白云,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师:继续交流。生1:第七自然段有个“亲手制作”,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两个“亲手”可以看出刘老师心灵手巧,很会生活。生2: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是他的心灵是健康快乐的。师:说得多好哇!是啊,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完美,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师: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生活,让自己和学生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心里又怎能忘怀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自肺腑地呼唤生:( 深情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2、现在你心目中,刘老师放飞的还仅仅是普通的一只一只风筝吗?(生:理想、快乐、生命)师:其中一只放飞的是理想(这一只又一只的风筝放飞的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同学们讲了很多,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做人要挑战自己谁来补充)3、这只理想的风筝,飞向遥远的天穹,也飞进了作者苏叔阳的心田。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思念刘老师吗?读一读以下文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生:(读文字。)苏叔阳,生于1938年,当代著名作家。创作过丹心谱中国读本等多部作品。1994年4月,作者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1年10月,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但是他仍然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在苏叔阳文选的总序中写道:“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生1:我知道了,作者苏叔阳自己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