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题.doc_第1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题.doc_第2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题.doc_第3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水土保持技术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水土保持中所称小流域 P2流域范围在30km2以下,最大不超过50 km2地表水集水区域。2、小流域综合治理 P2为了充分发挥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3、土壤侵蚀速度P3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4、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 P4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鱼鳞坑、山坡截留沟、水窑(旱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5、沟渠工程的定义与功能定义: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而修建的截排水设施,统称坡面沟渠工程。坡面沟渠工程是坡面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A拦截坡面径流,引水灌溉;B排除多余来水,防止冲刷;C减少泥沙下泻,保护坡脚农田;D巩固和保护治坡成果。6、斜坡固定工程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体和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挡墙、抗滑桩、削坡和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植物固坡措施和落石防护工程等。7、混交林P5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混交方式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以及植生组混交等。8、全封P52在封育期间,禁止除实施育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9、造林成活率P53以小班或造林地块为单位,造林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造林地上具有成活苗木的种植点数与作业设计的总种植点数的百分比。造林株数以穴为单位计算。10、封山育林P52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二、填空题1、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1990.12)中定义为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2、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工程措施包括梯田、坡面小型截排蓄工程、水平竹节沟、田间道路、谷坊、拦砂坝、塘堰等。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3、蓄水池按形式可分为圆形池、矩形池、椭圆形池等几种类型。4、梯田一般规划在 25度以下 的坡耕地(或山坡)上, 25以上 的坡耕地原则上应退耕还草还林。5、梯田按田坎建筑材料分类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6、按谷坊的透水性质,可分为透水性谷坊与不透水性谷坊。7、河道的演变形式,可分为两种:其一是河道沿流程纵深方向上发生的变形,称为纵向变形。其二是河道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上之变形,称为横向变形。8、人工造林类型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9、穴状整地适用于地形破碎,土层较薄,不能采取带状整地工程的地方,整地型式主要为鱼鳞坑、大型果树坑。10、封育方式主要有全封、半封、轮封。三、选择题1、陈雷部长在学习贯彻新水土保持法视频动员会上的讲话中谈到,( )是我国头号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国家将不断加大预防治理力度。A. 水资源污染 B. 土地沙漠化 C. 森林面积减少 D. 水土流失2、下列不属于蓄水池的配套设施(B)。A. 引水渠 B. 溢水口C. 沉沙池 D. 排水沟3、下列不属于阶台式梯田的为(C)。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C. 波浪式梯田 D. 反坡梯田、隔坡梯田4、谷坊又名防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谷坊一般布置在小支沟,冲沟或切沟上,稳定沟床,防止因沟床下切造成的岸坡崩塌和溯源侵蚀,坝高3-5m,拦沙量小于(D),以节流固床护坡为主。A. 100m3 B. 200m3 C. 500m3 D. 1000m35、对拦砂坝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选项(C)。A. 拦蓄泥沙(包括块石)调节沟道内水沙,以免除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河道整治。B. 提高坝址的侵蚀基准,减缓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河床,减小流速,从而减小了水流侵蚀能力。C. 拦蓄雨水和地表径流。D. 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的冲刷及冲击力,防止溯源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规模。6、对护岸工程的设计原则描述不正确的选项(A)。A. 为减少水流冲毁基础,护岸工程应大致按地形设置,形状允许急剧的弯曲。 B. 为减少水流冲毁基础,护岸工程应大致按地形设置,并力求形状没有急剧的弯曲。 C. 护岸工程的设计高度,一方面要保证山洪不致漫过护岸工程,另一方面应考虑护岸工程之背后有无崩塌之可能。 D. 在弯道段凹岸水位较凸岸水位高,因此,凹岸护岸工程的高度应更高一些。7、对造林树种选择描述有误的选项是(D)。A. 根据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选择造林树种,优先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B. 根据经营目标,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C. 对容易引起地力衰退的树种,种植一、二代后,应更换适宜造林树种。D. 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积极引入外来树种。8、年均降水量在400以上地区,成活率在(B)以上(含)为造林合格小班。A. 80% B. 85% C. 70% D. 75%9、南方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采用乔灌型一般设计封育年限位(C)。A. 4-5年 B. 6-8年 C. 5-7 D. 2-410、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中提出构筑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实现人水和谐,下列不属于三道防线的选项是(B)。A. 生态修复区B. 生态涵养区C. 生态保护区D. 生态治理区四、简答题1、简述梯田最优断面的要求。一、是要适应机耕和灌溉要求;二、是要保证安全与稳定;三、是要最大限度地省工。2、简述谷坊的作用。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2)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3)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4)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3、简述河道横向侵蚀原因。一是河(沟)床纵向侵蚀影响,由于河床下切而使河床失去稳定;二是山洪、泥石流流动时水流弯起引起横向冲刷所造成的。4、简述人工造林中树种配置的原则。1)为提高人工林的抗逆性能和综合效益,维护和提高林地生产力,应因地制宜地营造混交林。2)生态公益林应根据情况分别选择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方式营造混交林。混交方式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营造生态公益林混交林的比重应占生态公益林年度作业设计总面积或年度施工面积的30%以上。3)年均降水量400 mm以下的干旱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可加大灌木树种的比重4)生态公益林人工更新时,宜保留天然幼树,使之形成混交林。5)经济林应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5、列举水土保持林造林整地型式。有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和反坡梯田),块状整地(穴状整地和鱼鳞坑)。6、封育类型有哪些?通过封育措施,封育区预期能形成的森林植被类型,按照培养目的和目的树种比例分为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和竹林型五个封育类型。7、简述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源保护“三道防线”内容。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区):在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地区、泥石流易发区,主要通过减少人为活动和人为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发挥植被特别是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涵养水源。包括封禁标牌、护栏等2项措施。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在山麓坡角等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主要通过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