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doc_第1页
马六甲海峡.doc_第2页
马六甲海峡.doc_第3页
马六甲海峡.doc_第4页
马六甲海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六甲海峡编辑词条B添加义项?马六甲海峡又译做麻六甲海峡(英语:Strait of Malacca;马来语: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还被誉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注意:被西方国家誉为海上生命线的是霍尔木兹海峡),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10本词条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六甲海峡 外文名称Strait of Malacca; 全长约1080千米 最深深度27米 走向东南-西北 地理位置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 面积约65000平方千米 气候条件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 别名麻六甲海峡目录1交通枢纽2海峡历史3自然环境4战略地位5各国态度6面临难题7重要城市1交通枢纽2海峡历史3自然环境4战略地位5各国态度5.1沿岸国家5.2中国5.3美国6面临难题7重要城市回到顶部意见反馈交通枢纽折叠编辑本段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面积为65000。海峡长度为800千米,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千米,向北渐宽,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国的克拉地峡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千米。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4马六甲(Melaka,原称Malacca)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一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从外国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连接南海与安达曼海,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27米。航道最窄处在东岸波德申港附近的1.8米浅滩处,宽约5.4公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可航吃水20米的巨轮。两岸地势低平,多红树林海滩,淤积旺盛,东西海岸线每年可伸展60-500米。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便于船只停泊。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是环球航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有五万多艘货轮、油轮及其他船只通过该海峡。海峡历史折叠编辑本段马六甲海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马六甲海峡有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过往海峡的船只每年达10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自然环境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因马来半岛南岸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西连安达曼海,东通南海,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80千米,连同出口处的新加坡海峡为1185千米。西北宽370千米,东南宽37千米。面积6.4万平方千米。海底比较平坦,多泥沙质。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一般为25-115米。东南峡口有许多小岛,一些小岛边缘有岩礁和沙脊,妨碍航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宽度2.7-3.6千米,可通航吃水20米的巨轮。海峡西岸地势低平,多大片沼泽、泥质岛屿和红树林海滩,大船不易靠岸。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终年高温多雨,风力很小,年均气温25以上,年均降水量2000-2500毫米,马六甲港等地达3000毫米,甚至更多。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风力微小,4-5月、10-11月可能出现猛烈的暴风雨,但一般历时短暂,不过数十分钟,对船舰航行阻碍不大,世人称马六甲海峡是风平浪静的航行海峡。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航道。通航历史远达2000多年,是环球航线的重要环节,每天平均通过的船有200多艘,每年通过8万多艘,成为仅次于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的世界最繁忙海之一。然而海峡宽度较窄,其中还有沙滩和沙洲,浅于23米的地方就有37处,再加上过去的沉船等有碍巨型油轮通行,因而不断发生巨轮搁浅事件,载重20万吨以上油轮只得绕道印尼的龙目海峡,多航行2000多千米。同时两岸泥沙不断向海峡内淤积,海岸线每年大约向前伸展60500米。如按此淤积速度,马六甲海峡1000年内就会消失。因而加强航道疏浚和综合治理是非常艰巨任务。马六甲海峡的南部水深很少超过37米,一般约为27米,越向西北海底越深,到与安达曼海盆汇合处水深约达200米。海峡南口有许多小岛,有些小岛的边缘上有岩礁和沙脊,因此阻碍了马六甲海峡南入口的航行。已确定沙脊是由来自苏门答腊的河水中夹带的物质淤积而成。从地质上看,马六甲海峡是巽他陆棚的组成部分,在第四世纪开始阶段(大约160万年前)是一片延绵的低地,自第三世纪后期(大约700万年前)至今似未曾受到过地壳运动的影响,轮廓是因后冰期高纬地区的陆冰融化而上涨的海水浸泡而成。马六甲海峡风光马六甲海峡的两岸常可看见海岸沼泽,沿苏门答腊东部的海岸便有一处面积很大、地势低洼的沼泽林。海峡两岸均泥沙淤积,大河口附近泥沙淤积外展程度不等,在马来亚沿海,每年泥沙淤积外展幅度约为9米,而到苏门答腊东部沿海则约为200米。马六甲海峡地区气候湿热,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年平均降雨量由1941毫米到2565毫米不等。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向西流,导致马六甲海峡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的;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海峡东部海水表面温度为30.5-31(87-88);西部海水表面温度则可比东部水温低4。由于紧接陆地又有几条大河注入海峡,造成马六甲海峡水含盐度低。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沿岸美丽富饶。年平均气温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热带丛林遍布两岸,高达60米的常绿树随处可见。各种藤萝攀缘植物,像天罗地网缠绕在巨树之间。两岸又是热带橡胶、锡和石油的重要产地。西北端的槟榔屿,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明珠。战略地位折叠编辑本段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非常多的三个大国:中马六甲海峡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每年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据估这数字在20年后将增加一倍。占了世界的海上贸易的四分之一的份额。世界四分之一的运油船经过马六甲海峡。例如:在2003年,一天估算有1千1百万桶石油(约170万m3)经过马六甲海峡。作为连接印度洋和南海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是印度和中国之间最短的海上航道,因此也是世界上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早年它曾帮助大批的亚洲移民确定穿过马来群岛的方向。马六甲海峡曾先后接连被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所控制。在20世纪,苏门答腊东部沿海离巽他陆棚不远地区的油井已使一些石油公司开始在马六甲海峡勘探石油。除其他船只外,马六甲海峡还可供来往于中东油田和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海港之间的大型油轮航行。各国态度折叠编辑本段沿岸国家折叠马六甲海峡的沿岸国家,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其中印马两国一直反对外部力量介入马六甲海峡,认为这将是对其主权的侵犯。一直以来,沿海三国对处理马六甲海峡事务遵循三原则:沿岸国家对附属海域拥有主权和维护安全的义务;承认相关大国在该区域有利益;一切行动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和依据国际法。沿海三国于1971年11月签订了关于马六甲海峡的公约,反对海峡国际化,宣布三国共管海峡事务。专家认为,沿海三国会有选择性的接受各大国的帮助,但只是提供装备、后援、训练之类的低度、间接帮助,只能间接地提供帮助来加强对海峡的巡逻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海盗以及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而不是让大国国直接介入马六甲海峡事务。中国折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85%的石油依靠水路运送。多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2006年4月20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陈广才在受星报(英文:The Star)中说,由于马六甲海峡频发生的海盗活动,增加了人们对该海峡受到恐怖主义攻击危险的担忧。在陈广才当时造访北京时,马六甲海峡保安是主要谈论课题之一。狮城新加坡中国提出为加强马六甲海峡的保安提供帮助。协助的形式将是交换讯息,以及派送专家来训练马来西亚海事人员。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同意了中国提议的一份两国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将在同年4月尾,派一组专家到大马,商谈备忘录细节。一旦海峡被别有用心的势力控制,将大大影响中国航运安全中国和马六甲海峡有着很深的渊源。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通过这条海峡的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人。15世纪初的明朝永乐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穿过马六甲海峡,破万顷碧浪,驶过浩瀚的印度洋,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西亚和东非。时至今日,马六甲海峡沿岸仍保留着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其中有些墓地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代。从航运上来说,马六甲海峡距中国领海很近,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一旦马六甲海峡被本地区以外的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控制,势必会影响中国的航运安全,尤其在国际局势存在变数的情况下,这条航道随时可能因战事而被阻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仍将使用马六甲海峡这条海上运输通道,因此,设法参与、维护马六甲海峡的安全,确保海峡的航道畅通,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美国折叠由于马六甲海峡的地位重要,美国一直渲染马六甲海峡面临着严重的海盗和恐怖主义威胁,以借此介入马六甲海峡。2005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出席第四届亚洲安全会议期间,就多次提及沿岸国海军力量难以应付海盗和恐怖袭击,希望美军能够进驻该地区,并称美国愿意与沿海国家组成联合巡逻队,确保马六甲海峡安全,但是遭到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拒绝。有专家认为,美国介入马六甲海峡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面临难题折叠编辑本段马六甲海峡1.海峡通路狭小问题例如马六甲海峡南部出口,一条在新加坡附近的水道(英文:Phillips Channel),虽然有805千米长,但最窄处只有37千米宽。为海上交通造成不便。2.海盗猖獗由于马六甲海峡是繁忙水道,且海峡有很多宽度狭小处。19世纪时,马六甲海峡就是一个海盗猖獗的海峡。海盗盗劫来往的商船。21世纪海盗也并未消失,且日益猖獗。这是由于马六甲海峡货船增多,而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三国海军的实力有限,马六甲海峡又是三国交界,国际间合作有些问题。现代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的海盗事件,从1994年的25宗增加到2000年的220宗。而在2003年则发生了150宗,占世界海盗事件的三分之一。为了对抗海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三国海军于2004年7月开始已经增加了巡逻次数,要全年全天候巡逻马六甲海峡。3.恐怖主义的威胁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最窄处只有37千米,而其深度只有25米。很多专家担心若恐怖分子将一些船只弄沉在这些地区。将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4.印尼造成的烟雾由于印尼常发生森林大火,有些印尼人又有烧森林进行火耕的传统,结果马六甲海峡常出现烟雾。影响了航行安全。有时候可见度只剩下200米。5.水深渐浅,会发生搁浅事故马六甲海峡海底平坦,多为泥沙质,而且水流平缓,容易淤积泥沙,所以水下有数量不少的浅滩与沙洲。巨大的邮轮搁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