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08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师版)一、选择题1、(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2(2012年高考四川卷22)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时的六个国家,除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外,还包括图7中的cabcd3、(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4、(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5、(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上述内容出自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一、选择题1、(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中日邦交正常化a b c d【答案】:c【解析】: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项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项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项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2、(2011年福建省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a【解析】: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4、(2011年山东省文综16)1964年4越,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77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b;c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问题,排除c;二战后一直没有爆发世界性大战,才能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排除d。5、(2011年重庆市文综23)自“9 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答案】:c【解析】:题干主要表达了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从“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可以判断c正确。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暖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b【解析】:结合图片中1973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才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a、c、d三项表述错误。7、(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化社会的公敌a b c d9、(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答案】:c【解析】:c项是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苏关系紧张事例之一,苏联撤出古巴导弹也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a项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是美国退缩的史实,排除;b项是1947年苏联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的行为,是苏联“进攻”的史实,排除;d项是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的标志,是苏联强硬的反映,应排除。10、(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图1【答案】:c【解析】:从图1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援助的欧洲国家和接受美国援助的欧洲国家完全是资本主义国家,而东社会主义国家一个也没有,这主要体现了意识形态(或缩小为“社会制度”)的斗争。11、(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年份19581963196719721976自民党议席287283277271249在野党议席180184209220262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答案】:a【解析】:结合二战后日本的实际情况,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实际情况。表1中自民党席位的变化只能是自民党社会基础的变化,这也体现了二战后日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二、非选择题(无)2010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10年广东卷)22.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10年福建卷)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解析】此题是情景再现题,干扰项主要在于d,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思想活跃,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启示】此类型试题要决在于抓住历史阶段特征。3.(10年福建卷)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解析】此题考查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相对比较容易选出b。【启示】还是强调对历史概念的全面把握。4.(10年全国卷2)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5.(10年上海历史卷)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7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a. b c. d解析:d。中国史内容的考察,20世纪初期主要指新文化运动,属于第一种,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可以指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7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唐朝刚刚统一,没有变革和动荡。6.(10年上海历史卷)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解析:此题以考察政治制度为主。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立宪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没有征税权和组织军队的权力。军事强人更不是了,由此选择b。7.(10年上海历史卷)7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持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解析:d。此题考察第1分册第14课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海历史卷)从分散到整体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问题:(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3分)10.(10年天津卷)(16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一一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一一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2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4分答案:集体安全;经济制裁。 对维护和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从李顿调查团主张“满洲自治”来看,国联未能有效地制裁侵略、维护和平。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战争与和平(国际联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材料三: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一一袁明国际关系史(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2分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2分一、选择题1.(安徽文综)右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a“怎么会这样?”b“糟糕的战争!”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答案 c2.(广东文基)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答案 d3.(全国文综)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 c4.(福建文综)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 b. c. d.答案 b5.(全国文综)1951年,美、英等国家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合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该合约的签订违反了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答案 a6.(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9.(广东文基)欧盟建立的背景是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经济竞争日益加剧b.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且相互间消除了贸易障碍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欧洲国家感受到竞争压力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欧洲各国急欲联合自保答案 a10.(海南卷)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答案 b2008年高考题1、(2008年江苏高考20题)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态度由“强加”(1946年)到“很好的倾听”(1972年),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的联合使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2、(2008年广东高考23题)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3、(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5题)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对付苏联威胁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抵消美国优势准备武装解放东欧a. b. c. d.4、(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答案】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两极格局受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本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时期限制:20世纪70年代。冷战重心在亚洲;中苏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末破裂后,直到80年代末才实现正常化(1989年);欧盟成立于1993年。而在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项。5、(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6、(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一体化发展 政治联合加强 法德实现和平 民族矛盾消除a b c d7、(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