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泡沫及其控制技术开发部一. 背景在整个金霉素发酵生产过程中,从培养基的灭菌到发酵结束,每一环节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泡沫,这些泡沫会给发酵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发酵罐的装料系数减少、氧传递系统减小等。泡沫过多时,影响更为严重,造成大量逃液,发酵液从排气管路或轴封逃出而增加染菌机会等,严重时通气搅拌也无法进行,菌体呼吸受到阻碍,导致代谢异常或菌体自溶。所以,控制泡沫乃是保证正常发酵的基本条件。本文从泡沫产生的机理来探究如何消除金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泡沫。二. 泡沫产生机理与消除1.泡沫的类型一类存在于发酵液的液面上,这类泡沫气相所占比例特别大,并且泡沫与它下面的液体之间有能分辫的界线。例如在某些稀薄的前期发酵液或种子培养液中所见到的。另一种泡沫是出现在粘稠的菌丝发酵液当中,这种泡沫分散很细,而且很均匀,也较稳定。这类泡沫与液体间没有明显的波面界限,发酵液中气体分散相占的比例由下而上地逐渐增加。2.发酵过程泡沫产生的原因 通气搅拌的强烈程度 通气大、搅拌强烈可使泡沫增多,因此在发酵前期由于培养基营养成分消耗少,培养基成分丰富,易起泡。应先开小通气量,再逐步加大。搅拌转速也如此。也可在基础料中加入消泡剂。 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 培养基营养丰富,黏度大,产生泡沫多而持久,前期难开搅拌。如培养基适当稀一些,接种量大一些,生长速度快些,前期就容易开搅拌。 菌种、种子质量和接种量 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快被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菌种生长慢的可以加大接种量 灭菌质量 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被破坏,抑制微生物生长,使种子菌丝自溶,产生大量泡沫,加消泡剂也无效。3.泡沫的性质 泡沫是气体被分散在少量液体中的胶体体系。泡沫间被一层液膜隔开而彼此不相连通。发酵过程中所遇到的泡沫,其分散相是无菌空气和代谢气体,连续相是发酵液。只有含有助泡的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稳定的泡沫。表面活性剂是由疏水基与亲水基构成的化合物,在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不停地转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泡沫才能比较稳定,停留时间比较长: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留在水相,疏水基伸到气相中,形成定向吸附层;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在水相中互相靠在一起,减少疏水基与水的接触,形成“胶束”。溶液中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以第一种情况为主;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出现第二种情况。在泡沫不断增加时,表面活性剂会从胶束中不断转移到新产生的气液界面上4.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变化。液体起泡后,表面自由能比无泡状态高得多。因此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终归会变成具有较小表面积的无泡状态。5.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泡沫的稳定性受液体、气体许多性质的影响。影响泡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 泡径大小 对任何泡沫体系稍加观察都会发现:大泡易于破灭,寿命较长的的都是小泡。 溶液所含助泡物的类型助泡的表面活性剂,吸附在气液界面上,使表面层的组分与液相组分产生差别,因而使泡沫液具有可以伸缩的性质,这种性质比降低表面张力更重要。单一组分的纯净液体,液体没有弹性,所以纯净液体不会产生稳定的泡沫。 助泡剂浓度 溶液中助泡剂浓度增加,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就增加,液膜弹性随之增加,泡沫稳定性增高,直至到达助泡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为止。到达临界胶束浓度后,气液界面上的定向排列“饱和”,弹性不会再增加,增加胶束浓度只会增大、增多胶束。 起泡液的粘度 某些溶液,如蛋白质溶液,虽然表面张力不低,但因粘度很高,所产生的泡沫非常稳定。因为粘稠的液膜,有助于吸收外力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使泡沫能持久一些。液体粘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比表面张力的影响还要大。 其它 温度 表面张力最低值时的浓度随温度变化。 在最低表面张力时泡沫排液迅速,否则排液缓慢。 pH 影响助泡剂的溶解度和表层的吸附状态 表面电荷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解后带电荷,泡沫的定向吸附层为双电层结构。由于离子间静电的排斥,阻碍着离子彼此接近,减少排液速度,延缓泡沫变薄过程,使泡沫稳定。 6.泡沫控制机械消泡罐内消泡:耙式消泡器、锯齿消泡器罐外消泡:涡轮消泡器、旋风离心式和叶轮式离心消泡器、碟片式消泡器和刮板式消泡器等。消泡剂消泡 (1)消泡剂的作用机理 a、消泡剂可使泡沫液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因而导致泡沫破灭 b、消泡剂能破坏膜弹性而导致气泡破灭 C、消泡剂能促使液膜排液,因而导致气泡破灭(2)消泡剂可分为破泡剂和抑泡剂 破泡剂是加到已形成的泡沫中,使泡沫破灭的添加剂。如低级醇、天然油脂。一般来说,破泡剂都是其分子的亲液端与起泡液亲和性较强,在起泡液中分散较快的物质。这类消泡剂随着时间的延续,迅速降低效率,并且当温度上升时,因溶解度增加,消泡效率会下降。 抑泡剂是发泡前预先添加而阻止发泡的添加剂。聚醚及有机硅等属于抑泡剂。一般是分子与气泡液亲和性很弱的难溶或不溶的液体 (3)对消泡剂的要求 a、在起泡液中不溶或难溶 为破灭泡沫,消泡剂应该在泡膜上浓缩、集中。b、表面张力低于起泡液 只有消泡剂分子间作用力小,表面张力低于起泡液,消泡剂微粒才能够在泡膜上浸入及扩展。值得注意的是,起泡液的表面张力并非溶液的表面张力,而是助泡溶液的表面张力。 C、与起泡液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 由于消泡过程实际上是泡沫崩溃速度与泡沫生成速度的竞争,所以消泡剂必须能在起泡液中快速分散,以便迅速在起泡液中较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要使消泡剂扩散较快,消泡剂活性成分须与起泡液具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消泡剂活性成分与起泡液过亲,会溶解;过疏又难于分散。只有亲疏适宜,效力才会好。 d、与起泡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消泡剂与起泡液发生反应,一方面消泡剂会丧失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e、挥发性小,作用时间长 7.常用消泡剂的种类和性能 天然油脂 天然油脂是最早用的消泡剂,它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一般来说没有明显副作用,如豆油、菜油、鱼油等。但油脂如保藏不好,易变质,使酸值增高,对发酵有毒性。聚醚类消泡剂 GP型消泡剂:GP型的消泡剂亲水性差,在发泡介质中的溶解度小,所以宜使用在稀薄的发酵液中。抑泡能力较强。 GPE型消泡剂(泡敌):亲水性较好,在发泡介质中易铺展,消泡能力强,但溶解度也较大,消泡活性维持时间短,因此用在粘稠发酵液中效果较好。 GPES型消泡剂高碳醇 高碳醇是强疏水弱亲水的线型分子,在水体系里是有效的消泡剂。C7C9的醇是最有效的消泡剂。C12C22的高碳醇借助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粒度为49m,含量为2050%的水乳液,即是水体系的消泡剂。 硅酮类 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它表面能低,表面张力也较低,在水及一般油中的溶解度低且活性高。三. 金霉素发酵中的泡沫金霉素生产全过程产生泡沫的阶段有 培养基灭菌阶段培养基中氮源如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等在高温消毒时会产生泡沫,这与氮源的种类、氮源中蛋白质的含量与种类有关。 培养前期发酵前期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发生大的变化(如PH快速升高),会生成一些难以消除的白色泡沫。 培养中期 发酵中期由于中间补料导致发酵液体积逐渐接近发酵罐的最大容积,这时通风和搅拌,会形成大量均匀分布在发酵液中的气泡,过多时会引起逃液。 后期可能的原因是发酵后期菌丝老化自溶,发酵液中的游离蛋白质含量增加,发酵液在通气情况下,容易产生泡沫,造成逃液。四. 金霉素发酵泡沫控制研究 针对消毒阶段的泡沫a. 以市面上的各种消泡剂为实验材料在10L罐试验,找出一种在消毒阶段抑泡效果最好的消泡剂。b. 以蛋白酶来水解氮源,选出适合的酶,适合的酶解程度 针对培养前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银主管年终总结模版
- 第一次工地例会发言稿模版
-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及其他肿瘤的健康宣教
- 责任胜于能力心得体会模版
- 旗袍秀新闻发布会方案及流程
-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 应急消防管理站面试题及答案
- 区“拿地即开工”、“交房(地)即发证”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 眼袋泪沟医学科普
- 网上警局建设方案
- 2025年许昌市九年级中招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造船电焊工合同协议
- 成人舞蹈合同协议书
- 2025超市承包经营合同
- 舞厅合作协议书合同
- 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人教版英语八下Unit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 3a-3c课件
- 工程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实务试题及答案
- 大气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临沭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