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的分类标准修订工作大纲 单位名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的分类标准修订组 2005年5月目 次一、 修订标准的目的和必要性(一)修订标准的目的(二)修订标准的必要性二、 修订依据和国内相关标准(一)编写依据(二)相关标准三、 适用范围四、 标准的主要内容(一) 土的分类标准的章节内容(二) 条文说明五、工作方法(一)调研(二)对现行标准的研究(三)专题研究(四)修订标准正文和条文说明六、计划安排七、编写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一)编写组人员组成(二)标准修订专家咨询组(三)工作分工一、修订土的分类标准的目的和必要性 GBJ 145-90土的分类标准是为了统一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对土的性状进行评价而制定的。经过十多年的使用,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工程建设应用的要求,有些内容需要修订。目前主要的问题如下:1、细粒土分类有两个液限和塑性图,使用不便,可否统一。2、细粒土的分类定名能否考虑反映土的自然状态,如淤泥质土及淤泥。3、砂土细分问题。粗粒土中砂的分类过于笼统,对砂的不同粒径含量多少在定名中未有体现。4、对于定名中处于临界值土样的定名。、粉土有其特殊性质,可否细分。、粘粒粒径的划分。、土定名术语未统一。、某些用词术语与现行国家标准、规范不相符。二、 修订依据和国内相关标准(一) 修订依据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第一批度水利水电勘测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11号)和土的分类标准技术服务合同书,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委托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修订土的分类标准,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SL012002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负责完成标准的修订,直到报批完成。(二) 相关标准GB/T50279-98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50007-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标准。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如:ISO/TC182/SC1/WG1土的分类与鉴别标准美国ASTM D2489-6等三、适应范围土的分类标准主要用于各种工程用土的鉴别、定名和描述,是通用分类标准,各行业工程部门可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制定专门分类标准。四、 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次修订仍沿用现有标准的框架和结构,并和国际接轨,尽可能统一国内所使用的各种土的分类标准。(一)土的分类标准的章节1、第一章 总则1.1制定土的分类标准的目的;1.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2、第二章 一般规定2.1分类原则;2.2分类指标;2.3特殊土类;2.4土类代号。3、第三章 土的分类31按粒径分类;3.2 按性质指标分类。4、第四章 土的鉴别、分类和描述4.1简易鉴别方法;4.2鉴别分类;4.3土状态描述。(二)条文说明内容同正文。五、 工作方法(一)调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采取现场调研和信函调研两种方式,对各行业部属、委属设计院、重点省院赴现场调研,部分省院采取信函调研方式,广泛征求和收集各方意见。(二)对现行标准的研究 对各部门现行标准、规范中有关土的分类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部分,结合各使用单位的使用意见,研究在本标准中需要更改、补充和删减的内容。(三)专题研究拟设以下专题研究:1、粗粒土分类主要研究内容:分类粒径的确定、颗粒形状(磨圆度)的影响、颗粒坚硬程度的考虑、天然形成和人工生产的异同、定名和表示代号;2、细粒土分类主要研究内容:液塑限的定义、测定标准的确定、有机土的定义、塑性图、砂性土的细分、砂性土与粗粒土、细粒土分类的界定、粉土的研究,定名和表示代号;3、特殊土分类主要研究内容:黄土、红土、膨胀土的划分与分类,在塑性图上的表示、其他特殊土的考虑,定名和表示代号;4、土的鉴别、分类和描述主要研究内容:简易鉴别方法、鉴别分类、土状态描述;(四)修订标准正文和条文说明在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需增加的条文内容,修改或删除不合适的条文内容,以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六、计划安排 总进度为:从2005年6月开始,用1年左右时间完成土的分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06年6月30日提交报批稿。(一)总体计划1、 2005年6月,完成标准制定工作大纲。2、 2005年6月完成资料收集和调研。3、 2005年10月完成各专题研究,写出标准初稿。4、 2005年 12 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5、 2006年 4月完成标准送审稿。6、 2006年6 月完成标准报批稿。(二)分年度计划1、 2005年度工作计划(1) 2005年6 月,编定“标准制定大纲”,成立具体编写组,落实任务、明确分工。同时开始有关专题研究。(2) 2005年 6-7 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采取现场调研和信函调研两种方式,对各行业部属、委属设计院、重点省院赴现场调研,部分省院采取信函调研方式,广泛征求和收集各方意见,并整理备用。(3) 2005年6月,召开“标准制定大纲”审议会,审查修订大纲,并总结前阶段调研、查阅文献工作情况,讨论编写的技术问题,布置下阶段工作。 2005年 7-10 月,进行专题研究,并于10 月提出专题研究成果;编写标准初稿。10 月底召开编写组会议,总结初稿编写情况,并讨论初稿和专题研究成果。(3) 2005年12月,对初稿进行修改后,于12月底完成征求意见稿。2、2006 年度工作计划(1)2006年 1-3月,将征求意求稿送有关单位或请有关专家审阅,征求各方意见。(2)2006年 4月,根据征集的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成送审稿剿总院送审。送审稿包括以下成果:标准条文;专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征询意见的汇总及处理情况;标准条文说明。(3) 2006年 4-6月,根据送审意见,对送审进行修改,完成报批稿。七、编写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一) 编写组人员组成 1、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2、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大学) 3、主 编:范明桥 4、主要起草人员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表姓名职务职称学历专 业修订组职务电 话简 历范明桥高工硕士岩土工程02585829563从事专业工作21年 王芳工程师硕士 岩土工程02585829517从事专业工作12年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表姓名职务职称学历专 业修订组职务电 话单 位滕延京所长,研究员硕士岩土工程土的鉴别专题负责0108427159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武威总工,研究员硕士岩土工程细粒土分类专题负责01064032175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刘艳华总工,高工硕士岩土工程01063966009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罗梅云研究员岩土工程01051874085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 王园研究员博士岩土工程特殊土分类专题负责01062079788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辛鸿博所长,教高硕士岩土工程01082227519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张炜院长,教高硕士岩土工程02983281276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温彦峰教高博士岩土工程粗粒土分类专题负责01068786559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龚壁卫主任高工硕士岩土工程02782829743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再强教授博士岩土工程02982312906西安理工大学王清教授博士岩土工程04318520283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大学)(二)标准修订专家咨询组成立标准修订专家咨询指导组,其成员需考虑历史的连续性、权威性、代表性。专家咨询指导组任务是在编写过程中听取汇报并进行技术咨询活动。专家咨询指导组成员由总院聘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议的专家咨询指导组成员如下:(1) 王正宏,男,75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导,国家标准GBJ145-90土的分类标准主编。(2)魏汝龙,男,70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导,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顾问,曾任岩土工程学报主编、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编委会副主任。(3)李生林,男,70岁,教授,博导,国家标准GBJ145-90土的分类标准编委。(4)盛树馨,女,64岁,国家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主编、水利部SL 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主编。(5)陶秀珍,女,54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利部基本建设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国家标准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编委。(三)工作分工1、工作分工(1)粗粒土分类负责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 细粒土分类负责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参加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3) 特殊土分类负责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参加单位: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长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地质大学)。(4)、土的鉴别、分类和描述负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 主编单位承担的任务参加相应专题研究和标准正文、条文说明编写。全部内容由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汇总。3、参编单位承担的编写任务专题研究由各专题单位负责召集有关单位完成。编写相应标准正文、条文说明。土的分类标准 第3章 土的分类第3.0.1条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一、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巨粒土;二、试样中巨粒组质量为总质量的1550的土称巨粒混合土;三、试样中巨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的15的土,可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注:当散布在土内的巨粒,其体积对土的总体性状有影响时,可不扣除巨粒,按粗粒土或细粒土的相应规定分类定名,并应予以注明。第3.0.2条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分类定名,应符合表3.0.2的规定。巨粒土和含巨粒的土的分类表3.0.2土类粒组含量土代号土名称巨粒土巨粒含量100%75%漂石粒50%B漂石漂石粒50%Cb卵石混合巨粒土巨粒含量75%,50%漂石粒50%BS1混合土漂石漂石粒50%CbS1混合土卵石巨粒混合土巨粒含量50%15%漂石粒卵石SB1漂石混合土漂石卵石S1Cb卵石混合土第3.0.3条 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多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粗粒土。第3.0.4条 粗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一、试样中砾粒组质量多于总压量的50%的土称砾类土;二、试样中砾粒组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砂类土。第3.0.5条 砾类土应根据其中的细粒含量及类别、粗粒组的级配,按表3.0.5分类。砾类土的分类表3.0.5土类粒组含量土代号土名称砾细粒含量5%Cu5级配:Cc13GW级配良好砾不同时满级配:足上述要求GP级配不良砾含细粒土砾细粒含量5%15%GF含细粒土砾细粒土质砾细粒含量15%,50%细粒为粘土GC粘土质砾细粒为粉土GM粉土质砾注:表中C或M根据表3.0.9或3.0.10确定。第3.0.6条 砂类土应根据其中的细粒含量及类别、粗粒组的级配,按表3.0.6分类。砂类土的分类表3.0.6土类粒组含量土代号土名称砂细粒含量5%Cu5级配:Cc13SW级配良好砂不同时满级配:足上述要求SP级配不良砂含细粒土砂细粒含量5%15%SF含细粒土砂细粒土质砂细粒含量15%,50%细粒为粘土SC粘土质砂细粒为粉土SM粉土质砂第3.0.7条 试样中细粒组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的50%的土称细粒土。第3.0.8条 细粒土应按下列规定划分:一、试样中粗粒组质量少于总质量的25%的土称细粒土。二、试样中粗粒组质量为总质量的25%50%的土称含粗粒的细粒土。三、试样中含部分有机质的土称有机质土。第3.0.9条 当采用图2.0.41所示的塑性图确定细粒土的类别时,应按表3.0.9分类。细粒土的分类表3.0.9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土代号土名称塑性指数Ip液限LIp0.73(L20)和Ip10L50%CH高液限粘土L50%CL低液限粘土Ip0.73(L20)和Ip10L50%MH高液限粉土L50%Ml低液限粉土第3.0.10条 当采用图2.0.42所示的塑性图确定细粒土的类别时,应按表3.0.10分类。细粒土的分类表3.0.10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土代号土名称塑性指数Ip液限LIp0.63(L20)和Ip10L40%CH高液限粘土L40%CL低液限粘土Ip0.63(L20)和Ip10L40%MH高液限粉土L40%Ml低液限粉土第3.0.11条 含粗粒的细粒土应按表3.0.9或3.0.10划分。并根据所含粗粒类别,依据下列规定分类:一、粗粒中砾粒占优势,称含砾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G,如CHG、CLG、MHG、MLG等;二、粗粒中砂粒占优势,称含砂细粒土,应在细粒土代号后缀以代号S,台CHS、CLS、MHS、MLS等。第3.0.12条 有机质土可按表3.0.9或3.0.10划分,在各相应土类代号之后应缀以代号O,如CHO、CLO、MHO、MLO等。第3.0.13条 当取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确定特殊土的类别时,应按表3.0.13对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作初步判别(图3.0.13)。黄土、膨胀土和红粘土的判别表3.0.13土的塑性指标在塑性图中的位置土代号土名称塑性指数Ip液限LIp0.73(L20) L40%CLY低液限粘土(黄土)L50%CHE高液限粘土(膨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置房成本审计合同5篇
- 医疗期满后不满另行安排的工作企业解除劳动合同8篇
- 可持续消费模式研究-第2篇-洞察及研究
- 管网泄漏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老龄慢性病风险评估-洞察及研究
- 神经发育中的分子信号通路-洞察及研究
- 税务行业绿色税收政策创新研究-洞察及研究
- 生态平衡对养殖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社交媒体对夜总会品牌定位的推动作用-洞察及研究
- 可持续旅游产品开发与品牌延伸研究-洞察及研究
- 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项目工作推进中心公开选调事业人员的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与生育相关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治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港口码头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2024义务教育科学新课标课程标准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化妆学员协议书
- DG-TJ08-2461-2024 旧住房更新改造查勘标准
- 闲置资产盘活管理办法
- 中职历史说课课件
- 遥感科学与技术课件
- 2025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社交媒体焦虑成因-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