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可以讲点经济学.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可以讲点经济学.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可以讲点经济学.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可以讲点经济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可以讲点“经济学” 偶尔读书时,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就是“语文教学,也要讲点经济学”。从此,我一直深深地记着这句话,而当我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原理来解读我的语文教学时,发现两者居然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我习惯于充分挖掘、利用文本中的潜在价值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正和“充分利用、吸纳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资金来扩大企业规模”的经济学观点不谋而合;我向来喜欢简化、明了的教学目标,这居然和“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加大投入”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讲究适时、有效的对话教学,这也和“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的原理极其相似;我试行的课堂检测措施,是从经济生产中“检测产品,把好质量关,保持信誉”获得的启示。是的,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应该得到根本扭转了,而我的“语文经济学”实践一阶段下来,还真的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试结合具体实例一一讲明、讲透。一、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潜在价值。教材只是范文而已,这个认识已成定论,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操作,如何利用好“范文”,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呢?我的实践体会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让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1、题目潜在价值的应用。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灵魂,不是有“题眼”的说法吗?可见一个好的题目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价值,如果我们充分挖掘、利用,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如沙漠中的绿洲这个题目,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的潜在信息:沙漠环境怎样?绿洲又是怎样的景象?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来的?来得容易吗?而这些潜在信息,正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思想实质。可以说沙漠中的绿洲这个题目浓缩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题目的潜在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课一开始,我就紧扣住题目提了这样几个问题:沙漠中的绿洲是怎样的景象?又是怎么来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真是“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全文的训练重点、对话主题立即一清二楚,接下来只要对准“靶子”,一一落实到位即可。这样无疑避免了一些迂回曲折,剪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枝枝蔓蔓,由一点(文章题目)自然地引出文章的精髓,然后直接指向学习目标。 2、文本语言潜在价值的应用。 学习语文实质上就是学习文本的语言,学习读好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应用语言。学生也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直面语言,真正地“做着语言的事”时,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保障和提升,而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也能在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微妙渗透、自然达成。拿到一篇新课文,我先一遍一遍地读,在读时就注意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价值:这个词用得妙,可以让学生结合语境品一品、赏一赏;这句话意味深长,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上下文去体悟;这一节情感充沛、语句优美,适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段话写法明晰,适合指导学生仿写;这里有文本空白,可以大做文章,引导学生想象、练说、练写这就是所谓的“用教材教”吧,说明白点,应该是“利用教材来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学生对语言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量时,语文水平也随之提高了。比如,特殊的葬礼一课,根据文本特色,我挖掘出这样两个主要的语言训练资源:(1)想象“活”化词语,丰富对词语的视象感受,让词语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复活”。如“咆哮而下”一词,当学生想象到瀑布像凶猛的野兽吼叫着直冲下来时,此情此景真是可触可摸了;(2)积极应用“灵”化语句,使语句在学生的言语生活里灵活自如地“再现”生命,这样学生的“语言大树”才会生气勃勃,如让学生充分应用课文中的语句,试着写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的演说词,听着学生饱含深情的演说,己不能严格区分哪句话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是学生自己说的,真正达到了两者的浑然天成,而且作者所要宣扬的“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思想价值观也渗透、融化进学生的心灵里了。二、简化明了的教学目标文本中蕴涵的训练价值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不加取舍选择地利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知识经验、精力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取舍、选择,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教学目标,才会简化明了。怎么取舍、选择呢?先谈一个实例。生命的壮歌中的“蚁国英雄”讲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主要内容可以用十个词语来概括:“区区弱者,身处火海,齐心协力,迅速突围,蚁国英雄,坚守岗位,伟大壮举,可歌可泣”。课文中包含着许多的训练价值:丰富生动的词语可以理解应用;空白处多,想象空间大;故事性强,适合复述;感情浓郁,适合朗读;重点词句内涵丰富,适合体会感悟。这么多训练资源,我必须学会取舍,以使教学目标最简化,我只利用了两个训练点:1、抓住“竟、显然、蚁国英雄”这三个突破口进行理解、体会。2、朗读包含这几个词的最撼动人心的几句话。全文好词虽然很多,但我经过斟酌,始终觉得最能集中表现蚁国团结协作、外层蚂蚁壮烈精神的就是这几个词,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它们,就完全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感情朗读,将涌动于胸中对蚁国英雄的崇敬、赞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制定了这样两个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竟、显然、蚁国英雄”,感受蚁国的团结协作和蚁国英雄的壮烈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英雄的壮烈”。就两个教学目标,看起来似乎少了些,但正因为少,师生都觉得轻松,“轻装上阵”,才更容易“打胜仗”嘛!也正因为少,师生可以集中时间,大学、特学,直到学透彻、学到位。这样,每节课都扎扎实实解决一、两个问题,一学期下来,几年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就提高上去了!可以说,这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原理“积少成多”的充分体现。制定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参考课后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合学生的实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制定,以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集中时间、精力,通过“跳一跳”摘到“桃子”。 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会心明眼亮,减少许多低效、无效的付出,集中板块时间,凝聚精力,切实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显然,这是对经济学中的“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加大投入”原理的形象注释,毕竟“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嘛!三、适时有效的对话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话”,围绕文本语言、内容、思想展开的,有意义的、目的明确的“对话”,所以对话的质量其实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效率。怎样提高对话的质量呢?严格地说,是怎样提高对话的“质”呢?因为许多课堂中就是由于只在意对话的数量多少,而导致对话的过滥。大量毫无价值的、浅表化的、零散式的对话充斥于课堂之中,挤占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从而大大阻碍、影响了对话“质”的提高。所以,我始终坚持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好的基础上再 “说”的原则(简括之就是:适时,实效),从而有意识地提升对话的层次和质量(不,是“质”不是“量”)。第一个关键词:“适时”,什么时候说,什么地方说,反过来,什么时候不要说,什么地方不用说,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特意安排,才能切实提高对话的实效性。第二个关键词:“实效”,对话应讲究实效,使学生在对话中习得语言、锤炼思维、陶冶性情。下面以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谈谈。课文第一节讲母亲病了,我去守护,护士换床单时,我抱起母亲,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这一节作者娓娓道来,语句流畅、简洁,画面感强,学生只需要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就可以了。接下来,作者表露了自己的内心活动: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有必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去探寻作者的心迹。我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请大家拿起笔认真去默读第1、2两节(第2节主要写了作者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把自己的理解简要写下来,有了一点发现就举手向老师示意一下。”学生们开始默默地读,静静地思,轻轻地写。几分钟后,第一个学生慢慢举起左手来了,但同时还在读、思、写。看来,我还要耐心地等待。又过了几分钟后,学生们陆陆续续举起手来,而且个个脸上显出自信的神情。我觉得可以交流了:有的学生说:“我心里很难过,是因为母亲这次病得不轻,连下床都很吃力。“有的说:“我心里很难过,是因为母亲这么轻,我竟然一直不知道。”有的说:“母亲长期以来用这么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负担,所以我心里很难过。“有的说;“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帮瘦弱的母亲承受一些负担,我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有的说:“总之,我为自己的自私、无知、不孝而难过、愧疚。”好家伙,还来了个高度的总结概括!学生们的对话是精彩的,打动人心的,好像个个都深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想作者所想,感作者所感,说作者所说,而且在交流中,智慧的结晶得到共享,理解、体会更加深刻、全面。文章接下来就自然地写到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让母亲入睡。这一部分情境性强,而且学生们已经深刻理解了“我”的内心世界,非常容易理解作者的这一举动,因此对这一部分也不必多说什么。学生借助有情有意的朗读,感受到了这一份人间浓浓的亲情,整个心灵都沉浸在课文的人性美中。整个教学过程,我只集中安排了一次正式的“对话”,虽然只有这一次对话,效率却是很高的:首先由一句辐射到全文,学生对一句话的理解带动了对全文的中心思想的把握、领悟,这就是省时高效的“由点带面”;其次因为学生个体已与文本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集块状的“对话”,说出来不过是发散自己已经积聚的智慧光芒,质量当然就高;而且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吸纳,促使自己原先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化、深刻化。这就是时间的经济效益,把时间用在刀口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语文课堂中的“刀口”,是学生个体在老师的指导下,独自对文本进行的深入解读与感悟,自由地与作者进行的心与心的交流,只有在这个“刀口”上下足工夫,把它磨得铮亮,有限的课堂时间才会产生无限的“效益”。四、课堂检测的试行。经济生产中,非常注重对每一件产品质量的检测,以维持自己公司、企业的信誉。我从这一点受到启发,试行了“课堂检测”这项措施。长期以来,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容乐观:学了好几年的语文了,给他读一篇浅显的文章,却“漏洞百出”;写了好多年的文章了,让他写一段话,还“毛病不断”。这中间,当然有水平、能力的差异,但不管差异有多大,学习语文的最低标准、要求必须达到。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要掌握住什么,要学会什么,我们老师必须首先清楚;学生究竟有没有掌握住应该掌握的、学会该学的,我们更要了解得一清二楚。怎么了解?进行课堂检测。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设计出一些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认真完成。老师从学生反馈上来的答题情况,就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略知一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学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我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分别造句。2、宋庆龄故居前两棵樟树的可贵之处体现在 , , ,多么像宋庆龄无私无畏的一生啊!3、人们之所以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 。第1题是针对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设计的;第2、3题是针对课文的内容思想设计的。3道题目都便于教师检测出学生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