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吴丽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doc_第1页
齐心·吴丽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doc_第2页
齐心·吴丽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doc_第3页
齐心·吴丽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 者:吴丽君 单 位:武汉市江夏区齐心小学邮政编码:430200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要开拓学生思想领域,就必须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方能取得“坐斗室而观四海“的学习效果。关 键 词:源泉 渲染 体验 畅想秋风习习,感受着秋季的丝丝凉意,驰骋在去纸坊的路上,我的心随风比舞,那是即将参加语文课内比前的心潮涌动。在全区提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思潮的引领下,我地也跟进思潮的步伐,开展了一次次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学校的力荐下,我代表学校参加了又一次的语文课评比活动。 看着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我的笑容下隐藏着不安与希望。每次评比活动参赛的教师都是学校的“强中强”,如何能应付这样的场面?如何能应对课堂的讲授氛围?然而,看到这些老道经验的教师们,荣升的不仅是对自我的担心,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艳羡,对能者的仰视。面对着好学的眼神,我的心平静下来。学生与我的世界不同,他们的世界充满着天真与好奇,他们渴望着知识。而我,作为可以传授自己的知识以外,没有什么可以拉近我与他们的距离,除了他来自世界的共同认知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次又一次的教学比武经历让我收获不少。发展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生动形象,文情并茂,陶冶爱美情趣的素材,这些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由于文章要精炼含蓄,不可能都做具体细致的描写,必然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来补充空白。这就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加以渲染、体验、畅想,使学生亲身感受教材中美的因素,受到道德感化,获得美的享受。针对以上诸种因素,要怎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呢?一、运用课件,启发想象。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学生的想象。”依据教材的文图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的状景,或身临其境地谈感觉感受,竭力融诗、画、景、色、声于一炉,使学生想象得以诱发。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课时,我出示课件,17岁的桑兰受了那么重的伤,脖子上都套着固定套,她却一滴眼泪也没有流,相反,队友们却哭得那么厉害。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桑兰微笑着面对队友,面对自己事业的远去,她有多么超人的勇气和坚强呀!我提问:“大家可以想象从哪些地方你体验到了桑兰的坚强呢?”学生利用课件很快得出答案:“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的自由体操乐曲”。通过大家的想象,让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小桑兰微笑着面对每天四小时剧痛的康复治疗,积极地面对生活。二、创设意境,想象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应。感知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的情感。如教学题临安邸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从图到文,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让学生感受到了当年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这时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极大地愤怒和无穷的隐忧。三、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这是唤起学生对感知体验的回忆,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1.略写部分补叙化。许多人写文章都喜欢采用“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教材中,这类例子也很多,如果在这些略写的地方,教师能恰当的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红马的故乡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们自由画画”。在这里我有意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在美画课上会画些什么呢”?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画面内容呢?由于孩子们在这方面的体验很多,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连那些不太爱讲话的孩子,也把手举得老高。有的学生说,可以画在一个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还有的说:“可以画稻田里一片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诉说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从而让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知道了大家喜欢上老师的美术课可以大胆创意,也受到了生动活泼的思想品质教育。2.含蓄部分浅显化。如教学我的小桃树这篇课文中生动地借小桃树的生长经历来比喻人的成长。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对美好的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长出来也不会结出桃子”。我却不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对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而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想象。一句句真情意切的朗诵,一个个表情动作的想象,一次次心理活动的分析,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逐步体会到了“我”执着地相信它会开花结果。3、品词析句,鉴赏美。语文教材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十分丰富,内涵意义也深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受到美的愉悦,还要使学生深入的思考进行鉴赏和评价,提示美在哪里?为什么美?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时,我抓住文章中第三自然段中描写狮子“形态各异”这个词语,直奔重点句,引导学生评析词句。首先,让学生抓住主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形态各异”进行理解,然后又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狮子,自己和同桌说一说、读一读,读出自己最喜欢的狮子。教学时适时引导孩子按文入情,对文中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句子。再进一步想象说:“有的狮子抱着球,像一个正在飞奔的运动员。”让学生悉心揣摩品味悟出形态各异的狮子美的所在。四、抓住契机,融思想教育于想象之中。参透性是语文数学中思想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大纲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语文中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被课文内容情节所打动。同作者思想产生共鸣,才能收到熏陶和感染的效果。如教学微笑着面对一切时,我分析完课文后,给学生看一段记录:“在早期康训练中,桑兰要从头学穿衣服、脱衣服、进食、洗脸、刷牙、洗澡等等简单动作”。以前当运动员,什么高难度的动作都能做到,现在连拿一只杯子都很困难。但她坚持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如果当时是自己,你会怎么样?怎么做?”同学们通过想象,懂得了困难是源源不绝,天天涌现的,我们要乐观对待。至此,水到渠成,思想教育就很自然地包含在想象的过程之中。五、随时点拨,培养想象。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就太狭隘了,教师只有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除了不会选材、组材、描述空洞,语言呆板外,还有一个通病,就是思路狭隘,只会写实,不会联想。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中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守约与施博。”学生没有很好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是不行的。因此,要注重这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如小蜜蜂,尽管把蜜蜂的形状、动态描绘很形象,还要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怕疲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像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着:“蜜蜂不计报酬,不怕疲劳,默默无闻,吮的是花粉甘露,酿的是蜜汁糖浆。它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这蜜蜂的形象,不就是我们老师的形象吗?我爱蜜蜂,更爱像蜜蜂一样勤劳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要开拓学生思想领域,就必须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