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doc_第1页
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doc_第2页
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doc_第3页
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doc_第4页
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和市政府稳粮增产行动指示,保供给、保稳定。面对今年早春持续低温阴雨、寡日照和严重低温冻害以及中后期长时间高温干旱危害等严峻形势,在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业务指导下,大力开展“稳粮增粮科技大会战”活动,努力推进“春耕春防促增收百日行动”,深入开展万亩粮油高产示范创建,坚持科技抗灾避灾,充分发挥水稻高产创建对粮食增产的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2011年,我区实施了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创建5个、面积93375亩,中稻季获得平均亩产679公斤,同比总增产稻谷11163.2吨,为项目区农户增收2902.4万元,有效抗击了罕见高温干旱灾害危害,全面完成高产创建任务,为稳粮增产行动奠定了基础。一、目标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整乡(镇)建制推进:1个,其中建千亩核心区3个以上、百亩攻关片5个以上。要求整乡(镇)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平均增产3%以上、千亩核心片亩产700公斤以上;培植100亩以上高产种粮大户3个以上。(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每个万亩区建千亩核心片1-2个、百亩攻关片2个以上。要求万亩片亩产650公斤以上、千亩核心片亩产700公斤以上;培植100亩以上种粮大户或专业合作组织2个以上。(三)技术指标:主导品种、主体技术覆盖率100%。二、实施概况2011年,永川区共实施水稻高产创建5个:部级3个、市级1个、区级1个;分别落实在来苏、朱沱、五间、何埂、临江等五镇实施,其中来苏镇为整建制推进镇,总规模93375亩,涉及45个村、41910户;建千亩核心示范片7个、面积8642.3亩;百亩攻关片13个、面积2675亩。(一)来苏镇:实施面积44500亩,涉及13个村、28500户;在柏树桥、观音井、塔院3个村各建1个千亩核心高产示范区、面积3481.3亩、涉及1620户;在桅杆坝、伍家坝、观音井、塔院等村民小组建百亩高产攻关片6个、面积762亩、432户。(二)五间镇:实施面积10425亩,涉及新建、合兴、双创等7个村、2890户;在合兴、新建两村建千亩核心区1个、面积1141亩、520户;在新建村上游1、3社和合兴村1、3、5社建百亩高产攻关片2个、面积561亩、187户。(三)何埂镇:实施面积12650亩,涉及丰乐、长丰、玉宝、沙坪等10个村、2950户;在长丰两村建千亩核心区1个、面积1264亩、430户;在长丰村前锋2、4社和前锋5社建百亩高产攻关片2个、面积554亩、147户。(四)朱沱镇:实施面积15250亩,涉及涨谷、马道子、水渡等8个村、4750户;在马道子村建千亩核心区1个、面积1512亩、657户;在马道子村5、6社建百亩高产攻关片2个、面积523亩、276户。(五)临江镇:实施面积10550亩,涉及普安、隆顺、九龙、高滩、桂林、龙安、天星等7个村、2820个农户;在普安村建千亩核心示范区1个、面积1244亩、295户;在普安村3社建百亩高产攻关片1个、面积275亩、76户。三、实施效果(一)完成产量指标情况按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永川区农委于8月9-11日组织统计、财政、科委、科协、实施镇等相关单位专家组成验收组,分别对来苏、五间、何埂、朱沱、临江五镇水稻高产创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报市粮油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核定,于8月19-20日经市级专家组田间测产复核验收,结果:1、来苏片:品种主要为渝香203、渝优7109、Q优12号、Q优8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6块田测产、面积94.4亩、亩平有效穗数14.76万、每穗着粒数244.6粒、平均结实效率82.3%,按平均千粒重29.7克计算,加权平均亩产673.5公斤,代表面积4.45万亩;超目标产量23.5公斤/亩、超3.6%;比非示范区(对照)559.4公斤/亩,亩增产114.1公斤、增20.4%。较前三年平均产量599.5公斤/亩(2008年614.7kg/亩、2009年590.1kg/亩、2010年593.7kg/亩)、亩增产74.0公斤/亩、增12.3%。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718.6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762.0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任务。2、五间片:品种主要为红优2009。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3块田测产、面积39.7亩、亩平均有效穗数12.02万、每穗着粒数268.3粒、平均结实效率84.1%,按平均千粒重30.7克计算,加权平均亩产712.3公斤,代表面积10425亩;超目标产量62.3公斤/亩、超9.6%;比非示范区(对照)559.4公斤/亩,亩增产152.9公斤、增27.3%。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735.8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766.3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任务。3、何埂片:品种主要为内香2550。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块田、面积27.8亩、亩平均有效穗数14.06万、每穗着粒数195.1粒、平均结实效率86.0%,按千粒重31.9克计算,加权平均亩产656.9公斤,代表面积12650亩;超目标产量6.9公斤/亩、超1.1%;比非示范区(对照)559.4公斤/亩,亩增产97.5公斤、增17.4%。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703.3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731.8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任务。4、朱沱片:品种主要为红优2009。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块田测产、面积34.1亩、亩平有效穗数13.58万、每穗着粒数225.3粒、平均结实效率85.6%,按千粒重30.7克计算,加权平均亩产692.4公斤,代表面积15250亩;超目标产量42.4公斤/亩、超6.5%;比非示范区(对照)559.4公斤/亩,亩增产133.0公斤、增23.8%。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722.6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764.2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任务。5、临江片:品种主要为红优2009。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块田测产、面积41.5亩、亩平有效穗数12.61万、每穗着粒数236.0粒、平均结实效率85.2%,按千粒重30.7克计算,加权平均亩产676.0公斤,代表面积10550亩;超目标产量26.0公斤/亩、超4.0%;比非示范区(对照)559.4公斤/亩,亩增产116.6公斤、增20.8%。其中千亩核心片平均亩产715.7公斤,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741.6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任务。最高田块产量:五间镇合兴村1社罗江琴4.2亩红优2009(永川区自选品种)平均亩产达到829公斤。二、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一)经济效益。项目实施总规模93375亩,加权平均亩量679.0公斤,比非示范区(559.4公斤/亩)亩增产119.6公斤、增产21.4%,总增产稻谷11163.2吨,按现行稻谷价格2.60元/公斤,亩增收310.96元、总增收经济效益2902.4万元;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二)技术效益。一是主导品种明确、品种相对集中,有利商品率提高。在今年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创建中共推荐主导了6个品种,其中来苏镇分村选用了渝香203、渝优7109、Q优12号、Q优8号;五间、朱沱、临江镇片选用了红优2009;何埂镇片选用了内香2550;高产示范区内良种统供率达到98%以上。二是全面实施“一增五改”技术,增大本田用种量,适度提高栽插密度,坚持(1.2+0.8)(0.5-0.6)尺宽窄行或机插秧等规范化栽插技术,普及机育机栽技术5.4万亩,实现规范化栽插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三是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示范区推广使用水稻专用配方肥3000吨,实现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100%。四是在高产示范区内,全面推行病虫害专业化,采取“六统一”防治措施对中后期二代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五是大力普及机插机收技术、示范区内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0%以上。六是培植种稻大户和农民专业和组织上新台阶。在高产示范区共培植50亩以上规模种稻大户12户、规模种粮面积1.05万亩;其中100亩规模以上的种稻大户8户,最大种稻户面积超过3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个、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1个,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规模化种稻、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三、主要保障措施(一)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为切实推动“稳粮增产行动”取得实效,充分水稻高产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区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实施镇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细化工作目标、明确职责分工、绩效量化考核,成立相应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将高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镇街村社、高产示范基地和种植大户(业主),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备案造册,确保了面积和工作任务落实。(二)制定扶持政策、促进超级稻推广。一是国家扶农惠农政策向水稻高产示范区倾斜,增加投入和补贴力度,调动农户和地方政府重视和参加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二是给予高产创建镇政府和农业部门开展高产创建的工作经费,每镇3-5万元,总计20万元。三是对来苏、五间、何埂、朱沱、临江五个水稻高产创建的百亩攻关片、千亩核心片实行无偿统一送种,每亩1公斤、种价50元,全额补贴种子款43万余元。四是区财政拨出救灾资金30万元,集中采购优质高产种稻6.25吨,对核心示范片因冻害死苗及时进行补种。五是加大种粮大户补贴力度,培植规模种稻大户,对100亩以上的种稻大户给予重补,预计将补贴资金150万元,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推动高产创建进行。六是对千亩核心示范片的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全部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配送机动喷雾器70台、农药2吨、价值50多万元。(三)狠抓高产配套技术落实。一是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超级稻品种。发布主导品种推荐制度,在部、市推主导品种的基础上,还自主选择渝优7109、红优2009、内香2550、渝优1531号、优363等优质高产且再生力强的品种作为补充,使万亩高产创建的优良品种的统供率98%以上。二是推行水稻“一增五改”技术,坚持规范移栽或机插秧、合理密植、实现增窝增苗,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三是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区共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6000余吨,其中高产创建示范区应用3000余吨,确保了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100%。四是坚持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各高产示范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统一组建机防专业队,按照队伍统一、机械统一、技术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统一的“六统一”办法,对二代螟虫和中后期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率达到80%以上。(四)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市农技推广总站、市农科院水稻所、永川区粮油站、永川区农机推广站和各实施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5支“水稻高产创建技术专家团”40余人,大力开展稳粮增粮“科技大会战”培训活动,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建立“首席专家负总责、责任专家包镇街、高师包村社、技术人员联大户、指导服务到田块” 的工作机制,“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切实强化技术落地、关键技术得到充分应用和发挥。全年共开展大户春播集中育秧、冻害死苗补种、规范栽插、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新品种观摩、高产收打等技术培训和现场会250多场次、培训示范农户1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余份;各级技术人员联系科技示范(重点)农户5500多户,迎接部及市内外领导、专家组检查验收、观摩学习6场次、参观考察嘉宾2500余人,保证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完成。 (五)强化大户培植和产业化带动。全区共培植50亩以上规模种稻大户87余户、规模种粮面积1.85万余亩;其中100亩规模以上的种稻大户10户,最大种稻面积超过3000亩。同时,依托重庆道森农业有限公司、涨谷米业等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品牌效应与销售市场,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协会1个,采取 “订单”模式,以高于市价10%、全额收购基地农户、种稻大户生产余粮,签订订单5000余份、收购优质稻谷5万余吨,促进了水稻高产创建和优质稻产业化发展。 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二一一年十月七日11永川区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产量效益分析表乡镇万亩片千亩核心片百亩攻关片对照总增产稻谷(吨)总增产值 (万元)面积 (亩)单产 (kg/亩)比CK增产(kg/亩)比CK+ (%)面积 (亩)单产 (kg/亩)比CK增产(kg/亩)比CK+ (%)面积 (亩)单产 (kg/亩)比CK增产(kg/亩)比CK+ (%)单产 (kg/亩)来苏44500673.5114.120.43481.3718.6159.228.5762.0779.7220.339.4559.45077.51320.1五间10425712.3152.927.31141.0735.8176.431.5561.0766.3206.937.0559.41594.0414.4何埂12650656.997.517.412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