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 课 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2 主备课人:李仲刚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明确分析文章的思路及方法教学重点:明确分析文章的思路及方法教学难点:与写作实践结合,理解文章层次的安排教法与教具:朗读,讨论,与写作实践紧结合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虽然自幼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却在1964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一个残疾人何以如此受人尊敬?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来了解海伦凯勒的思想,不难找出答案。二、简介作家作品: 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不仅以她的人格,更以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她是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伟大女作家,也是一位被誉为美国“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课后看有关生平(见附录)三、 初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1、老师提出要求:浏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指名回答,共同明确:作者对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的安排四、具体分析1、提出要求:作者对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的具体安排是怎样的?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安排?2、老师提示:抓住关键词句。并带领同学共同完成第一天的安排及原因。第一天看望老师安妮温柔,耐心,坚强,同情;约请朋友、婴儿内在美的外部迹象;渴望的、天真无邪的美。看小狗的眼睛忠实信赖;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观察房间里简单的小东西,盲文书籍亲切,指示航道树林散步,看落日陶醉,光辉灿烂,悠然自得,光艳动人灯光人类天才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两组思考第二天、第三天的安排及原因。老师巡视指导4、交流明确:第二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进步的奇观,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参观艺术博物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侧面,人类的灵魂。剧院或影剧院迷人的风采,有节奏的动作美。第三天浏览帝国大厦的顶端另一个世界的景色。第五大街散步万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环城游览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幸福和悲惨。五、分析文章层次1、引导思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并相互评析3、明确讨论交流注意点: 想象力 层次感4、分析明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层次 对亲情的关注 对求知的渴望 对世人的关注思想境界,大气5、对照自己的构思,是否有层次感?要像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6、老师范读文章生命的最后三天,引导学生对照。生命的最后三天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有的人愿意用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而有的人则浑浑噩噩过一生,在生命的最后3天,你会做什么呢?这天晚上,死神悄悄走入我的梦境对我说:你只剩下3天的命,在这3天中你可以做任何事,而且你拥有超能力。随即就消失了。我也相信了这句话。第一天,我希望把这天献给我的父母。从我出生的那天,我是父母的开心果。但也是他们的负担,因此我想送给他们些什么。但我不希望花钱,所以我决定陪他们一整天。清早,我随着稍有年迈的父母到公园耍太极,锻炼。接着陪他们去喝早茶,叫了他们爱吃的叉烧包和马拉糕。将近中午的时候,我陪父亲到汽车展览中心去看车,大家一起讨论车的性能和价钱。下午,我陪母亲去逛街,一路像大将似的杀价。终于到了晚上,我与父母坐下来谈心。我第一次告诉了他们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他们也用大半生的阅历教我做人的道理。一夜间,我似乎长大了许多。那天晚上,我哭了。第二天,我把这天用做看望老师。随着我们的长大,首先接触到的社会成员就是老师,他们把青春全奉献给这一伟大事业,毫无怨言。我不知道应送什么给老师,所以我把我这十四年的成绩折成一束花,每一朵花上都有一个个红红的分数,我要把老师的劳动成果送给他们,我感谢他们对我的教导。第三天,也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决定把这天留给自己。这一天,我抛开了对自己的恨,毫无私心地过这一天。清早,我运用我的超能力,转移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欣赏着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清早。人们常说:清早迎来的是希望。而我在一天之内,竟迎来了一百多个希望。接着,我要实现我的两个理想。首先,我为自己买了一架钢琴;其次我成了一名出色的歌手,正在开着演唱会,在五颜六色的舞台上,我正享受着人们的激情,感受着生命强烈的节拍,在上面弹奏着优美无比的钢琴曲晚上,我与同学出来相聚。在繁华的都市中,没有了友情,人们还会有笑容吗彳我与同学一同享受着都市带来的快乐,一同回忆着昨天的快乐。最后,生命伴随着友谊天长地久而消逝。我来到了天堂,记录了这3天发生的事,但我突然发现我还有很多事没做:我还没创一番事业,还没有似水流连的爱情,还没我多希望还能多给我几天,但生命就是这样,昨天就是昨天,它不会变成明天。我们虽然后悔昨天为什么没做那些事,但我在昨天却早已享受过了,不是吗?我们报答父母,老师和自己,这些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我们努力过了,无怨无悔! 朋友,青春有限,剩下的路怎么走,我们应该清楚。如果给你三天的时间,你会做些什么呢? 后记:朋友,好好把握三天,把握青春,不要像我这样。来到了天堂才后悔。珍惜一切啊!六、总结内容1、总体把握,局部分析抓住关键词句2、想象,层次,思想境界大气。七、作业1、熟读全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段,谈谈你的感受八、板书设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目标1、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2、明确分析文章的思路及方法 总体把握,局部分析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层次,思想境界大气。九、教后记 附录1: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 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生活的故事)。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更多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其目的在于更清楚地认识海伦凯勒以盲聋之驱,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业绩,足以为世人瞩目,为世人景仰,从而更深地体会作者那伟大崇高的精神,而这些坚忍不拔、自我超脱、追求美和崇高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走向未来需要的精神。课 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2 主备课人:李仲刚学习目标:1、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学生把握文本内涵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走进文本把握内涵,领悟深刻意义,走进作者心灵教学难点:体会情感,树立不屈的乐观的坚强的人生观教法与教具:讨论交流,对比阅读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与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文章的分析思路及方法总体把握,局部分析抓住关键词句2、文章层次,思想境界大气。3、明确目标 通过鉴赏性阅读,提高学生把握文本内涵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二、鉴赏性阅读1、提出要求:找出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讨论交流第5页第4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第4页第3段“我这个不能用眼睛看的人,”“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充分表现了海伦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扣上文“在树林中穿行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告诫世人,对世人的规劝: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如作者带着善意批评的,“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那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用钢铁和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第3页第1段开头 扣下文。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第9页倒数第2段“有些景象令人愉快,思想。”一个盲、聋、哑残疾人,本应让世人来同情、关怀,但她却同情、关怀他人,这表现了怎样的精神、情怀?幸福着世人的幸福,悲哀着世人的悲哀。其他句子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充满哲理意味)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具有劝诫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人类的友善情感;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3、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句段分析注意点: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的想象,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自由想象,虚构事件,但应体现一点纯洁高尚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成小散文,都要有点文采。老师朗读例文,供学生参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赏析例文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海尔博士也曾断言,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是1903年文学上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对于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和作为一个出色作家的海伦都可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修辞立其诚”,这是写好文章的要诀。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文笔是那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我们,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正由于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实的,但使我们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缺乏这种态度,我们虽然视听健全,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一生活态度,你将会发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在你面前敞开。这样的道理,我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但现在由作者这样一个五官三残的、用手来感知世界的人道来,不能不给我们以更强烈的震撼和更深的启迪:三天,在作者那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我们每个人不是平平常常的吗?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自然、对历史的刻画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作家在阐释自然、历史时也阐释了自己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一切的深刻理解。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自我超脱的精神,追寻美和崇高的精神,这也正是引导人类迈向未来的精神。而只要这种精神还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选自外国散文名篇选读)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三、对比性阅读1、 提出要求:结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阅读盲人看,分析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给我们什么感受?2、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注意勾画要点,准备讨论交流。3、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最后达到对海伦凯勒有深层的认识。几处都写了盲人接送孩子的情景盲人这样精心、执着的接送孩子,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孩子的热爱、保护,更重要地突出了对亲情的珍爱之情。在海伦的三天活动中,有无这样情感的流露?仔细阅读海伦的第一天活动,从中体会。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提示:海伦在想象中光明的第一天,就急于打量麦西夫人,端详所有的亲朋,以及自己心爱的宠物狗,这都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对麦西夫人打量这段,体会其情感之真。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智慧及,尤其是麦西夫人人,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并给海伦打开了外部世界,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盲人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却是“我只知道黑了,难受”。“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仔细阅读海伦第三天的活动,看一看她是对日常世界拥有怎样心态的?阅读、讨论、回答。 提示:海伦在这一天中,不仅对那沸腾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赞叹,而且“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断,我感到骄傲到疾苦,我产生怜悯”。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这样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充分显示了一位残疾人的博爱襟怀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从这两位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盲人领着盲妻去公园“欣赏”美景,他拉着妻子的手抬头抚摸树皮,并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读到此,你感觉到这位盲人有一股怎样的情感在内心流动?学生讨论、交流。应该能感觉到盲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更能感觉到这位盲人的内心世界不是黯淡的、空虚的,而是充满了光明,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在海伦的三天光明中,有无这样情景?你有何体会?学生讨论、交流。提示:在第一天下午,海伦就到大森林里做一次漫步旅行,她对大自然的美景是充满了“陶醉”之情,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并连续两天的早晨,都“怀着发现新的欢乐的渴望”,“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去“看”那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黎明的美,去“看”那河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热闹风光”等等,这无不流露出这位盲人作家对大自然的爱恋和渴望,这是对人类美好的大自然、人类美好生活的高度礼赞。同时也向世人展示着她那颗对美好未来的人生的执着追求的心,而这种对光明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美的追求,从这位生来就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发而出,不能不给我们这些健全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盲人看中,作者饱含觉悟地读到:“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仔细阅读海伦的第二天活动,从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比较两位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提示:学生会勾画出以下语句:(略) 毕淑敏是从健全人的角度,对健全人提出劝告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着自责之情,而海伦则不一样,她作为一名严重残疾的人,十分珍惜这三天的“光明”时间。她在这三天的假想活动中,看到了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感到了健全人拥有各种天赋的可贵,可是却有许多人没有去珍惜自己拥有的天赋,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明,对人类的历史文明熟视无睹,漠然对之,她不得不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以自己的设想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自己拥有的这份幸福,珍惜光明。体现了她求知的渴望。在盲人看中,盲人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纵观全文,我们看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即可。提示:同学们,会联想,想象出海伦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颗炽热求索的心。 一颗坦诚真挚的心。 一颗朴素博爱的心。 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 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四、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相反从这位作家身上迸发出的是更多的坚强乐观和博爱友善。这不能不给人以震撼。 由此,我们还想到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耳聋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与世界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张海迪(1955-)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高位截瘫自学掌握了英语 日语 德语和世界语,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国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被称为“诗坛的拿破仑”,天生跛足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1932年当选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当然,我们更想到了我们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五、作业1、围绕一个主题,整理像海伦一样的人物的材料。六、板书设计 心力运用感官对比阅读 笔力 感受生命体会内涵 情感七、教后记 对比阅读: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沿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ziyuan/0608/200682971214.asp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朴素、真挚的语言。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认识作者纯洁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电脑显示二泉映月的画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老师导入。 教师语: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明确:“塞满那美妙的回忆”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提问: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明确:(多媒体以表格形式出现)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忆这一天。(亲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艺术博物馆。 夜晚:看戏(艺术) 第三天 白天: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剧。(平常生活) 小结:三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写照。 三、透视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对比阅读) (课前印发阅读材料,引发学生比较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布置学生对盲人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仔细阅读,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感受较深的地方勾画出来,供上课讨论研读用。 ) 天的活动,虽是想象的,却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动表现作者对亲情的重视;第二天的活动是对“世界的物质方面”和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的关注;第三天活动表现出对世人生活的关心。三天的活动,其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现内心对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达对人类生活的高度赞美,并以自己痛苦经历和美好渴望,劝诫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阴。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0912/90530.asp材料: 略 1、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里,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内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指导学生重点朗读对麦西夫人打量这段,体会其情感之真。) (提示: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明确: 之所以“长时间凝视”麦西夫人,从她脸上能“找出同情的温柔的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因为是她“打开了我的外部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困难艰巨的任务,但靠着“温柔和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和任务”,海伦对她是充满感激而尊敬之情的。 海伦把看望亲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见她对亲情的极端重视,因为是这些人给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现了她对自己周围的人是怀着极其真挚的友爱之情的。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美。海伦称其为“再塑生命的人”。 扩展阅读:再塑生命的人之“杯子与水”片断; 一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再次朗读此节文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麦西夫人的温柔和耐心,海伦对老师的感激而尊敬之情。) 2、“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唤醒了灵魂的她要茧住世间的一切;正如盲人看中作者饱含觉悟地感到:“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阅读海伦的第二天活动,从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并比较两位作者的情感。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提示:学生会勾画出的语句:(略) 毕淑敏是站在健全人的角度,对健全人提出劝告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着自责之情; 而海伦则不一样,她作为一名严重残疾的人,十分珍惜这三天的“光明”时间。常常地感到了健全人拥有各种天赋的可贵,可是却有许多人没有去珍惜自己拥有的天赋,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明,对人类的历史文明熟视无睹,漠然对之,她不得不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以自己的“设想”证明拥有光明的幸福,并劝告人们珍惜自己拥有的这份幸福,珍惜光明。 她在这三天的假想活动中,“看”到了人类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有着一种艺术的美。 3、“怀着发现新的欢乐的渴望,将再次迎接那初升的旭日。根据她想象中的奇迹的期限,这是她能看见东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把第一天给了我的朋友,给了那些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历史面目。今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对比阅读盲人看,盲人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其目的却是“我只知道黑了,难受”。“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阅读海伦第三天的活动,看一看她是对日常世界拥有怎样的心态?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提示:海伦在这一天中,不仅对那沸腾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赞叹,而且“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断,我感到骄傲;看到疾苦,我产生怜悯”。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这样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充分显示了一位残疾人的博爱襟怀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她渴望一种平凡的生活,从这位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阅读方法指导:在这里我们运用的是一种对比阅读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但在对比阅读中我们必先明确:要对比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怎样进行对比的广度和深度确定对比专题(表现作者的情感异同,还是语言特色各有千秋等)。 小结:我们通过对两文表现作者情感的异同,就自然流露出这位盲人作家对大自然的爱恋和渴望,这是对人类美好的大自然、人类美好生活的高度礼赞。同时也向世人展示着她那颗对美好的未来的人生之路的执着追求的心,而这种对光明的渴望,对生命的珍视,对美的追求,从这位生来就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发而出,不能不给我们这些健全人以强烈的震撼。 四、自主探究 透过这些“美妙的回忆”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谛,也正如盲人看里的盲人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纵观全文,我们看海伦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阅读资料的简介,讨论、交流。 提示:同学们,会联想,想象海伦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一颗炽热、求索的心。 一颗坦诚、趋势的心。 一颗朴素、博爱的心。 一颗对生活热恋的心。 一颗对知识渴望的心。 一颗对人类友爱的心。 一颗坚忍不拔的执着心。 一颗积极乐观的上进心。 一颗追寻人类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而这恰恰又是一颗平凡的心。 四、教师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收束全文: 同学们,我们从海伦的三天光明中,丝毫没有看到恐惧、凄凉、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的爱。因此,海伦的人生之路是一曲二泉映月吗?不是!应该是: 命运交响曲 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坚韧不拔,自我超脱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导人类迈向光明的未来。而只要这种精神存在,海伦凯勒的名字就不会被遗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将为人们所珍视。正如罗斯福夫人为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写的前记所说:“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不会忘记!” (师生在命运交响曲的伴奏下,结束全文。) 简要板书: 亲情 美妙的回忆 艺术 美 生活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0912/90529.asp二、亮点探究 1“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探究学习:对这个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去发现,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设想:假如重获光明,最想见到的会是谁,为什么?海伦凯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教师,这确实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诚的心愿。麦西夫人来到海伦凯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认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说:“她是来对我启示世间的事理,她是为了爱我才来的。”海伦凯勒的奇迹可以说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师共同创造的。 2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探究学习:海伦凯勒的奇迹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说是在绝境中创造的。“绝处逢生”取决于什么因素?从人的本体角度来看,取决于一个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坚强不屈是海伦非凡生命的一个基点,而乐观向上的品质,更是她创造奇迹的源泉和亮点。 作者虽写了“假如”中的三天时间,但却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质。联系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师的愿望,可以认为,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里充满着真挚友爱和乐观的情怀。 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探究学习:在节选部分中,有7个地方提到了“有视力的人”,这中间有善意的批评,也有真诚的规劝。提醒有健全的五官和四肢的人,要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要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是关爱的。 海伦凯勒说,“由黑夜变成白天”是“奇观”,这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如果不会感到“激动人心”,似乎还可以理解。但对于历史和艺术的“奇迹”和巧夺天工的纽约塔,人们的眼睛也“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这确实是我们每个身体正常的人要进行反省的。我们是不是对生活缺少了必要的欣赏,必要的热情和美感。 4“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怎样理解这段话?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