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七)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应学生用书p227)(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东北四校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2012浙江五校模拟)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解析:理学集大成的思想家朱熹,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本题中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朱熹。答案:b3“双凤亭”(如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黄陂县鲁台镇鲁台山上,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而建。因为二程聪颖过人,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合称“双凤”,所以此亭命名为“双凤亭”。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2012福州模拟)“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的地位d朱熹理学的出现形成了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解析:朱熹理学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与北方儒学的分庭抗礼。答案:d5由浙江省宁波市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如图)在宁波逸夫剧院进行了又一场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该剧生动再现了王阳明生平事迹及对心学的贡献。下列哪些观点属于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存天理,灭人欲”“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abcd解析: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是“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等唯心主义的观点。通过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选项。答案:c6(2012南京模拟)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解析: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具有封闭性,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中中国人不关心夷务的意思不符;c项太绝对;d项只能体现材料前一部分的意思。答案:b7(2012合肥模拟)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b去粗取精,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佛的思想精华解析:儒家思想从先秦时期一个普通学派发展到汉代成为主流思想,这是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到了宋代发展为理学,更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答案:c8“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指责人的本能,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就等于否定了圣人的权威,这符合李贽的思想。李贽是我国明朝著名思想家,否定孔子和儒家的权威,认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答案:b9(2012青岛模拟)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解析:黄宗羲是反对封建专制、反对人治的,因此a、b两项都很容易排除。而君主立宪思想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答案:c10(2012惠州模拟)李明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1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私有制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解析:由“天下非一姓之私”可知反对的是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1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明清之际思想家的经世致用的主张符合其要求。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13“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6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等新思想出现的背景和作用。该思想产生的重要背景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思想僵化和商品经济发展。所以第(1)问政治上的背景就是政治腐败。第(2)问中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从“则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等概括得出。从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吸取了孔孟思想关于人伦关系的精华部分,而抛弃宋明理学中压制人性的不合理的部分。第(4)问注意关键词“学风”和“责任感”不难得出经世致用和时代责任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王夫之黄书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4分)(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2分)(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0分)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