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指导】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 (分值80分,每小题8分,建议用时90分钟)1(2012西宁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路六侍御入朝杜 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本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正避乱流寓梓州。不分:不满,嫌恶。生憎:极为憎恨。(1)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的“不分”“生憎”两词中寓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4分)答案:(1)面对明艳的春景,而作者却偏生嫌恶憎恨,主要有两层情感:第一层是与童年时的好友路六侍御一别四十年,短暂的相逢之后,好友又即刻离开到朝中做官。送别之际,从过去想到眼前,又由眼前想到未来,聚散离合的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层是好友入朝为官,而作者却避乱流寓他乡,在美好的春光中,不仅未能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而且连故乡也不得归,“愁人”不由萌发身世飘零的伤感。(意思表达接近即可)(2)用“不分”和“生憎”两词绾合诗的前两联所写的送别之情与后两联的写景。全诗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叙事、议论、抒情、写景四者有机融合。2(2011桂林、城防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寄韩潮州愈注贾 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1)诗中第三联的“悬”“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2)诗中尾联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1)“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有形象感。“峰悬驿路”,一个“悬”字极写路途之险;“海浸城根”,一个“浸”字写出了处境之苦。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际写韩愈政治处境险恶。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对韩愈真挚的关切之情。(2)尾联别开生面,借景抒情。瘴气被一扫而光,皓月东升,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抒写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深挚的友情。3(2012南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注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当时作者四十九岁,渡江归宋已整整二十七年,正被削职闲居在带湖之滨。椒盘: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等以为戏。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析。(4分)(2)结合词的上下片,说一说“为花长把新春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 反衬。(2分)词人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2分)(或“借景抒情”词人借春天花期受风雨影响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或“比兴”,言之成理即可)(2)作者岁岁盼春,但“花”期不定,让人在等待中备受煎熬,遂产生怨春之“恨”。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1分)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却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担忧的矛盾复杂心情。(1分)抒发了作者期盼抗金复国,却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2分)(意思表达合理即可)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i),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1)词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4分)(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解析:这首蝶恋花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此时他已六十多岁,但仍壮心不已,希冀实现国家统一的理想。上阕,词人用“兰佩芳菲”“巧蛾眉”“泠泠宝瑟”这样三个意象,来表明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过人的才干。前三句分别化用了屈原离骚与杜甫佳人诗意来表达自己的幽怨情怀。离骚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又云:“纫秋兰以为佩。”作者也满怀深情地采撷兰花为佩,以显示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操守;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佳人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作者也在无人的空谷自怨“蛾眉巧”而招嫉。这三句抒发了词人空有高尚情操和过人才干而不被重用、受人排挤的愤懑之情。“宝瑟”二句,是说纵使宝瑟能弹奏出清脆悦耳的名曲,但也难觅知音。实际是词人哀叹自己无人理解的悲剧性境遇。下阕进一步抒发迟暮伤感之情。作者用“冉冉”自叹年华已逝,此生虚度。“水满”“何处”两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芳草”与上阕的“知音”相呼应,使全词思路贯通,意境更加深远。结尾两句,以委婉含蓄的手法,再次述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郁结在心中的愤懑不得发泄,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年华虚度、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等复杂深沉的痛楚之情,意境蕴藉含蓄,意近而旨远。答案:(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写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年华虚度、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此生虚度。“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8分)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唐)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攲(q):斜,倾侧。泛觞: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青云:高位。平行:平步。(1)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分)(2)本诗颈联中一个“迟”用得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解析: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烘托出自己落魄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头低眉之间,蕴涵深沉的感伤。颔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通过“鹤投孤屿、蝉过别枝”的凄凉景象寄托情感。一“投”,一“过”,一“孤”,一“别”,寄寓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又蕴涵着诗人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客居他乡却又无可奈何的悲哀之情。颈联,前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写宴饮泛觞的场面。诗人置身于热烈宴饮的气氛中,却神游此境之外,对着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副寡言少欢的神态。用一个“迟”字,表面上写酒杯漂流迟缓的特点,深层处则传达出沉浸在仕途失意与思乡中的作者的忧愁,既写景,又出情。尾联将诗人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时却身在异乡。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8分)登单于台(唐)张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注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绵亘今内蒙古自治区,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写景的视觉有什么特点?(4分)(2)为什么说这首出自晚唐诗人之手的诗,却很有些“盛唐气象”?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这是晚唐诗人的作品,却境界开阔,很有些“盛唐气象”,为后人称道。首联总领全诗。“春”和“独”,看似平淡,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无事才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颔联和颈联写登台远望所见之景,白日、黄河、沙浪、急风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塞外风光图,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这种雄健的笔力,质朴的语言,浑厚的气象,雄奇的气势,壮丽的景象,开阔的境界,皆应是学盛唐而出,有人认为它有“盛唐气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关门紧闭,无法通行。诗人分明看到了横断在前进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其实,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也难以保持盛唐时的蓬勃朝气了,诗人的情绪变化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答案:(1)诗人登台远望,白日、黄河、沙浪、风声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塞外风光图。因为是登台观景,所以诗人写的景象都是俯视所见,更显出边塞景象的恢弘壮丽。(2)晚唐时期,由于国势衰落,诗歌多带有“颓唐之音”,但这首诗描写塞外风光,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气势雄奇,景象壮丽,境界开阔,语句质朴,因而很有些“盛唐气象”。尾联写诗人北望天然屏障阴山,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关门紧闭,无法通行,诗人分明看到了横断在前进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表现了诗人一种无可奈何的颓唐之情。7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别 滁 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1)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4分)(2)两首诗的结句都很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1)前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后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因愁而饮酒,带着醉意看景物,自然地引出下文:满川风月,一片愁情。这一江风月的悲愁,正是诗人内心离情别绪的外射,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包含着极深沉的苦味。(2)(示例一)喜欢前诗的结句。该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饯别宴会上作为助兴的音乐,因离别在即,曲调越是悦耳,诗人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发人深思,使诗意余韵不尽。(示例二)喜欢后诗的结句。该句是说弥漫在水天之间的风月在替人悲愁。拟物为人,以景传情,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之人说成无情,艺术表现新奇且意味深长。8(2012重庆适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贺 铸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便莫惜离觞频卷白。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纵明月相思千里隔。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注范殿监:词人好友,名字经历均不详。卷白:即卷白波,意饮酒之快。(1)本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具体结合全词内容赏析。(4分)解析:“终日怀归翻送客”一句在于叙事。这句点出词人此时正羁宦天涯,他乡作客。诗人以一“翻”字,就将客中送客、宦愁又添离愁、思乡又加怀友的惆怅、感伤、凄楚悲凉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句以词的结构层次来说,它笼罩全篇,层深浑成,为下文的感情抒发定下了一个沉郁悲凉的调子。“春风祖席南城陌”一句,点明别离的时间、地点。这里“祖”,本是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的一种仪式,“祖席”这里便指饯行的酒宴。词人在叙事之中,移入了一层浓郁的感伤色彩,使叙事情思化,这就使读者不得不为词人的匠心独运而击节赏叹!“便莫惜离觞频卷白”一句写饯别的酒宴。这句中的“卷白”,即“卷白波”,言其饮酒之快也。把客主二人,愁颜相向、郁郁寡欢、沉默寡言、以酒浇愁之场景描绘得如在眼前。“动管色,催行色”四句为叠句,以声传情,点明临行分别在即。下片在上片叙事的基础上宕开一笔,设想别后的情景。“何处投鞍风雨夕”这是词人为范殿监设身处地的思虑。“临水驿,空山驿”四句,是对前句设想之辞的回答。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至结尾数句,笔锋陡转,振起全篇。一别之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是别离人、相思人之常情。梦中的咫尺欢会毕竟是梦境,是虚幻不真实的,现实情况依然是“千里隔”,在此情况下,只有“勤书尺”了。全词就在这再三的嘱托中结束,余音绕梁,韵味无尽。答案:(1)叠句而成的反复手法。全文共有三处。第一处,“动管色,催行色”四句为叠句,以声传情,点明临行分别在即。那凄凉哀伤的乐曲似乎在提醒离人,该启程上路了。三字短句的回环反复,音节急促,使离人的情感更加悲凉。第二处,“临水驿,空山驿”四句,是对前句设想之辞的回答。叠句的运用,是将野水空山、荒驿孤灯的寂寞和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第三处,“梦咫尺,勤书尺”四句使真挚的友情超越时空的局限,使他们在梦中近在咫尺地相会。全词就在这再三地嘱托中结束,余音绕梁,韵味无尽。这些叠句反复手法的使用,一方面加深了词的蕴涵及情感氛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词的声情美,使词作更加优美动人。(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开篇两句点出词人羁宦天涯,他乡作客之时,又要为朝夕相伴、志同道合的好友送别,表达客中送客、宦愁又添离愁、思乡又加怀友的凄楚悲凉的心态。下阙通过一问一答,写出词人对范殿监体贴入微的关切之情。一别之后,千里相隔。临清夜而不寐,睹明月而相思,这是别离人、相思人之常情。但词人却在“明月相思千里隔”之前又冠一个“纵”字,立刻使地域上的千里相隔失去了距离和应有的分量。真挚的友情将会超越时空的局限,使他们在梦中近在咫尺地相会。9(2012黄冈检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晚 望周 昂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注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