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一练(期中)试题 (2).doc_第1页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一练(期中)试题 (2).doc_第2页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一练(期中)试题 (2).doc_第3页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一练(期中)试题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山东省临邑县第二中学 20152015 届九年级化学一练 期中 试题届九年级化学一练 期中 试题 时间 时间 6060 分钟分钟 分值 分值 5050 分 分 2015 42015 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h 1 1 o o 1616 c c 1212 n n 1414 znzn 6565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 1 1 个正确答案 共个正确答案 共 1616 分 分 1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b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c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d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co2验满 b 收集 o2 c 滴加液体 d 测溶液 ph 3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 tio2 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 纳米纸 又在纳米纸上 铺 一层 萘胺 c10h9n 染料 制成一种试纸 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钛中 ti 的化合价为 2 b 萘胺中 c h n 的质量比为 10 9 1 c 萘胺一定是有机物 d 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4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t1 时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 再分别加入 等量的蒸馏水 充分振荡后 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 t2 由 t1 到 t2 的 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乙溶液一定都成为饱和溶液 b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甲溶液的质量一定比乙溶液大 5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 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既可以补充氮元素 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b 由于缺碘和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所以我们要适量食用加碘食盐 c 铝的使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 是因为地壳中铝的含量较少 d 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现在要禁止使用 2 6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 乙 丙 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丙可能是单质 b 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中甲 乙 丙的质量比是 14 3 17 7 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有关事实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合理的是 事 实结 论 a 碳和氧气反应既能生成二氧化碳 也能生成 一氧化碳 反应物相同 但条件不同 生成物也可能不同 b 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白磷和红磷的性质一定相同 c 3g 碳与 10g 氧气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d 100ml 酒精和 10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的数目不变但体积变小 8 下列除去杂质 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选用的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 h2 水蒸气 浓硫酸b cacl2 caco3 过滤 c o2 co2 烧碱溶液d nacl kno3 降温结晶 二 理解与运用 本大题包括二 理解与运用 本大题包括 4 4 个小题 共个小题 共 1616 分 分 9 2 分 化学用语可准确 简洁地记录 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1 二个氮原子 2 6 价的硫元素 3 一个镁离子 4 白醋中的溶质 10 7 分 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 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 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 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 这是由于铜生锈 的原因 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o2 h2o cu2 oh 2co3 3 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 agbr 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 溴化银生成溴和银 玻璃颜色变深 此反应 3 类型属于 反应 当光线变暗时 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 重新生成溴化银 玻璃颜色变浅 氧 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 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 请你谈一谈 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11 3 分 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已知 a b 都是黑色固体 d f 为红色固体 它们之间的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2 反应 在工业上常用于 3 h 溶液可能是 溶液 填化学式 12 4 分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 做了五组实验 分析并回答问题 1 a 组试管中都产生 h2 若要制得较纯的 h2 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 写出 b 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c 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 该现象是 4 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填序号 三 实验与探究 本大题包括三 实验与探究 本大题包括 2 2 个小题 共个小题 共 1212 分 分 13 6 分 现有某黄铜 铜锌合金 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 样品 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 装置 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4 1 写出仪器 a 的名称 2 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 则接口的顺序为 填接口字母代号 3 细心观察发现 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 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 砂部分位于 a 瓶底内壁 b 瓶口边缘 c 瓶颈内壁 d 瓶底外壁 4 仪器组装好后 在开始实验时 要先 5 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 9 9g 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 1 1l 氢气密度为 0 09g l 则该黄铜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14 6 分 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 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 瓶塞丢失的无色溶 液 已知原溶液可能是 nacl naoh 或 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为确定溶液成分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 探究 1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 ph 10 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2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稀 hcl 看到 由此小张同学认为 溶液为 na2co3溶液 3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 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加入 过量的 c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该反应方程式为 静置 写出还需进行的操 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 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4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 na2co3 5 实验结束后 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也可能不是 na2co3 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四 计算题 本大题包括四 计算题 本大题包括 1 1 个小题 共个小题 共 6 6 分 分 15 将一定质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将生成物依次通入盛有足量浓 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实验测得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增重5 4克 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增重8 8克 试计算 1 混合气体中甲烷的质量 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5 2 混合气体中甲烷和一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混合气体中碳 氢 氧三种元素的质量 之比为 化学一练参考答案化学一练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 1 1 个正确答案 共个正确答案 共 1616 分 分 1 c 2 b 3 c 4 d 5 b 6 a 7 a 8 d 二 理解与运用 本大题包括二 理解与运用 本大题包括 4 4 个小题 共个小题 共 1616 分 分 9 每空 0 5 分 共 2 分 1 2n 2 s 3 mg2 4 ch3cooh 10 每空 1 分 共 7 分 1 铜螺丝 塑料脚套 2 2 co2 3 分解 催化 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合理即得分 11 每空 1 分 共 3 分 1 c cuo cu co2 2 炼铁 3 cu no3 或 cuso4 cucl2 合理即得分 12 每空 1 分 共 4 分 1 盐酸易挥发 使得 h2中含有 hcl 气体而不纯 2 fe2o3 6hcl 2fecl3 3h2o 或 fe2o3 3h2so4 fe2 so4 3 3h2o 3 红色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4 d 三 实验与探究 本大题包括三 实验与探究 本大题包括 2 2 个小题 共个小题 共 1212 分 分 13 每空 1 分 共 6 分 1 长颈漏斗 2 乙 丁 戊 b f e g 3 b 4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 32 5 14 前 4 小题每空 1 分 第 5 小题 2 分 共 6 分 1 一定不是 nacl 溶液 2 有无色气体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