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doc_第1页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doc_第2页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doc_第3页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doc_第4页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现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更是示范的榜眼,感召的力量。当我拿到学校极力推荐的教育为人生时,看到作者是王开东老师,上网一搜点击率特别高,在京东畅销书上排名前茅。我想它的畅销一定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所以我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慢慢地到了痴迷。看来读书态度决定一切呀!我像一个小学生似的端坐在桌前,听从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教育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教育为人生这本书是江苏省名师王开东20多年的从教心得及其对当前教育问题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从“教师是什么”的职业追问,到“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的深刻反思;从“教育不会在恐惧中发生”的断言,到“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的呐喊;从“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的剖析,到“思想是可爱的洪水猛兽”的推崇,一直汇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全人之美,完整体现了其“教育为人生”的核心思想,以及要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把人培养成“人”,为“人”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观。整本书犀利深刻,寻找问题独具慧眼,剖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切中肯綮,是一本既有温度、深度、高度,又有知识、见识、胆识的教育随笔佳作。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王开东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一“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时常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一旦出了学校门就忘记老师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记得呢?(一)和蔼可亲,像朋友一样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打成一片。(二)对待好学生与差生一视同仁的老师。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恶语,不讽刺差生。公平的对待优生和差生,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更关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三)谈吐幽默,教学形式活泼大方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堂效果不错。(四)经常给予学生肯定的老师。任何人都不能生活在否定和非难之中,更何况是心灵脆弱的孩子们,肯定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和笑脸,清楚自己的有点和潜力何在。作为老师,也请给孩子们一个“面子”。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孩子是敏感的,脆弱的,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鼓励,赏识教育永远是教师的第一选择。赏识很可能不仅仅是增加孩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其次,教与学,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教学生学,甚至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只是老师教学生自学。无论如何,学生的学不打折扣。面对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能够自学。再次,面批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因为耳提面命,耳濡目染,及时问答,这就有了一个场效应。这个效应不仅有助于知识上直线传递,更有情感上的和谐碰撞,是最高明的教学相长。最后,如果说,教师教学水平是师德,那么,老师发自内心真诚的爱更是师德。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师所教的知识未来会过时,会一钱不值,但老师传递给我们的那一份温情,却注定能够温暖我们,成为我们生命最深处的信仰,而这,才是不会被忘记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三教育的作用有多大?王开东老师以陶行知的实验为例:1938年,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之前,陶先生抱来一只老母鸡,那只老母鸡饿得头昏眼花,他在老母鸡面前撒了一些米,老母鸡不断挣扎,却死也不肯吃。然后,陶先生把老母鸡放下来。老母鸡走了几圈之后,就在教室的角落里找米吃了。欢快地啄着地板,声音沉闷而悠远。圈养不如散养。强迫灌输,不如自由寻找。孩子唯有在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情况下,才能持久保持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作为教师,无非就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探究世界的微妙的兴趣,而不是用所谓的师道尊严和权威人格来兜售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牢记: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灌输产生强制,强制产生压力,压力产生负担,爱因斯坦说得好:“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四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我记得在我高三时候有许多同学都喜欢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贴在桌上。这种赤裸裸的竞争关系,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能会说,孩子们只是互相促进而已,他们会在竞争中合作。想想看,社会上那些你死我活的竞争,甚至买凶杀人,他们有没有做到合作中竞争?再问问自己,同一个教研组之内,有没有做到和谐竞争?这种竞争无疑会加重大部分同学的失败阴影,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竞争是应试教育的怪胎。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成了竞争中被淘汰的惨死鬼。每一年,每一届都有很多。而那些在竞争中春风得意的孩子们,会不会失去一种平民情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底层意识?我觉得不适当的强调竞争,是一种双重的伤害。五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的精神、优秀的品德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学生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具备担当的勇气、付出的精神、创造的热情和智慧;就是要让他们懂得爱和关心,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学会宽容和与人为善;就是让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沉溺于凝固的现在;就是让他们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而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地做伪君子;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知识是用来为人服务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个人升官晋级的垫脚之物;就是让他们懂得荣誉是社会对一个人品质的鉴定,而不是某种用来捞取利益的光环。总之,就是要把孩子锤炼成为合格的公民,获得公民的权利和尊严,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此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有前途。不能不说,我们现今的教育于此还是有问题的。六作为老师要做到宽容。多年来,我理解孩子,宽容对待孩子,我让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不会,我再继续教,直到他们会为止。我还会告诉孩子,就算他们永远不会,也没什么大不了,更不会下地狱。而且这地方不会,别的地方很可能就很会,东方不亮西方亮。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超级优秀呢?事实上也不大可能。很多学校都给老师创造学习机会,鼓励老师们专业发展,压担子、指路子、搭台子;但真正走上专业发展的老师不还是凤毛麟角?己所不能,勿施于人。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言传,自己甘于平庸,却告诉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拒绝平庸,超越自我,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我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有选择优秀的权力,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力。我不强求,也不逼迫。了解不想优秀的孩子所思所想,给他们指明新的方向;帮助希图优秀的孩子们增加能量,让他们独自上场。事实上,尽管我一直这样宣传,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放弃优秀。但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全然不同了。你理解他,给了他选择的自由,他是在价值澄清之后,勇敢地选择追求优秀的道路,那么,他就会自发努力,承担选择的责任。在这种选择中,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而是一个有担当的公民。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和宽容呢?因为宽容,能够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则是教育能够发生最根本的保障。研究发现,金字塔不可能是奴隶建成的,只能是欢快的自由民才能建成,高压之下的奴隶、没有安全感的奴隶是绝对没有创造力的,学生也是。王老师这本书稿的7个分辑,恰如把一个电影分成了7个大场,数十小幕。这本书也可以是王老师拍的一场电影,写王老师亲历故事的是其中最精彩的镜头,而直接议论教育与社会的,则是王老师这位总导演的解说,他为什么这么拍电影,他为什么要那样演讲,他怎样管理班级等等。镜头与解说也不一定就是分开的,解说就是弹幕,故事就是画面。这本书,当然可以是弹幕式的电影。转折时期的故事总是精彩的,王老师的大学生涯和最初的几年工作都是在90年代,.那是一个应试教育正疯狂而素质教育尚流于空谈的时代,那是一个网络尚不发达资讯尚不畅通、每个落后地区之优秀的人都感觉自己像一座孤岛的时代,那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相见恨晚者、一见如故且会秉烛夜谈者未必能轻易遇到对方的时代。处于那样一个时代,王老师写出了转折时代的个人之精彩。 当然,这本书不只是王老师对自己成长的故事记叙,还有更多的是王老师对教育领域诸问题的独到见解,或者是从某些现象出发,探讨教育,纵论社会。走一条路,王老师从1200米的路看到了1200米里的中国;看一期超级演说家电视节目,王老师不仅将鬼马书生的演说转述得十分精彩,让读者也不禁为其口才赞叹,却忽然一转乐嘉竟然拒绝了鬼马书生!现场当然很精彩,乐嘉很会说话;但王老师的转述与分析,也一样不亚于这个节目的精彩。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才是一种写作的高明境界。 王老师将他的思维方法在很多文章中都展示了出来,所谓“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王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如何思考、如何写作的过程。王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暗示了写作的重要性,讲到一位老师曾对他说,“你不要把学生看得那么重,自我的发展最重要。你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强大,你要写文章,通过写文章记录自己的生命,唯有你自己的成果才是真实的,它会永远记在你的名下,无论岁月流转,都将给你最大的安慰!”如此“阴险”,也如此真实,赤裸,毫无遮掩,引人深思。书稿中很多地方引用了鲁迅的话。而王老师记叙故乡与田园,也颇有“朝花夕拾”之隽永,文章虽也有粗野之“呐喊”,但却无无可奈何之“彷徨”。文章很少有长篇幅的段落,多紧凑段落,甚至独句成段,独词成段。若古龙任侠豪爽,不拘细节;若弹十面埋伏,鏦鏦铮铮,皆有金铁之声;有时又若“赴敌之兵,衔枚疾走”,虽无声中而感到思路倏忽而过,直取首级。 读王老师的文字,特别有一种熟悉感。这不是因为我也和王老师一样来自农村,这种熟悉感,绝对是能让大多数读者感受到的。读王老师的文章,也如沐春风。王老师在自况中如此评价自己,“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份平凡的职业,一份热烈的坚守,一个庄重的承诺:用心寻找春天和快乐,用爱编织秋天和自由。”这样的人与文,绝大多数人都会读出文的熟悉与人的亲近。书里那些美好的文字,那些精美编制的句子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段落读完,不忍释卷,还想去读更多的开东之文章。这是一本让人读来爱不释手的书。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