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效果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优化指导】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效果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优化指导】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效果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优化指导】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效果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4页
【优化指导】高考生物总复习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效果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效果检测(六)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济南模拟)下列各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良品种b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菌株d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解析:选c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良品种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四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产生新基因;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素获得高产青霉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用离体花药培育单倍体小麦植株为单倍体育种,不产生新基因。2下列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将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b某人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s型菌d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黄色圆粒,也有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解析:选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无子西瓜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三倍体无子西瓜的产生属于染色体变异;血红蛋白分子中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的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改变,所以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新出现的s型菌是s型菌的部分dna进入r型菌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结果;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等新性状的产生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2014龙岩教学质检)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解析:选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数目也加倍,而图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表示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细胞的基因组成;果蝇为二倍体生物,可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21三体综合征患者多出1条第21号染色体,可以表示其基因组成;雄性蜜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可以表示其体细胞的基因组成。4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c乙图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2解析:选d甲图中染色体增添或缺失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图表示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染色体的出现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的比例为12。5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了一株矮壮穗大的水稻,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植下去,即使给予优良的环境条件,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也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环境条件改变解析:选c同一植株产生的种子,即使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也会有所差异,这主要是不同基因重新组合,形成不同基因型的结果。6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aabb;ab;aabbc;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解析:选b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可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b的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基因型为aabbc的生物;通过多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aaaabbbb的生物。7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合子),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的,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若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碱的植株,可行的方案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目的植株b将乙种植物的耐盐碱基因导入到甲种植物的卵细胞中,然后进行离体培养c使两种植物有性杂交获得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目的植株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并直接培育成幼苗解析:选a本题中的c选项最具干扰性。甲、乙两种植物属于两个物种,这是必须要挖掘出来的隐含条件,它是排除c选项的突破口。由于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因此b选项中将“卵细胞”离体培养,只能获得单倍体植株,不合题意。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两种植物很难通过有性杂交获得f1,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由“花粉融合”后直接培育成的幼苗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后代仍不可育,也不合题意。8如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农作物不同的育种方法,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通过途径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e幼苗和f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若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则d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3/4c过程中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e萌发的种子来获得f植株d过程中使用的花药可以从a、b、c三个品种植株上采集解析:选b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过程,主要包括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和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正常植株,因此经过过程形成的f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是e幼苗的2倍,故a错误;a、b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dd、aabbdd,c的基因型为aabbdd,其后代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1/21/213/4,故b正确;e幼苗是由二倍体的花药发育成的,是高度不育的,不能形成种子,故c错误;过程中使用的花药只能在c植株上采集才能获得新品种,故d错误。9下列人类遗传病依次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愚型囊性纤维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性腺发育不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哮喘猫叫综合征先天性聋哑abcd解析:选b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属多基因遗传病;先天愚型、性腺发育不全及猫叫综合征属染色体病,其余属单基因遗传病。10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同一物种、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11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20.20.80.32;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基因频率变化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0.420.40.60.64,即64%。1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7分)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af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af显示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_,其中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_。(2)b、c显示的变异方式分别叫_。(3)a显示的变异类型是_,发生在_过程中。(4)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_来实现。解析:图中af显示的变异形式分别是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易位、倒位、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基因重组、染色体成倍增加。其中,a、e不属于染色体变异,b、c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f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的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甲产生e的过程可通过甲的自交或甲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的过程实现。答案:(1)b、c、d、fb、c(2)易位、倒位(3)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4)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14(17分)袁隆平科研团队为选育亩产达1 000公斤的水稻,需在育种过程中,选出亲本高秆糯性、矮秆非糯性(高秆和非糯性是显性,基因分别表示为a、b,相对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表示为a、b)两种水稻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的基因型分别是_、_,f1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2)假设f1中高秆非糯性水稻自交得f2,则f2中亲本类型占_,亲本类型中杂合子占_。(3)为检测f2中一高秆糯性水稻是否为纯合子,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让此高秆水稻自交,收集所结种子;_;_。结果分析:_,则该高秆糯性水稻为杂合子;_,则该高秆糯性水稻为纯合子。解析:(1)根据亲本为高秆糯性、矮秆非糯性两种水稻及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可以推断、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f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2)由题意及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1中高秆非糯性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到的f2中亲本类型高秆糯性(a_bb)的比例为3/41/43/16、矮秆非糯性(aab_)的比例为1/43/43/16,则f2中亲本类型占3/163/163/8;亲本类型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3)高秆糯性水稻的基因型为a_bb,根据自交后代中是否出现矮秆即可确定其是否为纯合子。答案:(1)aabbaabb1/4(2)3/82/3(3)种下所有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为成熟个体统计子代的高矮性状表现结果分析:如果子代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矮秆植株(矮秆高秆13)如果子代中没有矮秆植株15(18分)如图一为某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经dna分子结构分析,发现乙病致病基因与其相对应的正常基因相比,缺失了某限制酶的切点。图二为甲、乙、丙3人的乙病致病基因或相对应正常基因的核酸分子杂交诊断结果示意图。据图回答(概率以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已知对5进行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后,其电泳结果与图二中甲相同,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2)假如通过遗传学检测发现,5带有甲病的致病基因,则3的基因型有_种,3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4与5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通过社会调查,发现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则9与一个正常女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3)1的乙病基因最终来自_。a1b2c1d2(4)若对图一中的_和_进行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其结果会与图二中的乙相同。若对8进行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其结果与图二中丙相同,则8与2结婚,生出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解析:(1)由图一中1患病而1不患病可知,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图一中1患病而1正常可知,甲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题干中已明确5进行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后电泳结果与图二中甲(含两条较小的电泳带,全部为正常基因)相同,即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1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4,而4关于乙病表现正常,因此,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假如通过遗传学检测发现,5带有甲病的致病基因,而遗传系谱图中5又显示未患甲病,说明甲病也是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对甲病来说,2是患者,其基因型一定是aa,而3表现正常,基因型一定是aa。对乙病来说,4患病,则说明1的基因型是xbxb,3的基因型就有xbxb和xbxb两种可能,且各占1/2。同理,3的基因型也有aaxbxb,aaxbxb两种可能,各占1/2。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