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doc_第1页
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doc_第2页
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doc_第3页
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doc_第4页
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走进生活,感受古代桃花源记学习二姓名:吴仕春工作单位:宣汉县江口学校学科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文言散文,是陶渊明创作的精美散文,成语世外桃源就出于此。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诗人以洗炼的笔墨,以武陵人进出,寻找桃源为线索,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了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有裨益。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我为本课教学(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内容;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作者表达的美好理想;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结合品读和感悟,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学中坚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教师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1、一般特征:本班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表现力较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但是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2、初始能力: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学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特别是他们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不多,因此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及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难度。3、信息素养: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能够自学了解所学的知识,能主动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当然由于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于计算机的特殊兴趣爱好,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约3分钟)(播放电脑课件) 播放阿牛桃花朵朵开音乐导入新课 听了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不禁对美丽的桃花胜景神往,那么老师就带大家去一处最美的地方看看,(播放课件)这个“桃花源”之所以出名,其实要感谢一个人,因为都是他的缘故,这个地方才出名的。这个人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写了一篇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可见桃花源记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就要与东晋大文豪重游桃源仙境,看看桃源胜境是怎样吸引人。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阐明桃花源记影响等来吸引学生课前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二)配乐朗读,理解文意(约10分钟) 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习得语感,积累感性材料。学生听朗诵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朗读要领,并激发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学生自由读,读法自定。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投影出来,供学生参考。 全班评议,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1、在课堂中诵读,既能减轻学生课外的学业负担,同时也调动了课堂的学习热情。2、学生听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为“品味语言”环节做好准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三)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约15分钟)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 (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学生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理解桃源之“乐”。(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3、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明确:景奇、人奇、踪奇。(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4、全班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赏读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叙事简明,情节曲折,语言隽永。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和语言表达能力。(四)质疑探究,评说桃源情结(约10分钟)这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值得探究之处。 1、提问: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学生思考,明确: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 2、提问: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自圆其说即可。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另外也是语文课程与历史课程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五)归纳总结(约1分钟)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神州大地,山川锦秀,人民富足,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我更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读课文,并了解当今社会不是桃源胜境,却胜似桃源胜境。 (六)作业布置(4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自选)1、请你为桃花源拟一句广告词。2、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成语,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3、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现实社会感到愤懑失望,那么学学陶渊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心中的桃花源”吧!(本周周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让每个人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它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在评讲作业时,学生们又可以资源互享。学生根据学习重点、难点自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板书设计: 美桃花源记 乐 理想 奇 认识和评价附:教学流程图如下 组织教学课件:桃花源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教师归纳课件:相关图片 看桃花图片,感受美的意境 教师介入指导课件: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感知课文,有感情朗读 教师介入指导课件:配图课文 拓展想象,畅谈感受,感受桃花源的美 教师指导总结课件:质疑探究 理解作者的理想,并予以正确评价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课件:板书 归纳总结,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教师引导总结归纳 课外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观看图片,听教师介绍激发兴趣,了解学习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听朗读录音,观看桃花图片直接感知课文,营造意境,形成表象品析课文(突破重难点)自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要求,明确学习目的,观察分析,积极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启发思维,培养审美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揭题质疑,深入体验结合影视资料,教师讲解,积极想象体验,讨论发言,应用拓展,合作探究。结合教学目的探讨归纳发言,培养思维能力总结提高(完成作业)认识课文对生活的指导意见,积极主动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主动合作探究能力,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节课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为了更好的落实反馈本次教学设计的成果,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达到的效果,以便科学、客观地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特选择从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部分:1、定量评价: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 班别: 姓名: 得分:评价项目评 价 标 准等级(权重)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1085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0853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10853能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8642操作技能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1085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10853能制作ppt,将收集到的材料用ppt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8642情感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8642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10853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8642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864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