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doc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doc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doc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doc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10-11单元,含解析)配套测评 浙科版 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十)考查范围:第十单元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不可能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d101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d101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这与迁出无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4图d102表示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2 500只时()图d102a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b种群的增长达最大值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新出生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死亡的个体数5某水池有水蚤和绿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d103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水蚤的某种花鲢(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图d103a如果没有水蚤,也不投放花鲢,绿藻将呈“j”形曲线增长b如果向水池投放花鲢饲料,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丙乙甲c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6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原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图d104a b. c. d. 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0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1(16分)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种名20082009201020112012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曼陀罗3.02.11.10.30.1龙葵3.02.00.400灰绿藻3.22.81.71.30.6(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_”形。(2)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_。(3)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请在乙图中绘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甲乙图d105(4)豚草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引起部分人群出现鼻痒、咳嗽、气喘等疾病,这是人体产生了_反应。 12(24分)某生物技术员对一个小池塘(未受到人类干扰)中几种生物进行了一年的调查,调查情况如下表。请回答:物种调查方法生活习性胃内容物每个月固定在15日调查(单位:整个池塘中的千个体数)123456789101112甲样方法水面漂浮33.544.54.23.83.533.543.93.7乙样方法根系长在水底淤泥中2.12.533.24.532.522.433.13丙标志重捕法各水层有植物纤维、叶绿体222.22.52.83.13.53.22.62.222.1丁标志重捕法各水层有植物纤维、肌纤维1.6222.12.32.52.832.72.82.22.3(1)采用样方法时,要注意_。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_。(2)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变化曲线。图d106(3)画出池塘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4)甲与乙的关系是_;丙与丁的关系是_。(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未来变化方向的是_;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_等。(6)影响丙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_(至少写出3种)。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十一)考查范围:第十一单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免、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d11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d111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2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d112单位为103 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d112a. 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大b.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15.6%c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a食物链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d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4某生态系统中有a、b、c 、d 4种生物,形成abcd的食物链,这4种生物所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d种生物中个体所含有的有机物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量小bm2m3m4m1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为a所吸收的太阳能总量d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5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 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c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d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6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形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7图d113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d113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8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进行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c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和所有的野生植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防治环境污染,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9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d11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d114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 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点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6分)10(20分)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图d115(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所示。(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gp和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50.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所代表的生物是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11(10分)图甲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甲乙图d116(1)图甲中,m1表示_,m2表示_。(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f表示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12(16分)下表是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网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问题:被食者捕食者绿藻螺蛳水草鲫鱼轮虫螺蛳鲫鱼轮虫(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_个营养级。(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_kg。(4)图d117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河流对该鱼的_。图d117(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十)1d解析 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这些都是在各阶段对阳光竞争中的优势种,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不同,b选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是正确的。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选项错误。2b解析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三种类型,b没有体现任何一种类型的空间特征。3b解析 封闭条件与开放条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能否阻断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加强,开放条件下容易在种群密度比较大时出现迁出现象从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故a错误。在初始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始种内斗争较弱时,开放条件下容易出现外来种群迁入现象,从而使种群率先达到密度峰值,故b正确。分析图中的四条曲线可知,种群的密度在达到最高点时,都没有出现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的现象,即达到k值的现象,所以四条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种群数值并不一定是种群的k值,因此,无论是开放条件还是封闭条件,种群数量并不一定在达到k值时开始下降,故c错误。因实验中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随种群数量的增加,棉叶减少,导致棉蚜因缺少食物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但种群数量减少后棉叶数量更少,种内斗争不会减弱,故d错误。4d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引入初期,绵羊数量连续增长,当绵羊的种群数量达到2 500只时,绵羊的数量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保持稳定,接近k值,主要原因是受到空间、气候等非生物因素和食物、天敌、病原体等生物因素的制约,a、c选项均错误。与此同时,种群增长基本停止,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b选项错误。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捕食者数量的减少导致种群数量增加,故绵羊种群的数量可能出现波动,使出生率死亡率,d选项正确。5d解析 据图形信息可以确定甲是绿藻,乙是水蚤,水蚤、绿藻、花鲢三者的关系是:绿藻(甲)水蚤(乙)花鲢(丙)。即使水池没有水蚤和花鲢,但空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绿藻呈“s”形曲线增长,a选项错误。该生态系统能量沿甲乙丙是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即使向水池投放花鲢饲料,也无法逆转,b选项错误。乙以甲为食,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c选项错误。由于丙(花鲢)专门以水蚤为食,它们生活的水层相同,因争夺空间、水中氧等问题而存在竞争关系,最终水池只能剩下生产者绿藻,d选项正确。6c解析 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选项错误。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势必造成物种丰富度减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d选项均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使物种数目增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抗干扰能力更强,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c选项正确。7b解析 田鼠种群的数量第一次标记数量再次捕捉数量重捕的标记个体数, 因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再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减少,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a选项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b选项正确。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c选项错误。池塘的不同水层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故取样时各水层均应随机取样调查,d选项错误。8b解析 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图、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9b解析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群落的过程。因演替的起点不同而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要发生变化,故种群基因频率也要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对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均产生影响。10c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甲类群中物种种类比乙类群中物种种类少,因而可确定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通过表中数据分析比较可知,乙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较甲类群中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而物种4在甲类群的种群密度较乙类群的小。11(1)j(2)下降(3)如图所示(4)过敏解析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j”形(数量一致在增加)。(2)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种群的物种丰富度将下降。(3)甲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由该曲线可知,豚草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曲线。(4)花粉引起部分人群出现鼻痒、咳嗽、气喘等疾病,这是人体产生了过敏反应。12(1)随机取样真实情况(2)见下图(3)见下图(4)竞争竞争与捕食(5)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6)光照、空气、温度、食物、天敌解析 (1)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这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估算值更能接近真实情况。(4)从表格中所给数据可知,甲是浮水植物类群,乙是挺水植物类群,丙是植食性动物类群,丁是杂食性动物类群。甲乙两种群主要因争夺光照和空气而产生竞争关系;丁种群可能以丙种群为食,也可能与丙种群争夺食物,两者之间存在竞争与捕食关系。(5)在种群的特征中,可根据当前种群的年龄结构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6)影响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外部因素有生物因素(如天敌)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空气、温度、食物、天敌等)。45分钟单元基础训练卷(十一)1d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食物链及生物相互关系。图中兔被人捕食,同时兔和人又共同竞争植物,a选项正确。若去除鼬,该系统的能量损耗减少,其他条件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b选项正确。鼬捕食鼠直接影响鼠种群的数量,因为捕杀鼬,使鼠失去天敌,种内竞争会增强,c选项正确。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4条食物链传递给鹰,d选项错误。2d解析 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较多,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较大,a选项正确。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2.5/16100%15.6%,b 选项正确。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能量的流入和流出要基本平衡,肉食动物流出的能量为:(5.10.250.052.1)1037.5103 kj/(m2a),从植食动物流入肉食动物的能量是2.5103 kj/(m2a),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c选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仅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包括人为补偿输入的能量,d选项错误。3a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每个营养级均以同化的方式获得能量,传递方式基本相同,但最高营养级有别,a选项错误。在物质循环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生物群落和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b选项正确。储存在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一小部分,兔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d选项正确。4d解析 a中d的有机物总量应小于c,但d的个体有机物量可能大于c;b能量流动在传递过程中会不断有消耗m2m3m4m1,而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5d解析 处理流程中有厌氧环境和曝气池,所以微生物能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在一定地点的所有生物统称为群落,其中植物作为生产者位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c解析 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是外来物种,引进后很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物,有可能引起植物大量落叶、植株死亡,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a选项正确。姬小蜂是椰心叶甲的天敌,b选项正确。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必须要有人的帮助才能勉强生存;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c选项错误。姬小蜂与椰心叶甲两物种会相互影响并不断进化和发展,d选项正确。7d解析 能量q树木主干枯枝落叶动物,没有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因此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18年后未伐树中的能量与能量q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需人工能量投入才能维持松林的稳定性,b错误。图中所示分解者的能量只是生产者流入分解者,没有包括其他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8c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迁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因人为因素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故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9b解析 从图中看出随水深度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的穿透力减弱,a正确;c点时净初级生产量为0,因为黑夜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长期处于此状态,该池塘生态系统会逐渐受到破坏,b错误;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净初级生产量最高,长势最好,c正确;因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d正确。10(1)b(2)浮游藻类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0.3%未被利用的能量多解析 (1)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种群生长的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因此池塘的承载量(k值)为b。a和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竞争激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图;a和d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