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doc_第1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doc_第2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doc_第3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doc_第4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岑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雪,晶莹纯洁,轻舞飞扬,给我们的寒冷的严冬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真不错,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关于雪的诗句,雪可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也可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更有甚者,它还可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变的是雪的形体,不变的是对于雪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大诗人岑参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节奏1指名学生朗读2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4教师范读三、解题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四、诗文赏析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门一起走进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悟他笔下的奇景奇情。(一)研读咏雪部分,欣赏奇景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请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再描绘画面,一人一句。)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着身。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2、赏析诗句(1)思考: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最神奇?为什么?小组研讨,合作探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抓关键字词。 二、看修辞手法。 三、悟诗句意境。 四、解作者情感。)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由此可见,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雪似梨花,梨花似雪。梨花是春天的花,开在暮春时节,春天将逝,人亦断魂。触目伤怀,不免有春归而思乡之叹。诗人写梨花常常是在远离故乡之时, 他笔下的花常常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你对这两句诗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2)除了这一句外,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 学生先自由回答,教师再点评总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互文)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这样记录边塞奇事,角度也很新颖。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之色,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3、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有什么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教师:过渡语“多情自古伤离别”,原本离别就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何况是在这样的天气,更何况是送别好友返回故土,而自己却依然独处塞外,我想此刻的离别之情,应当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吧。(二)研读送别部分,感悟奇情1、齐读送别部分思考:送别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请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再描绘画面,一人一句。)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之外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铺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2、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3、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为什么要列举“胡琴”“琵琶”“羌笛”这三种乐器呢?)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行原因、饯行的情形。既是设宴自是少不了音乐的助兴,然而列举出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却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乡了,在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这些异乡的乐器,一股思乡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来了吗?“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有道是“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最终宴席结束,曲终人散,但是我的不舍之情没有停住,所以尽管如此严寒的天气,我仍然坚持为友人送行,来尽我最后的情谊。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艰难旅程的关切的担忧。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有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自己归期难料的无限惆怅的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这结尾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还是为“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是为朋友归京而羡慕,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笔端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而苍茫天山雪原的雄浑背景,又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的气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4、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更是增添了一股雄浑悲壮的色彩。五、课堂小结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通过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六、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七、迁移拓展:我们国人自古珍视友谊,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