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宋明理学学业达标1.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2.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B.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D.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这个“官方哲学”是理学。理学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故选B项。A、C两项符合心学的特征,但以偏概全,排除;理学压抑人的个性,D项错误。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从材料“急穿芒履去登临”“从春意盎然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可知,其主张通过接触、观察世界万物获得对理的体验,这和“格物致知”主张一致,正确的选项是C项。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D两项是心学的主张,不符合题意。4.朱熹认为儒家有天然干预政治的权利,儒生读书为官的目的是“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C.“正君心” D.“致良知”答案C解析“致其君为尧舜之君”强调儒生读书为官是要督促君主成为贤明之君,所以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A、B两项排除;“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D项排除。5.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答案D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对理的认识,C项是理学的消极内容,而题干强调的是理学的积极作用,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6.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答案D解析“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说明该思想家主张内心明晓仁义或天理,显然这不是朱熹的观点而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故首先排除C项;A、B两项与心学主张无关,故选D项。7.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材料中的“他”是()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王阳明答案D解析“不假外求”强调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从而“为圣为贤”,符合心学的主张,故D项正确。8.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士大夫的高尚气节C.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南宋理学思想的盛行有关。南宋时期朱熹将维护君主统治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释为“天理”,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唯君是从,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学说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并非南宋时期;士大夫的高尚气节只是这一现象的表面原因,其归根结底还是受理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错误,三教融合的趋势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并非南宋时期。等级提升9.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A.认为“理”在儒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生活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答案D解析“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因此选择D项。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10.程朱理学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主张存天理,灭人欲B.饮食是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认可一部分私欲,主张个性适度自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可知,程朱理学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而超出道德允许范围的欲望则要消灭,故C项正确。A项表述相对材料而言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中虽然强调饮食是人欲,但“人欲中自有天理”,天理即纲常伦理道德,说明程朱理学对饮食是有道德要求的,故B项错误;认可人的私欲不等于主张个性解放,故D项错误。11.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答案C解析从理学的思想来源上看,它不仅仅是对传统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宗教、逻辑以及哲学上的融合,所以本题选C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倡导个性解放”这一特点;B项说法过于狭隘;D项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含义。12.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不出理学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强调道德层面而非文化素养,故B项错误;“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见理学成为一种普适价值,故C项正确;“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不能说明理学压抑了人性,故D项排除。13.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可知,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都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主旨,均排除。1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B.融合儒释道思想,实现三教合一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论修养论、认识论还是功名论,都是为了引导人们约束自身行为,从而规范社会秩序,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所以答案选A项。15.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答案B解析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项错误;“理”(即儒家伦理道德)在心内,比“理”在心外,更能使人们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故B项正确;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对天理的内容有分歧,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守仁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守仁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材料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五祖弘忍唤门人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闻此,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中的精华与糟粕。(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在哲学思想体系上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答案(1)主要观点:本体论上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上是“格物致知”。糟粕: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一味强调封建天理,轻视对于“草木”“器用”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导。精华: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2)思想: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人天生具有良知;强调知行合一。不同: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3)特点: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政治教化和道德修养一致化;继承孔孟,吸取佛道思想。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血精津液学说课件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河南-河南住院医师规培(麻醉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河北-河北住院医师规培(整形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河北-河北住院医师规培(儿外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西-江西住院医师规培(急诊科)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放射肿瘤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住院医师规培-江苏-江苏住院医师规培(内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热力运行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机械热加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重庆-重庆工程测量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课件
- 麻醉术后护理业务学习
-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中华文化精神》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