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力和视力检测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得裸眼及矫正视力。 知识要求一、视角和视力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1)视角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 mm。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受刺激的锥体细胞。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 5 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 mm计算,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2)视力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视力检查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视力=1/视角2.视角与视标设计 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视标每边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 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 m)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见图22)。 H=tan(5/60)5000=7.27 mm 式中 H基本视标的高度;。 5 m(5000 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1)字母视标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2)landolt环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宽度的5倍。当标准检查距离为5 m时,C环缺口的宽度为1.5 mm,环的直径为7.5 mm。缺口对应视角的倒数,即为被检者的最小可分视力,视力正常者能辨认1分视角。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通过landolt环形视标为国际通用视标。与字母视标相比较,landolt环辨认有一定难度,但受被测者主观因素影响小,检查结果更准确、客观。在我国常用于新兵体检。(3)数字和图画视标数字和图画视标也是按视角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儿童和没有文化人群的视力检测。4.视力的记录方法视力表的视力记录方法主要有分数和小数两种方法。(1)分数表示法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以分数形式表达。视力表测试的标准距离作为分母,被检者实际测试距离作为分子。表达公式:视力=实际测试距离/对应5分视角字母的标准距离如20/200,20/20。在美国,距离以ft为单位,临床测试距离为20 ft。20/200表示测试距离为20 ft,能够读出最小字母的距离在200 ft,在20 ft处该字母视角大小为50分视角。20/20表示在20 ft处,该字母视角为5分。目前,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用米制,“英尺”或“英寸”已被“米”或“厘米”所取代。在欧洲多数国家以6 m为测试距离,记录方法为6/6、6/60。(2)小数表示法分数记录折算为小数就转变为小数表示法。如20/20(6/6)即1.0;20/200(6/60)即0.1;20/40(6/1 2)即0.5。5.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最小视角是指视觉细胞能区分外界物体距离最近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标准视力最小视角为1分视角,利用简化眼的数据,环形视标缺口1分视角在视网膜形成像的大小约为0.005 mm,相当于一个锥细胞的直径,因为只有受到视觉刺激的两个兴奋锥细胞中间相隔一个非刺激、未兴奋的锥体细胞,人眼才能区别开两个物点。人眼视觉分辨能力受到视网膜锥细胞直径的限制,所以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根据Emsley简略眼数据,当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凹的距离为16.67mm时,两个锥细胞中心对眼结点的夹角为49(弧度)。最小视角依视觉分辨极限理论,即感受器分辨力理论极限值约为49。相关链接光的波动理论光线绕角转弯或绕过障碍物传播的能力称为衍射。光波动学说中的衍射现象表明,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也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斑,称为Airy光斑。光线通过瞳孔缘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即Airy光斑,当两物点所形成的Airy光斑之间距离小于Airy光斑的直径时,则不能分辨其为两个物点。该斑的直径对眼结点所夹的角为,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斑直径的一半,即人眼刚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像点间距。=/2=1.22/g=47为人眼最小分辨角,为光的波长,为555 nm,g为瞳孔直径,约为3 mm。在中心凹处两个视锥细胞隔着一个锥细胞的间距为0.0030.004 mm,而衍射缘的最小可分间距为3.2 mm,可见解剖学与光学上最小可分视力极限基本一致。光波动理论人眼最小分辨角47与感受器理论极限值49非常接近。二、视力表的设计1.Snellen视力表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表。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平宽度均为5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角。根据5分视角标准,可以计算出各种设计距离字母高度与大小。如设计距离为5 m,字母高度h=50000.002915=7.27 mm设计距离为6 m,字母高度h=60000.002915=8.73 mm由1 0行以上不同设计距离的字母组成视标行排列在一张纸上,构成视力表。视标行的字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也可以用设计距离远近次序表示。设计距离大小次序有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视标递增率,用以检测视觉敏感度。1 955年徐广第设计的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与相对应的标准近视力表,经全国眼科学会通过采用。2.对数视力表缪天荣于1 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视力记录按算术级数增减,1 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应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见图23)。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盲文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标从小到大按101 0=1.258 925 4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 9倍。每行视角增大率恒定,即0.1与0.1 2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 9倍。5分记录表达可与小数记录互换。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 Snellen分数 小数 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5分表达 最小分辨角 20/2000 0.01 2.0 3.0 100 20/1667 0.012 1.90 3.1 79.43 20/1333 0.015 1.80 3.2 63.10 20/1000 0.02 1.70 3.3 50.12 20/800 0.025 1.60 3.4 39.81 20/667 0.03 1.50 3.5 31.62 20/500 0.04 1.40 3.6 25.12 20/400 0.05 1.30 3.7 19.95 20/333 0.06 1.20 3.8 15.85 20/250 0.08 1.10 3.9 12.59 20/200 0.1 1.0 4.0 10.00 20/160 0.125 0.9 4.1 8.00 20/125 0.15 0.8 4.2 6.67 20/100 0.2 0.7 4.3 5.00 20/80 0.25 0.6 4.4 4.00 20/63 0.3 0.5 4.5 3.33 20/50 0.4 0.4 4.6 2.50 20/40 0.5 0.3 4.7 2.00 20/32 0.6 0.2 4.8 1.67 20/25 0.7 0.1 4.9 1.43 20/20 1.0 0 5.0 1.00 20/16 1.2 -0.1 5.1 0.79 20/12.5 1.5 -0.2 5.2 0.63 20/10 2.0 -0.3 5.3 0.50 3.儿童视力表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各种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因此,儿童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儿童图形视力表(见图24)。4.近视力表近视力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视觉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近视力检查采用徐广第1998年设计的国家标准修正版的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表是远视力表改变了标准距离的版本。近视力表标准检查距离为30 cm。能读近标准视力表1.0行视标时,即近视力基本正常。相关链接视力表距离的米制化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米制,英尺或英寸逐渐被米制替代。眼科杂志文章报告视力表多使用米制。提议对于远视力检查采用4 m距离,近视力检查采用40 cm距离,其优点如下:1.检查距离从6m缩短至4 m,节省了诊室的空间。对4 m的调节为0.25D,所以在观察4 m视标时,扣去0.25D的调节,即为该眼的屈光矫正度。2.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分母均被10除就等于近视力值。例如,远视力为4/8 m;近视力为0.4/0.8(40 cm/80 cm)。技能要求检测远视力操作准备1.标准照度的房间。2.我国通常选定距视力表5 m的检测距离。3.视力表的照度为480600 lx,均匀无眩光。视力表的高度为视力表1.0行视标与被检者眼高度在同一水平线。操作步骤1.开启灯箱视力表或投影视力表。2.被检者端坐视力表对面5 m处,可测裸眼视力,也可以根据需要测戴原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3.被检者手持遮挡板遮盖一只眼,通常先遮左眼,后遮右眼,即常规先测右眼视力后测左眼视力。4.通常从第一行逐行向下指视标,要求被检者尽量读出所能看到最小视标,直至在一行中有一半视标读错,上一行即是该眼视力。也可以用该行能辨认视标的确切数字表示,如果0.8行辨认字母少于半数,可记为0.6+3,如辨认字母多于半数,可记为0.8-2。也可采用快捷的方法,从视力表中间行开始检测,如果不能辨认,从上方第一行开始检测。如果能辨认,可依序向下检测,这样可节省时间。5.若被检者不能看清视力表第一行的最大视标,则让被检者慢慢地向前走近视力表,当在某一位置能看清最大视标时,记录被检者所站位置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换算成远视力。其换算公式为:V=d/D式中 V远视力;d被检者与视标的距离,m:D视标设计距离,m。由于0.1视标的设计距离为50 m,视力=1/50检测距离=0.02检测距离因此,若5 m处仅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1(视力=0.025=0.1);若3 m处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06(视力=0.023=0.06)。6.若被检者在任何距离都看不清最大视标时,则应进行下面检查:(1)记录指数格式:指数/检查距离。通常检查者在40 cm处向被检者出示数个手指,若被检者说出,则可记录指数/40 cm;若被检者说不出指数可缩小距离,并记录指数/30 cm。(2)记录手动如果在40 cm不能说出指数,检查者在被检者眼前晃动手,如果被检者能在某距离看到手动,记录手动/检查距离。如手动/40 cm,手动/30 cm。同时应标记光定位。注意事项1.为保证测视力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对侧眼的遮盖情况,尤其是检测儿童,以防健眼偷看,漏诊弱视眼。2.视力检测要认真。视力是验光配镜的重要依据。如视力测不准,可能作些不必要的检查,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更严禁出现不测视力,只根据被检者主诉记录视力的不负责任现象。检测近视力操作准备1.良好的照明条件,注意避免眩光,通常选择自然光线下的明室。2.被检者与近视力表的距离为30 cm。操作步骤1.展示近视力表。2.遮盖对侧眼,要求被检者从视力表上行依序向下行阅读,当被检者读到某一行有半数视标读不出或读错时,该行上一行视标即为被检者近视力。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记录方法:OD 1.0/30 cm OS 0.6/30 cm注意事项1.测近视力标准距离应是30 cm,但也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如果距离减少到20 cm能看清1.0,可记录1.O/20 cm;可能为近视眼。(2)如果4050 cm能看到1.0,可记录1.0/50 cm,可能为老视。因此,近视力表检测虽然有标准检测距离,但改变检测距离可测出最佳视力。2.应记录最佳视力/检测距离,有助于医师、验光师的诊断及矫治。2.1.2 视力异常的分析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能够进行视力异常分析。 知识要求一、视力异常的分析方法1.低于1.0视力的分析视力低于1.0可能为以下情况:(1)近视眼。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可初步诊断为近视眼。(2)假性近视或中、轻度远视、散光等,矫正视力多在0.6以上。(3)器质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矫正视力常低于0.6。2.低于0.1视力的分析(1)多为器质性眼病,如病理性近视、成熟期白内障、晚期青光眼、视网膜疾病。(2)低于0.1如无器质性疾病,可能为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引起的弱视。(3)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可能为白内障或屈光疾病,视力突然下降多为器质性疾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神经病,不应配镜,应提示患者及时去眼科就诊。(4)主观因素造成的伪盲。二、视力检测结果的分析1.影响视力检测的因素(1)照明1)房间的亮度太暗,看不清视标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2)房间的亮度太强,瞳孔缩小,增加景深通常可提高视力。3)对于初期白内障患者,瞳孔缩小,减少对视网膜光刺激亮度,视力可能会下降。因此,视力表与视力检查应该有标准照明系统,视力表照度为480600 lx。视力表周围照明应为相似亮度。(2)视标的对比度视标颜色深度与视标背景颜色深度的对比关系,称为对比度。通常视标与背景亮度对比度应大于90%。其计算方法为:(R1-R2)/(R1+R2)式中 R1视力表白色背景亮度;R2黑色视标亮度。视力表对比度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如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弱视等,但没有诊断疾病的特异性。(3)拥挤现象视标排列过度拥挤影响视力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当视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视标所占角度时,对视力产生干扰。周围视标的轮廓作用,影响对单个视标的辨认称为拥挤现象。通常眼睛均有此现象,但在弱视和严重黄斑病变的人群中特别明显。在检查弱视儿童视力时发现,用单个视标检测的结果与视力表正常检查的结果有明显差别。为避免拥挤现象造成的视力检测的误差,检查时每行视标必须顺畅读出1/2以上才可进行下一行,不允许每行只查一个视标,在接近视力测试终点时,更应指出该行所有视标。(4)光衍射瞳孔小于2 mm可引起光衍射使视力下降,瞳孔增大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会使视力降低。正常瞳孔直径为24 mm。(5)年龄视力随着整个机体的衰老逐渐下降,从55岁开始约有50%的人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如到80岁时,视力可降低为0.5。(6)主观因素影响视力检查属于主观检查,受主观因素影响,如癔病、诈盲者均不能测出准确、客观的视力。2.远视力和近视力与屈光不正(1)近视力可达1.0,远视力下降可初步诊断为近视。(2)近视力与远视力均不正常可能为高度屈光不正。(3)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可能为中、轻度的远视,如果年龄大于40岁,近视力下降,远视力正常,可能为老视现象(并非屈光不正)。相关链接对比敏感度视力被认为是眼辨别目标细节结构的能力。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在某一均匀背景下,辨认条纹形态的能力。视力正常眼不一定都会有相同形态的对比敏感度曲线,人眼观察物体时能否分辨物体的细节部分,取决于该细节光强与其背景光强的差异程度。例如在照度暗的室内可以清楚地看电影或电视,而在明朗阳光照射下或照度很高的室内,同样的电影或电视就看不清楚。月夜晴空可见满天星斗,白天却一个也看不见,对比敏感度会改变目标的细节而影响其视功能。一个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要看其成像对物的对比度的保真程度,可用C/C0表示,其中的C0为物的对比度,C为像的对比度。测定各种空间频率N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的公式如下:CSF=C(N)/C0(N)空间光栅即空间频率。视力表的视标实际上也是一种空间光栅,一笔白色和一笔黑色就是光强变化的一个周期,也称一个“线对”。一个“E”字母视标相当于2.5对条纹,空间频率是指观察与眼成1度视角时的条纹度数。近来已设计出用于测定眼对比敏感度的室内检查装置,具有改变对比度和空间频率的光栅,光栅从白变黑有100%的对比度。光学系统保持视标在各种空间频率都为100%对比度的性能。初发期的白内障可以使对比敏感度明显下降,但其视力是正常的,青光眼使对比敏感度曲线中段明显降低,球后视神经炎会出现切迹样衰减,弱视眼使曲线出现普遍性的降低。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对一些眼疾非常敏感,一般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峰值下降,是一种新的表达和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技能要求操作准备 检测针孔视力壁挂式视力表灯箱或投影式视力表、眼镜架、遮挡片、针孔镜片。操作步骤 1.被检者配戴远距矫正镜片,遮盖对侧眼,如果双眼视力均不佳,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2.在试镜架远距矫正镜片前插小孔镜,被检者也可手持小孔镜对准眼前视线。3.视力表检查同前述,记录被检者能辨认的最小视标。记录:(PH表示针孔视力)OD矫正视力0.4,PH矫正视力1.0注意事项 1.常见的屈光不正为-5.00D+5.00D。最佳针孔直径为1.2 mm。如果针孔太小会产生针孔边缘的衍射,反而使视力降低。而对于大于5.00D的屈光不正,应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再置针孔镜,效果更佳。2.针孔镜用来测定针孔视力,如果使用针孔镜视力提高,说明被检者有屈光不正,所以针孔镜可用于屈光不正的快速筛选。光感和光定位检测操作准备 1.相对暗室条件下。2.遮盖对侧眼。操作步骤步骤1 检测光觉检测者在30 cm处用手电筒光源照被检眼,继而移开光源,询问患者是否能判断眼前有光感,如能判断则记录为光觉(+),否则记录为光觉(-)。步骤2 记录光定位当有光觉时,嘱被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检者用手电筒在眼前3040 cm处对准其眼中心及从上、下、内、外、鼻上、鼻下、颞上、颞下九个方位投射,检测其能否正确判断光源的方向。步骤3 记录光定位常见记录方式为井字格:有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无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2.1.1 视力和视力检测 掌握视角的概念、视力表制作原理及远、近视力表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得裸眼及矫正视力。知识要求一、视角和视力1.视角和视力的概念(1)视角外界物体两个点在眼结点形成的夹角称为视角。视网膜黄斑部有感觉影像的锥体细胞,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约为0.004 mm。眼要分辨外界物体距离最小的两个点,必须刺激两个不同的锥体细胞兴奋,且两个兴奋的锥体细胞必须间隔一个没受刺激的锥体细胞。1852年kollir测得锥体细胞直径为0.004 5 mm,以眼的后焦距为22.78 mm计算,在结点处所夹角定为1分视角,故人类最小视角的单位是1分视角(见图2-1).(2)视力视力是评价人眼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指标,即视网膜中心凹处形觉的视锐度,是指人眼分辨外界两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即最小视角。视力检查就是检测该眼视网膜可分辨出的最小视角,视力常用视角的倒数来表达,即视力=1/视角2. 视角与视标设计 通常使用视角单位来设计视标,视标设计的基本单位是1分视角。视标每边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都是根据视角设计的。1分视角的视标为基本视标。 如视力表上1.0行的E形视标是根据5 m距离(在欧洲一些国家定在6 m)与眼成1分视角设计的,每条边线与线条间距的宽度是1分视角,故整个E字是5分视角(见图22)。 H=tan(5/60)5000=7.27 mm 式中 H基本视标的高度;。 5 m(5000 mm)检测距离。 3.视标的类型(1)字母视标以字母为视标的视力表所测视力,不仅取决于字母基划宽度的视角,而且与被检者认读字母的能力及字母自身的结构有关。所测得视力并非测量分开两点的最小可分视力,而是最小可认视力。Snellen于1862年提出用字母作为视标,如常用字母E。字母每条线宽度及间隔均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为5分视角。(2)landolt环此类型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C环,C环缺口的宽度为1分视角,环的直径为缺口宽度的5倍。当标准检查距离为5 m时,C环缺口的宽度为1.5 mm,环的直径为7.5 mm。缺口对应视角的倒数,即为被检者的最小可分视力,视力正常者能辨认1分视角。1909年国际眼科学会通过landolt环形视标为国际通用视标。与字母视标相比较,landolt环辨认有一定难度,但受被测者主观因素影响小,检查结果更准确、客观。在我国常用于新兵体检。(3)数字和图画视标数字和图画视标也是按视角原理设计的,主要用于儿童和没有文化人群的视力检测。4.视力的记录方法视力表的视力记录方法主要有分数和小数两种方法。(1)分数表示法Snellen视力表记录法以分数形式表达。视力表测试的标准距离作为分母,被检者实际测试距离作为分子。表达公式:视力=实际测试距离/对应5分视角字母的标准距离如20/200,20/20。在美国,距离以ft为单位,临床测试距离为20 ft。20/200表示测试距离为20 ft,能够读出最小字母的距离在200 ft,在20 ft处该字母视角大小为50分视角。20/20表示在20 ft处,该字母视角为5分。目前,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用米制,“英尺”或“英寸”已被“米”或“厘米”所取代。在欧洲多数国家以6 m为测试距离,记录方法为6/6、6/60。(2)小数表示法分数记录折算为小数就转变为小数表示法。如20/20(6/6)即1.0;20/200(6/60)即0.1;20/40(6/1 2)即0.5。5.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最小视角是指视觉细胞能区分外界物体距离最近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标准视力最小视角为1分视角,利用简化眼的数据,环形视标缺口1分视角在视网膜形成像的大小约为0.005 mm,相当于一个锥细胞的直径,因为只有受到视觉刺激的两个兴奋锥细胞中间相隔一个非刺激、未兴奋的锥体细胞,人眼才能区别开两个物点。人眼视觉分辨能力受到视网膜锥细胞直径的限制,所以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根据Emsley简略眼数据,当眼结点离视网膜中心凹的距离为16.67mm时,两个锥细胞中心对眼结点的夹角为49(弧度)。最小视角依视觉分辨极限理论,即感受器分辨力理论极限值约为49。相关链接光的波动理论光线绕角转弯或绕过障碍物传播的能力称为衍射。光波动学说中的衍射现象表明,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也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衍射斑,称为Airy光斑。光线通过瞳孔缘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即Airy光斑,当两物点所形成的Airy光斑之间距离小于Airy光斑的直径时,则不能分辨其为两个物点。该斑的直径对眼结点所夹的角为,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斑直径的一半,即人眼刚好分辨两物点的最小像点间距。=/2=1.22/g=47为人眼最小分辨角,为光的波长,为555 nm,g为瞳孔直径,约为3 mm。在中心凹处两个视锥细胞隔着一个锥细胞的间距为0.0030.004 mm,而衍射缘的最小可分间距为3.2 mm,可见解剖学与光学上最小可分视力极限基本一致。光波动理论人眼最小分辨角47与感受器理论极限值49非常接近。二、视力表的设计1.Snellen视力表1862年Snellen提出由笔画粗细相似的字母组成测试视力的表格,即字母视力表。目前最常用的是E字母视力表,视标笔画宽度约为1分视角,字母高度、水平宽度均为5视角,水平字母之间的宽度为46分角。根据5分视角标准,可以计算出各种设计距离字母高度与大小。如设计距离为5 m,字母高度h=50000.002915=7.27 mm设计距离为6 m,字母高度h=60000.002915=8.73 mm由1 0行以上不同设计距离的字母组成视标行排列在一张纸上,构成视力表。视标行的字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也可以用设计距离远近次序表示。设计距离大小次序有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视标递增率,用以检测视觉敏感度。1 955年徐广第设计的国际标准视力表(远用)与相对应的标准近视力表,经全国眼科学会通过采用。2. 对数视力表缪天荣于1 959年设计了对数视力表,其结构特征是视标大小按几何级数增加,而视力记录按算术级数增减,1 990年被定为国家标准视力表,即目前临床应用的标准对数视力表(见图23)。2.1.2 视力异常的分析掌握视力检测结果分析方法,能够进行视力异常分析。 知识要求一、视力异常的分析方法1.低于1.0视力的分析视力低于1.0可能为以下情况:(1)近视眼。远视力低于1.0,近视力正常,可初步诊断为近视眼。(2)假性近视或中、轻度远视、散光等,矫正视力多在0.6以上。(3)器质性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矫正视力常低于0.6。2.低于0.1视力的分析(1)多为器质性眼病,如病理性近视、成熟期白内障、晚期青光眼、视网膜疾病。(2)低于0.1如无器质性疾病,可能为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等引起的弱视。(3)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可能为白内障或屈光疾病,视力突然下降多为器质性疾病,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视神经病,不应配镜,应提示患者及时去眼科就诊。(4)主观因素造成的伪盲。二、视力检测结果的分析1.影响视力检测的因素(1)照明1)房间的亮度太暗,看不清视标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2)房间的亮度太强,瞳孔缩小,增加景深通常可提高视力。3)对于初期白内障患者,瞳孔缩小,减少对视网膜光刺激亮度,视力可能会下降。因此,视力表与视力检查应该有标准照明系统,视力表照度为480600 lx。视力表周围照明应为相似亮度。(2)视标的对比度视标颜色深度与视标背景颜色深度的对比关系,称为对比度。通常视标与背景亮度对比度应大于90%。其计算方法为:(R1-R2)/(R1+R2)式中 R1视力表白色背景亮度;R2黑色视标亮度。视力表对比度直接影响视力检查结果,如白内障早期、青光眼早期、弱视等,但没有诊断疾病的特异性。(3)拥挤现象视标排列过度拥挤影响视力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当视标之间的距离小于每个视标所占角度时,对视力产生干扰。周围视标的轮廓作用,影响对单个视标的辨认称为拥挤现象。通常眼睛均有此现象,但在弱视和严重黄斑病变的人群中特别明显。在检查弱视儿童视力时发现,用单个视标检测的结果与视力表正常检查的结果有明显差别。为避免拥挤现象造成的视力检测的误差,检查时每行视标必须顺畅读出1/2以上才可进行下一行,不允许每行只查一个视标,在接近视力测试终点时,更应指出该行所有视标。(4)光衍射瞳孔小于2 mm可引起光衍射使视力下降,瞳孔增大受到球面像差的影响,会使视力降低。正常瞳孔直径为24 mm。(5)年龄视力随着整个机体的衰老逐渐下降,从55岁开始约有50%的人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如到80岁时,视力可降低为0.5。(6)主观因素影响视力检查属于主观检查,受主观因素影响,如癔病、诈盲者均不能测出准确、客观的视力。2.远视力和近视力与屈光不正(1)近视力可达1.0,远视力下降可初步诊断为近视。(2)近视力与远视力均不正常可能为高度屈光不正。(3)远视力正常、近视力下降。可能为中、轻度的远视,如果年龄大于40岁,近视力下降,远视力正常,可能为老视现象(并非屈光不正)。相关链接对比敏感度视力被认为是眼辨别目标细节结构的能力。对比敏感度是指人眼在某一均匀背景下,辨认条纹形态的能力。视力正常眼不一定都会有相同形态的对比敏感度曲线,人眼观察物体时能否分辨物体的细节部分,取决于该细节光强与其背景光强的差异程度。例如在照度暗的室内可以清楚地看电影或电视,而在明朗阳光照射下或照度很高的室内,同样的电影或电视就看不清楚。月夜晴空可见满天星斗,白天却一个也看不见,对比敏感度会改变目标的细节而影响其视功能。一个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好坏,要看其成像对物的对比度的保真程度,可用C/C0表示,其中的C0为物的对比度,C为像的对比度。测定各种空间频率N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SF的公式如下:CSF=C(N)/C0(N)空间光栅即空间频率。视力表的视标实际上也是一种空间光栅,一笔白色和一笔黑色就是光强变化的一个周期,也称一个“线对”。一个“E”字母视标相当于2.5对条纹,空间频率是指观察与眼成1度视角时的条纹度数。近来已设计出用于测定眼对比敏感度的室内检查装置,具有改变对比度和空间频率的光栅,光栅从白变黑有100%的对比度。光学系统保持视标在各种空间频率都为100%对比度的性能。初发期的白内障可以使对比敏感度明显下降,但其视力是正常的,青光眼使对比敏感度曲线中段明显降低,球后视神经炎会出现切迹样衰减,弱视眼使曲线出现普遍性的降低。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对一些眼疾非常敏感,一般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峰值下降,是一种新的表达和评价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方法。技能要求操作准备 检测针孔视力壁挂式视力表灯箱或投影式视力表、眼镜架、遮挡片、针孔镜片。操作步骤 1.被检者配戴远距矫正镜片,遮盖对侧眼,如果双眼视力均不佳,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2.在试镜架远距矫正镜片前插小孔镜,被检者也可手持小孔镜对准眼前视线。3.视力表检查同前述,记录被检者能辨认的最小视标。记录:(PH表示针孔视力)OD矫正视力0.4,PH矫正视力1.0注意事项 1.常见的屈光不正为-5.00D+5.00D。最佳针孔直径为1.2 mm。如果针孔太小会产生针孔边缘的衍射,反而使视力降低。而对于大于5.00D的屈光不正,应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再置针孔镜,效果更佳。2.针孔镜用来测定针孔视力,如果使用针孔镜视力提高,说明被检者有屈光不正,所以针孔镜可用于屈光不正的快速筛选。光感和光定位检测操作准备 1.相对暗室条件下。2.遮盖对侧眼。操作步骤步骤1 检测光觉检测者在30 cm处用手电筒光源照被检眼,继而移开光源,询问患者是否能判断眼前有光感,如能判断则记录为光觉(+),否则记录为光觉(-)。步骤2 记录光定位当有光觉时,嘱被检眼向前方注视不动。检者用手电筒在眼前3040 cm处对准其眼中心及从上、下、内、外、鼻上、鼻下、颞上、颞下九个方位投射,检测其能否正确判断光源的方向。步骤3 记录光定位常见记录方式为井字格:有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无光感在相应方位记录“-”。其视标仍采用Snellen视标中盲文E形视标,确定1分视角为正常视力标准,视标从小到大按101 0=1.258 925 4增率递增,每行增加1.258 9倍。每行视角增大率恒定,即0.1与0.1 2和0.8与1.0视角增大率均为1.258 9倍。5分记录表达可与小数记录互换。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 各种视力表达方式的对应关系 Snellen分数 小数 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5分表达 最小分辨角 20/2000 0.01 2.0 3.0 100 20/1667 0.012 1.90 3.1 79.43 20/1333 0.015 1.80 3.2 63.10 20/1000 0.02 1.70 3.3 50.12 20/800 0.025 1.60 3.4 39.81 20/667 0.03 1.50 3.5 31.62 20/500 0.04 1.40 3.6 25.12 20/400 0.05 1.30 3.7 19.95 20/333 0.06 1.20 3.8 15.85 20/250 0.08 1.10 3.9 12.59 20/200 0.1 1.0 4.0 10.00 20/160 0.125 0.9 4.1 8.00 20/125 0.15 0.8 4.2 6.67 20/100 0.2 0.7 4.3 5.00 20/80 0.25 0.6 4.4 4.00 20/63 0.3 0.5 4.5 3.33 20/50 0.4 0.4 4.6 2.50 20/40 0.5 0.3 4.7 2.00 20/32 0.6 0.2 4.8 1.67 20/25 0.7 0.1 4.9 1.43 20/20 1.0 0 5.0 1.00 20/16 1.2 -0.1 5.1 0.79 20/12.5 1.5 -0.2 5.2 0.63 20/10 2.0 -0.3 5.3 0.50 3. 儿童视力表幼儿判断空间方位的能力发育较晚,而对各种动物及图形辨认较早。因此,儿童视力表多采用图形和动物的图画为视标。1939年Sjoren用手形视标检查幼儿,1980年贾永源设计了儿童手形视力表,1985年孙葆忱设计了儿童图形视力表(见图24)。4.近视力表近视力是人眼在阅读距离上的视觉分辨力,用于测定人眼调节能力和近附加需求量,同时也是检查外眼器质性眼病的简单方法。例如,当近视力为1.0时,可初步确定该被检者无器质性眼病。近视力检查采用徐广第1998年设计的国家标准修正版的近视力表进行。近视力表是远视力表改变了标准距离的版本。近视力表标准检查距离为30 cm。能读近标准视力表1.0行视标时,即近视力基本正常。相关链接视力表距离的米制化在美国,视力表设计逐渐转向米制,英尺或英寸逐渐被米制替代。眼科杂志文章报告视力表多使用米制。提议对于远视力检查采用4 m距离,近视力检查采用40 cm距离,其优点如下:1.检查距离从6m缩短至4 m,节省了诊室的空间。对4 m的调节为0.25D,所以在观察4 m视标时,扣去0.25D的调节,即为该眼的屈光矫正度。2.远视力记录的分子、分母均被10除就等于近视力值。例如,远视力为4/8 m;近视力为0.4/0.8(40 cm/80 cm)。技能要求检测远视力操作准备1.标准照度的房间。2.我国通常选定距视力表5 m的检测距离。3.视力表的照度为480600 lx,均匀无眩光。视力表的高度为视力表1.0行视标与被检者眼高度在同一水平线。操作步骤1.开启灯箱视力表或投影视力表。2.被检者端坐视力表对面5 m处,可测裸眼视力,也可以根据需要测戴原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3.被检者手持遮挡板遮盖一只眼,通常先遮左眼,后遮右眼,即常规先测右眼视力后测左眼视力。4.通常从第一行逐行向下指视标,要求被检者尽量读出所能看到最小视标,直至在一行中有一半视标读错,上一行即是该眼视力。也可以用该行能辨认视标的确切数字表示,如果0.8行辨认字母少于半数,可记为0.6+3,如辨认字母多于半数,可记为0.8-2。也可采用快捷的方法,从视力表中间行开始检测,如果不能辨认,从上方第一行开始检测。如果能辨认,可依序向下检测,这样可节省时间。5.若被检者不能看清视力表第一行的最大视标,则让被检者慢慢地向前走近视力表,当在某一位置能看清最大视标时,记录被检者所站位置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换算成远视力。其换算公式为:V=d/D式中 V远视力;d被检者与视标的距离,m:D视标设计距离,m。由于0.1视标的设计距离为50 m,视力=1/50检测距离=0.02检测距离因此,若5 m处仅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1(视力=0.025=0.1);若3 m处能看0.1视标,则视力为0.06(视力=0.023=0.06)。6.若被检者在任何距离都看不清最大视标时,则应进行下面检查:(1)记录指数格式:指数/检查距离。通常检查者在40 cm处向被检者出示数个手指,若被检者说出,则可记录指数/40 cm;若被检者说不出指数可缩小距离,并记录指数/30 cm。(2)记录手动如果在40 cm不能说出指数,检查者在被检者眼前晃动手,如果被检者能在某距离看到手动,记录手动/检查距离。如手动/40 cm,手动/30 cm。同时应标记光定位.注意事项1.为保证测视力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对侧眼的遮盖情况,尤其是检测儿童,以防健眼偷看,漏诊弱视眼。2.视力检测要认真。视力是验光配镜的重要依据。如视力测不准,可能作些不必要的检查,甚至得出错误结论。更严禁出现不测视力,只根据被检者主诉记录视力的不负责任现象。检测近视力操作准备1.良好的照明条件,注意避免眩光,通常选择自然光线下的明室。2.被检者与近视力表的距离为30 cm。操作步骤1.展示近视力表。2.遮盖对侧眼,要求被检者从视力表上行依序向下行阅读,当被检者读到某一行有半数视标读不出或读错时,该行上一行视标即为被检者近视力。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通常先测右眼后测左眼。记录方法:OD 1.0/30 cm OS 0.6/30 cm注意事项1.测近视力标准距离应是30 cm,但也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如果距离减少到20 cm能看清1.0,可记录1.O/20 cm;可能为近视眼。(2)如果4050 cm能看到1.0,可记录1.0/50 cm,可能为老视。因此,近视力表检测虽然有标准检测距离,但改变检测距离可测出最佳视力。2.应记录最佳视力/检测距离,有助于医师、验光师的诊断及矫治。2.2.1 眼附属器的常规检查2009-12-07 10:49:08来源: 作者:两极 【大 中 小】 浏览:71995次 评论:0条 掌握外眼常规检查程序,能够观察眼附属器即眼睑、泪器、结膜是否有异常,并判断其对验光配镜的影响。知识要求一、外眼常规检查的程序1.检查程序(1)眼部常规检查应了解外眼部正常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应按眼的解剖结构从上向下、从外向内,即按眼睑、泪器、睑结膜、球结膜的顺序,逐项仔细检查,以防漏诊。(2)检查顺序按先右眼后左眼的顺序检查,也可以双眼对比检查,双眼同时进行。2.检查方式可以用眼观察,也可用手电筒、放大镜照明法或裂隙灯配合检查,必要时辅以触诊。二、眼附属器的常见异常1.眼睑(1)红肿如有红、肿,可能为麦粒肿或其他眼部炎症,建议患者暂不配镜。(2)肿物常见霰粒肿,建议患者手术后再配镜。(3)皮下出血、皮疹等有皮下出血、皮疹等均建议治疗后配镜。(4)眼睑内眦赘皮眼睑内眦赘皮易误认为有斜视,影响眼镜处方的选择。(5)眼睑上睑下垂眼睑上睑下垂程度如图25所示。观察眼睑位置有无异常,要求被检者向前平视,对比观察睑裂高度、宽度。正常睑裂高度为710 mm,上睑遮盖角膜上缘12 mm。如严重上睑下垂,即上睑遮盖角膜1/2以上,会影响视力,应动员患者尽早作上睑下垂矫正术,再验光配镜。如是轻、中度上睑下垂,用大拇手指横压在患眼眉上,要求患者用力睁眼,患者尚可部分睁开,上睑遮盖不足一半瞳孔,未完全影响通光路,矫正视力可以提高,应验光配镜。2.睫毛检查睑缘,特别注意睫毛位置是否正常。要求被检者向下方注视,检查者同时用拇指轻轻向上牵引上睑,就可显示出上睑缘,在向上看时以拇指轻轻向下牵引下睑,就可显示出下睑缘,检查睫毛行数、生长位置,有无过多、过少的体征。(1)眼睑内翻倒睫如双行睫毛、睫毛乱生、眼睑内翻(整个睑缘内卷,睫毛倒向角膜)。(2)睫毛倒睫睑缘位置尚正常,只有1根或几根睫毛倒伏在角膜上。眼睑内翻、倒睫均应去眼科诊治后再验光配镜。3.泪器(1)主要检查是否有泪囊炎,询问被检者是否流泪、有无分泌物,特别是晨起内眦部是否有脓性分泌物。(2)观察泪囊部是否有红肿、脓性分泌物、溢泪等。如果有上述异常,建议患者去眼科进一步检查。如泪囊部无红肿、急性炎症表现,必要时可以触诊。检查泪道时先用食指轻轻向下牵引下睑内眦部,同时令患者向上看,即可见下泪点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正常,是否有泪点阻塞,是否有脓性分泌物。然后可用食指向鼻侧轻轻牵引下睑内眦部,同时向内眦与鼻梁间的泪囊所在部位加以挤压,从下方向上方推压,如果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由下或上泪点流出,则可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建议患者去眼科治疗后再验光配镜。4.结膜按次序先检查下睑结膜、下穹隆部、上睑结膜、上穹隆部,然后检查球结膜。检查睑结膜和穹隆部结膜时,必须将眼睑翻转。以左手或右手拇指在下睑中央部睑缘稍下方轻轻往下牵引下睑,同时令患者向上看,下睑结膜就会充分暴露出来。暴露下穹隆部结膜则须令患者尽量向上看,检查者尽量将下睑向下牵引。检查穹隆部结膜时,应注意结膜囊的深浅,有无睑球粘连现象及充血、异物等。重点注意睑结膜乳头、滤泡的多少、形状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科护理操作常规
- 体检报告解读与健康指导
- 上呼吸机危重患儿的护理
- 中班健康教案:夏天饮食
- 肿瘤预防知识课件
- 多吃蔬菜更健康小班教案
- 高中教室文化设计
- 亮眼看世界-小班健康主题教育
- 吸烟对肺部健康的危害
- 幼儿运动与健康:体卫融合助力成长
-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5部分:地热、矿泉水
- 电工技术基础 教案 第2章 直流电路
- 2025-2030中国无人零售自助终端设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板材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球形氧化铝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策略
- DB11∕T1481-202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机房安全用电知识培训
- 微弱的光亮(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试题)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考向19 相交线和平行线(含答案详解)
- 客户服务质量监控及反馈机制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