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必修3(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宋明理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学习目标1 了解魏晋以来儒学危机的表现 认识理学产生的背景 2 了解佛教 道教与理学产生的关系 认识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区别 3 了解理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 基本特点 认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与联系 4 从辩证的角度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基础知识导学梳理 识记 点拨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栏目索引 1 儒学的危机 1 随着时代发展 社会进步 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 以来 佛教 道教迅速传播 信徒众多 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 出现儒 道 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答案 基础知识导学梳理 识记 点拨 儒学的危机 一 魏晋南北朝 答案 2 理学的兴起 1 三教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 到唐宋时期 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 为了重兴儒学 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 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 道教思想结合 发展了儒学体系 归纳总结 三教合一 佛教 归纳总结 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原因 1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世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2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 对儒学产生巨大的冲击 3 唐朝统治者奉行佛教 道教和儒学三教并行的政策 1 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 程颐 南宋的 2 理学本质 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 理 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 思想观点 1 理的本质 是世界的本原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 理的表现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 穷理方法 即接触万事万物 体会各种知识 加深对 理 的体验 最终贯通明 理 程朱理学 二 答案 朱熹 理 格物致知 4 统治地位的确立 1 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2 元朝将 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 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答案 思维拓展 南宋 四书章句集注 思维拓展 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为什么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1 五代的分裂与混乱 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破坏 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理论 2 程朱理学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 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1 陆九渊 1 理论 理 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 提出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 求理的方法 提出 以求理的方法 2 王守仁 1 思想核心是 认为良知是本心 就是理 2 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 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陆王心学 三 答案 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 私欲 致良知 3 宋明理学的影响 1 消极 用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积极 重视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答案 易错警示 三纲五常 主观意志 社会责任 易错警示 心学也属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 理 的方法不同 1 结构图示 方法总结 2 识记方法 一 一 二 巧记宋明理学一个源头 都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核心 都承认理的存在 两个世界观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程朱理学 史料探究 1 二程的观点材料天理云者 这一个道理 更有甚穷已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问题 在对 理 的认识上 材料体现了二程的什么观点 答案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客观存在的 重点难点探究理解 深化 探究 答案 2 朱熹的主张材料一万物皆有此理 理皆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 为臣须敬 为子须孝 为父须慈 物物各具此理 而物物各异其用 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二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问题 1 据材料一 分析在伦理观上 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目的何在 有何积极性 答案 主张 三纲五常 即为天理 目的 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积极性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答案 2 据材料二 分析在认识论上 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有何进步作用 答案 主张 格物致知 作用 对于探究科学知识和规律 由浅入深 去粗取精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答案 史论总结 理学家认为 理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而 理 是什么 理 表现在社会上 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所以理学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思想以新的形式的再现 它披上了哲学的外衣 更具有哲理化 思辨化 因而更具有欺骗性 主题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探究 1 二程与王守仁的比较材料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不仅如此 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 王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 如其理外在于心 则亲殁之后 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对 理 的认识上 二程与王守仁有何不同 有本质的区别吗 答案 答案 1 不同 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是客观存在的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认为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理在心中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2 没有本质区别 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 都为封建统治服务 2 朱熹与王守仁的比较材料一格 至也 物 犹事也 穷推至事物之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二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 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弟 悌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不假外求 王守仁 传习录 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求 理 的方法上 朱熹与王守仁有何异同 答案 答案 1 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 深刻探究万物 明道德之善 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通过内心自省 回复良知本性 2 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 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改造发展和升华 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史论总结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与联系 主题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 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 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 重视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 难道真的毫无关系吗 文天祥的 正气歌 不正是宋明理学吗 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 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 难道是偶然的吗 问题 根据材料 作者是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 答案 答案作者认为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史论总结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 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 如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以天下为己任 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 2 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 建立了生活秩序 诸如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 怜贫恤寡 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 勤俭节约 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3 这些道德标准 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 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 压抑 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 产生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 应继续发扬 返回 1 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 三教九流 一说 其中 三教 指的是 a 儒 法 道b 儒 佛 道c 儒 墨 法d 墨 佛 道 b 解析魏晋以来 中国儒学受到了来自佛教 道教思想的冲击 唐宋时期出现了儒 佛 道 三教合一 的局面 其中 三教 是指儒 佛 道三种思想 解析答案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5 6 2 有人将 心 与 物 比喻为 理 的两个儿子 一个在家 一个在外 心 是 理 在家里的儿子 物 是在外的儿子 物 虽在外 也不能说不是 理 的儿子 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 心外无物b 理是世界的本原c 无为而治d 仁者爱人解析从 心 与 物 比喻为 理 的两个儿子和 物 虽在外 也不能说不是 理 的儿子 可知理是世界的本原 故选b项 b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 下列各项观点中 由南宋朱熹提出的是 a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气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b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c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d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解析在理气关系方面 朱熹认为 理在气先 理在气上 气有变化的能动性 理不能离开气 a项符合这一主张 b c d三项为陆王心学的主张 a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4 人心本自乐 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 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 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思想b 董仲舒的 独尊儒术 思想c 朱熹的理学思想d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 人心 良知 可知 古诗反映的是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d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 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提出君权神授 强调尊君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 天理 的高度c 继承德治主张 强调民本思想d 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a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新兴的儒学思想将佛 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a项应是西汉董仲舒的重要主张 b项 天理 是这一严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c项由孟子最早提出 答案d 1 2 3 4 5 6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 正三纲 得人伦之大体 儒有焉 绝圣弃智 守雌保弱 道有焉 自因克果 反妄归真 俾千变万态 复乎心性 释有焉 宋 智圆材料二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