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育信息处理.doc_第1页
我的教育教育信息处理.doc_第2页
我的教育教育信息处理.doc_第3页
我的教育教育信息处理.doc_第4页
我的教育教育信息处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学院08级教育01班40809020107贺行行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科学学院08级教育01班40809020107贺行行实验一一、 实验题目:信息熵的表示和计算二、 实验要求:要求输入一段英文文章,统计出英文字母的概率,并且计算出信息熵。三、 实验原理:首先定义一个整型的数组初始化为0,用getchar()输入一段英文文章直到回车为止,在此期间用循环去判断是那个字母,并对应到字符数组中去加一,在求出文章的总长度,最后在用循环去求出每个字母的概率以及信息熵并且打印输出。四、 算法与流程图:输入字符c c!=n Nint ch26=0double p26=0;H=0 Yi=65Sum=0i=95 Nc=i Y Nchi-65+;sum+,i+ sum+; Yi=97 i=95c=i N Y chi-97+;sum+;i+ sum+;i=0i26 NPi=chi/sumH=H-pi*(log(pi)/log(2) Y 输出p, H 五.源程序代码: #include#includemain()int ch26=0;int sum=0;int i;double p26=0;double H=0;char c;printf(please input an english massage:n);while(c=getchar()!=n) for (i=65;i=90;i+) if (c=i) chi-65+;sum+;for (i=97;i=122;i+) if(c=i)chi-97+;sum+;for(i=0;i26;i+) pi=(double)chi/(double)sum ;H=H-pi*(log(pi)/log(2);for(i=0;i=25;i+)printf(np(%c)= %1.2f,i+65, pi);printf(n);printf(H=%f,H);printf(n);六运行结果: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报告二 计算机科学学院08级教育01班40809020107贺行行 实验二一、 实验题目:S-T分析与用二、 实验要求:要求自定一节课的S,T行为序列(100个行为),做出S-T图,计算Rt,Ch值,确定教学类型三、 实验原理:用S 或者T输入行为之后,一次去判断S和T的个数,以及相同行为的连续,通过这些计算出Rt,Ch值,在确定出教学类型。四、 算法与流程图:输入行为(S or T) s=0,t=0,g=1 aNtemp=a0 i=0 YiNai=T Nt+ Y S+tmp!=ai N g+; tmp=ai; YrT=t/N*100;ch=(g-1)/N; rS=100-rTrT=0.7 N Y is Dialogue ch=0.4is Mixed 五.源程序代码:#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3main() char aN; char tmp; int i,s=0,t=0,g=1; float rT,ch,rS;printf(nplease input the action use T or S:n);gets(a);tmp=a0;for(i=0;i N;i+) if (ai=T) t+; else s+; if(tmp!=ai) g+; tmp=ai; rT=(float )t/N*100; ch=(float)(g-1)/N; rS=100-rT; printf(Rt=%2.2f% ,rT); printf(Rs=%2.2f% n,rS); printf(Ch=%2.2fn,ch);if(rT=0.7) printf(The instruction mode is Dialogue.); else if(ch=0.4) printf(The instruction mode is Lecture.) ; 六运行结果:教育信息处理实验报告三 计算机科学学院08级教育01班40809020107贺行行实验三一. 实验题目:教育测量的信度、效度与标准分计算二. 实验要求:(1)要求自定数据(50人分别参加两次考试),分别计算试卷的再测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2)要求自定数据(50人参加考试),分别计算出每人的Z标准分和CEEB标准分。三.实验原理: 利用数组存储两组学生的成绩,再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个参数的值四.算法与流程图:i=0iNN输入成绩求总和 Y N求平均值 方差信度系数协方差 相关系数 五程序原代码:#define N 3#includemain() int i; float aN,bN,cN,AN,BN; /数组a b 存储两组考试成绩 float C=0,P,D,R,avea,aveb,sa,sb,ta,tb, suma=0,sumb=0,totala=0,totalb=0; printf(n Please Input the first data a:n); for(i=0;iN;i+) scanf(%f,&ai); suma=suma+ai; / 第一组考试成绩总和 avea=suma/N; /第一组考试成绩平均分 printf(Please Input the second data b:n); for(i=0;iN;i+) scanf(%f,&bi); sumb=sumb+bi; / 第二组考试成绩总和 aveb=sumb/N; / 第二组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for(i=0;iN;i+) Ai=avea-ai; totala=totala+Ai*Ai; ta=totala/N; sa=sqrt(ta); /第一组考试成绩的均方差 for(i=0;iN;i+) Bi=aveb-bi; totalb=totalb+Bi*Bi; tb=totalb/N; sb=sqrt(tb); /第二组考试成绩的方差 printf(nsa=%fnsb=%f,sa,sb); if(sa*sb)!=0) for(i=0;iN;i+) ci=(avea-ai)*(aveb-bi); C=C+ci; D=C/N; /两组考试成绩的协方差 R=D/(sa*sb); /两组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 P=2*R/(1+R); /利用折半法计算信度系数 printf(nR=%f np%f,R,P); else printf(nWrong input!n);六.运行结果: 教育信息处理实验报告四 计算机科学学院08级教育01班40809020107贺行行实验四一.实验题目:S-P表分析软件设计二.实验要求:要求自定数据(50人参加10个题目的考试),按照S-P表的原理进行排序,分别计算出此次测试的差异系数、每个人的注意系数和每个问题的注意系数。三.实验原理: 利用数组存储数据,在用循环根据公式计算出此次测量的参数输入原始数据四.算法与流程图:在原始数据组成的数组的边界增加一行一列统计每个学生总得分和每个问题的答对人数按照每个学生得分高低行排序输出sp表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关参数五.程序原代码:#include #include main()int i,j,m,n;int a65,b65,c65;float d=0.0,D=0.0,r=0.0,p=0.0,q=0.0,p0=0.0,p1=0.0,pa=0.0,cs=0.0,s0=0.0,s1=0.0,sa=0.0,cp=0.0;printf(pleae input your score:n);for(i=0;i5;i+) for(j=0;j4;j+)scanf(%d,&aij); /输入原始数据(5个学生分别回答4个问题的情况)for(i=0;i6;i+) ai4=0; for(j=0;j5;j+) a5j=0; /在原始数据组成的数组的边界增加一行一列(统计每个学生的得 分、每个问题的答对数,方便排序) for(i=0;i5;i+) for(j=0;j4;j+) if(aij=1) ai4=ai4+1;a5j=a5j+1;a54=a50+a51+a52+a53;/统计每个学生总得分和每个问题的答对人数for(m=1;m=5;m+) for(i=0;i5-m;i+)if(ai4ai+14)for(j=0;j5;j+)bij=aij;aij=ai+1j;ai+1j=bij;/按照每个学生得分高低行排序(数组最后一列元素的大小)for(n=1;n=4;n+) for(j=0;j4-n;j+)if(a5ja5j+1)for(i=0;i6;i+)cij=aij;aij=aij+1;aij+1=cij; /按照每个问题的答对人数列排序(数组最后一行元素的大小)printf( the S-P table is:n);for(i=0;i6;i+) for(j=0;j5;j+)printf(%2d,aij);printf(n); printf(n); /输出SP表for(i=0;i5;i+) for(j=0;j4;j+)bij=0; /建立另外一个初始值全为0的数组for(i=0;i5;i+) for(j=0;jai4;j+)bij=1; / 根据每个学生的得分判断每行前几列为1for(j=0;j4;j+) for(i=0;ia5j;i+)bij=2; / 根据每个问题的正答数判断每列前几行为2for(i=0;i5;i+)for(j=0;j4;j+)if(aij=1)p=p+aij; /统计所有学生回答所有问题的正答数(a54)for(i=0;i5;i+)for(j=0;j4;j+)if(bij=1)q=q+bij; /数组b中的元素有1有2,先统计此时1的个数 for(i=0;i5;i+)for(j=0;jai4;j+)bij=1; /重新对数组b按照学生得分赋值1(为了统计不重叠的2的个数)for(i=0;i5;i+)for(j=0;j4;j+)if(bij=2)q=q+1; /在统计1的个数基础之上加不重叠的2的个数(实现SP所包含的元素的个数) r=p/(5*4); /所有问题的平均正答率D=q/(5*4); /差异量 d=0.7*D/(r*(1-r); /差异系数printf(q=%5.2fnd=%5.2fn,D,d);for(i=0;i5;i+) p0=0.0;p1=0.0;pa=0.0;for(j=0;jai4;j+)if(aij=0)p0=p0+a5j; /根据学生i的总得分为临界点 求S线左侧0的个数P0for(j=ai4;j4;j+)if(aij=1)p1=p1+a5j; /根据学生i的总得分为临界点 求S线左侧1的个数P1for(j=0;jai4;j+)pa=pa+a5j; /根据学生i的总得分为临界点 求S线左侧所有问题的答对总数Pacs=(p0-p1)/(pa-ai4*p/4); /每个学生的注意系数计算公式printf(p0=%5.2f p1=%5.2f pa=%5.2f cs=%5.2fn,p0,p1,pa,cs);printf(n);for(j=0;j4;j+) s0=0.0;s1=0.0;sa=0.0; for(i=0;ia5j;i+)if(aij=0)s0=s0+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