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ng( )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 )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n( )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 )护每一个生命。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历史已雄辩地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挑起岛屿争端、参拜战争罪犯、扩张军事实力,充分 了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贪婪野蛮的军国主义本性。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市为 “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追求优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a. 证实 表露 践行 b. 证明 暴露 践行c. 证明 暴露 实现 d. 证实 表露 实现3、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薄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a、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c、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d、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4、读图。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 5、名著阅读。(3分)(1)母亲呵! 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2)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3)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以上诗句出自 的诗集 、 。所反映的主题依次是(1) ;(2) ;(3) 。6、填空。(5分)(1)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把明月人格化,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 ,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 。(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 。7、综合性学习。(3分) 为了提高学生们得环境保护意识,学校准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1)请你为学校的“环保教育”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2)请你就“环保知识”展开问卷调查,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问题,并在后面注明你的调查目的。(2分)甲:问题: 。目的: 。乙:问题: 。目的: 。二、阅读。(50分) (一)寿阳曲远浦帆归 (5分)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酒旆(p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8、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两句 中 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二)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4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诣:到去。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进火:烧火。箅(b):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馏:蒸饭。糜:粥。识:记住。志:记住。更相:互相。易:修整。夺:失误、遗漏。10、给甲乙文中几个加点的字注音。(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宾客诣陈太丘宿( ) (4)更相易夺( )11、上面两段文言文中都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指出所通的字。(2分)12、结合学过的课文判断辨析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a. 去后乃至 b. 俱委而窃听 b.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 c、a.友人惭,下车引之 d、a.仿佛志之 b.丁壮者引弦而战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3、根据文意,甲文中的“陈太丘与友期” 一句中的“期”,意思是 。 我们现在说的成语“ ” 中的“期”就是这个意思。乙文中的“饭落釜中”的“釜”意思是“ ”,含有这个字的成语有 。(2分)14、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15、甲乙两文都以小孩子为主人公,甲文侧重于表现 ;乙文则侧重于表现 。(4分)(三) 秋天的怀念(15分)史铁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6、第一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语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4分) 17、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4分) 18、文中母亲说的“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4分) 19、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3分)(四)恒久的滋味(16分)蒋勋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酸是一种味觉吗 ?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 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20、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3分)21、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4分) 22、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3分)23、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24、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25、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的眼神给我们力 量;怯场的时候,老师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请以“一个难忘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评估试题答案7、(3分)(1)环境保护,人人有责(2)甲、问题:在你的身边存在着哪些环境污染的状况?目的:调查同学们对身边环境污染的了解状况。乙、问题:你都知道有哪些方式的污染?目的:调查同学们的环境污染知识掌握情况。二、阅读(50分)(一)(5分)8、酒旆、夕阳、两三航9、渔人晚归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二)(14分)10、q sh y gng 11、甲文中的“尊君在不”和乙文中的“尔颇有所识不”句中的“不”都是通假字,通“否”。 12、a ( a组中的“委”都是“丢下”之意。b组中a句的“乃”是“才”的意思,b句的“乃”是“就”的意思。c组中a句的“引”是“拉、拽”的意思,b句的“引”是“拉开(弓)”的意思。d组中a句的“志”是“记住”的意思,b句的“志”是“志向”的意思。) 13、约定 例如:不期而遇 饭锅 例如:釜底抽薪 破釜沉舟 14、两个孩子都说了说,互相更正了错漏(的地方),说的内容没有一点遗漏。 15、元方善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应对思辩之才 元方和兄弟季方两人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 乙文大意陈太丘家清贫无仆役,有一次来了客人,陈太丘和他们畅谈玄理,吩咐儿子元方和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话,听到入神,竟忘记了放竹箅子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太丘问他们怎么做饭不蒸呢,两兄弟下跪承认说:“只顾着偷听大人们谈话了。”陈太丘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都复述了一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