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doc_第1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doc_第2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doc_第3页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加法结合律和简便计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29页的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设想: 本节课从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境引出例题,求李叔叔前三天的路程。教学时让学生看着例2的插图叙述图意。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通常,会有学生按顺序计算,也会有学生发现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所以先相加。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把两个数相加,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相同,都是这三天行的总路程,所以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 (1)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加法的什么定律吗?那么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恰当的数。 43+67()()35()65() ( )+18=19+( ) a100()() 2、师:看来大家对加法交换律掌握得都很好,那么关于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加法结合律 二、教学实施 1、分组比赛。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想让一、二组的同学跟三、四组的同学来个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想不想比一比?(屏幕出示两组题)A组B组 (1)(2435)76 (1)35(2476) (2)4728 (2)47(28) (3)64(3627)(3)(6436)27 (4)12523775 (4)12575237 提问:为什么B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引导学生观察两组算式,找出异同点。小结:B组的算式里先算的两个数都是正好能够凑成整十或者整百的,因此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理解题意。师: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很喜欢骑车旅行。请同学们看图,看看李叔叔的行程。问: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想知道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解答。 (3)反馈。师: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板书:(88104)96 =192+96 =288(千米)问该生: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板书:88(10496) =88+200=288(千米) (4)观察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哪一种算法更加容易算? 问:既然这两个算式的和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板书:(88104)9688(10496) 这个等式如果用文字叙述,可以这样说:88与104的和加上96,等于88加上104与96的和。 (5)学生照样子举例让学生照样子,举例说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师板书。 (6)比较发现。 比较上面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7)归纳概括。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生齐读)师:你能用你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8)抽象概括。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板书:(ab)ca(bc) 问:等号左边的式子(ab)c表示什么?(表示先把前两上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那等号右边的式子呢?(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3、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填空。 246832=24(_) 14723153=(_)231 (6877)= (_)77()=_(_)让学生先在答题卡上答题,然后反馈。三、巩固练习。1、计算:67234159 2、解决问题。(1)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李叔叔三天共骑了288千米,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后四天的行程计划。问:你们能算出李叔叔还要骑多少千米?(2)学生尝试在答题卡上列式计算。(3)投影仪展示,学生说出理由。 师:同学们都好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还能用所学过的运算定律来计算。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道看上去比较复杂的题,你们还敢挑战吗?请看屏幕(出示拓展练习题) 四、思维训练 果农叔叔把10筐苹果送往水果市场,连筐分别重:47千克、49千克、48千克、53千克、46千克、51千克、52千克、61千克、54千克、60千克。10个筐共重21千克,你能算出果农叔叔这10筐苹果的净重吗?(1)从题目中,你读懂了哪些信息?“净重”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尝试做题。(3)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4)学生反馈。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它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运用好它。 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认知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本节课,我依据“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课题,设计并实施教学,纵观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在复习引入中,巩固学生的思维基础。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开始,通过提问“什么是加法交换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2、 自主探究中,遵循认知规律,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基于我班同学思维基础,教学时,我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算式8810496的两种算法,引导学生初步发现“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的规律。接着通过对几组等式的观察,进一步验证这一定律。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观察推理验证总结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与发展。在学生发现理解了加法结合律后,又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3、 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习题设计则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练习题,由基本习题、根据运算定律填空使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对定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