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即墨市高三历史上学期(音美班)9月模块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即墨市高三历史上学期(音美班)9月模块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即墨市高三历史上学期(音美班)9月模块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即墨市高三历史上学期(音美班)9月模块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即墨市高三历史上学期(音美班)9月模块测试试题岳麓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即墨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音美班)9月份模块测试历史试题卷 选择题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右图中数字代表了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其先后顺序应是 a b c d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促进井田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 b c d4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5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 b c d6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7史书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宣慰司8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北宋设立枢密院 明朝设置内阁 a b c d9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封建宗法制趋于瓦解 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10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的机遇和条件的是 a贵族势力弱,变法阻力小 b秦孝公参与诸侯争霸的欲望 c秦国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d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11史书曾称颂北魏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推行均田制 b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c实行三长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2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唐政府 a对全国各城市实行统一规划 b关注各种商品的质量 c推行官买官卖的垄断政策 d重视城市商业的管理14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与唐朝的纳绢代役相比,在经济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生产 d使代役租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15宋高宗说:“广南市舶,利润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几十万缗,皆宽民力也。”此谕主要强调应 a重视海外贸易 b重视官吏选拔 c减轻人民负担 d改变抑商政策1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17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品种繁多,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 a bc d18“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19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 b c d20据资料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从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2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22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认识 c君主集权的理念 d人定胜天的思想 2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24下列主张属于宋明理学思想中“认识论”范畴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格心” c“成贤成圣” d“齐家平天下”25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6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在得民”“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人伦者,天理也” a b cd27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28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因佛教而发展的艺术有 话本 绘画 北方民歌 石窟造像 a b c d29绘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宋代货郎图, 此图可用于直接研究的主题是 a活跃的商品经济 b风俗画盛行 c丰富多彩的民俗 d生动的市井生活30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31以下与京剧的形成无关的是 a乾隆末年,为给乾隆祝寿,徽戏班进京 b道光年间,湖北的汉剧进京 c同光年间,在京艺人的互相吸收借鉴 d1905年,拍摄电影京剧定军山32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 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 b c d3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34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3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开始向西方学习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36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37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a完全沦为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已经转变为现代银行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8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迈出工业近代化的步伐 a b c d39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40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一份公告,文中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九龙 c甲午战争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京41右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 a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b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c在京举人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变法开始4219世纪末,有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冲决君主之网罗 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该著作应是 a b c d43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a b c d44“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使西方国家得出以上认识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451902年6月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曾经登载了这样一则征婚启示:“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对以上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近代报刊的创办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 b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新妇女观逐渐被人们接受 c时人都认识到应废除缠足、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d该报刊的发行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作用46老北京的象征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城门,俗称“大前门”。近代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戊戌变法 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47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 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 民国时期的“发型”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 a b c d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年 48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abcdeghif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49题18分,50题18分,51题16分,共计52分。 49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4分)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2分)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 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10分) 50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6分)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 51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分)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 (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6分) (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cbcbadcdcbb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dacbcbabcdb25262728293031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