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1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2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4页
【全优设计】高中生物 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 浙科版必修3(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浙教必修3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3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5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abcd6实验室里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已经维持了半年多,各类生物一直生活良好,后来仅仅移动了位置,里面的生物就都死了。它原来是放在()。a恒温培养箱 b窗台上c药品橱柜 d冰箱冷藏室里7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8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9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a将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b将使原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逐渐提高c将使原来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d将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10森林面积锐减可导致的后果有()。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c物种减少,部分甚至灭绝 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11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a保护可可西里的植被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d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12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其直接危害是()。a导致富养化和赤潮 b造成有机物污染c导致海洋生物中毒 d导致海水中溶解氧减少13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有关c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1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与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5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16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17“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句话的不正确叙述是()。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们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18到2050年,按16亿人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共需粮食9.84亿吨,需每公顷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19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20下图所示是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模拟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工业污染、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图中序号所标曲线可分别代表人口、粮食、自然资源、工业污染变化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进入21世纪后,反常天气便纷现世界各地,凸现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2)岩石圈中的碳以_的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3)由于碳循环具有_,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联合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4)某地区进行核试验造成a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d、c的影响是_。(5)参与过程的生物种类有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可用反应式_来表示。22(10分)“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应包括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道德等。“绿色城市”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请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城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面积在逐年上升。你认为大量引进非本地树种、草种,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是_,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2)垃圾实在是被人们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此方案中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具体做法是_。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途径优于途径的原因是_。23(10分)某地开展以甜高粱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甜高粱植株高大,田间湿度大,为套种食用菌创造了条件。甜高粱叶片不仅含3%5%的糖,而且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是鱼和牛的优良饲料。利用甜高粱茎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不仅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渣肥田,产生的沼气可在温室中用于点灯、燃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2)上述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是_和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3)沼气能用于提高温室产量的原因是_、_和_。24(10分)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暴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变废为宝”是减轻“绿色灾害”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的,对整个生物圈_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蓝藻与其他水生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由于某些蓝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群落_结构的角度看,这些蓝藻处于其上层。(3)下表为某湖泊不同营养状态的各种藻类种群组成情况。营养状态藻类种群组成铜绿微囊藻鱼腥藻斜生栅藻汉氏菱形藻薄甲藻小定鞭金藻重度富养化50%25%14%10%0.5%0.5%中度富养化5%40%42%12%0.5%0.5%轻度富养化025%60%14%0.5%0.5%贫养化00.5%10%11.5%10%68%据表分析,检测水中重度富养化的指示生物是_,在中度富养化水体环境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4)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如下图所示)可治理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其机理正确的是()。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植物吸收水中的、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abcd(5)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丰富的_物质。参考答案1. 解析: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牧童经济”模式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为的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所以答案中只有火山爆发不是“牧童经济”模式的结果。答案:b2. 解析:西部环境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地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保水能力极差。要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当地的植被,保护天然林,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答案:d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保护问题。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答案:a4.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而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没有自然选择就不会出现新物种。群落演替使群落中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群落更加稳定,生态系统也更稳定。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生物多样性也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答案:c5. 解析: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就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等。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6.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内,物质是可被反复利用的,而能量必须由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输入,否则整个生态系统就将崩溃。答案:b7. 解析:流经此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在此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农作物的多途径利用,能量得以高效利用;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得以循环利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中的物质,属于分解者。答案:c8. 解析:a项,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项,小草与其他种群的关系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捕食,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c项,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项,某种害虫的天敌可以栖息在小草中, 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答案:b9. 解析: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到达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对原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影响,会导致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原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逐渐变得简单,但不能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与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程度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答案:d10. 解析:森林减少,使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的场所,因此,会导致物种减少,部分甚至灭绝。答案:c11. 解析: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藏羚羊的保护属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层次。答案:c12. 答案:d13. 解析: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引起的,异养生物的数量增加对大气中co2的浓度改变不会有很大影响;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属于自养型,消费者、分解者都为异养型;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不循环的,故题图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答案:b14.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等于草的呼吸作用消耗遗体残骸;分解者可从各营养级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不一定最少;和分别表示兔和狐的同化量,因此/表示兔传递给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的同化量摄入草的能量兔的粪便量兔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d正确。答案:d15. 解析: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答案:d16. 解析:大气能使太阳短波热辐射线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永冻土融化。答案:a17.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增多引起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都是有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便是加快南极冰层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海洋生物的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将会增多。答案:d18. 答案:b19. 解析:由表可知:鸟类生存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丧失栖息地,而栖息地的丧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哺乳动物生存受到的威胁较多,主要是偷猎和丧失栖息地;外来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弱;通过该表不能判定是什么生态系统。答案:b20.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理解。通过读图分析,曲线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持续下降;曲线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持续升高,所以曲线和分别代表自然资源和工业污染,由此进一步推断可知曲线代表粮食,曲线代表人口,故答案为c。答案:c21. 解析:本题以碳循环为核心,综合考查了温室效应、碳循环过程与特点、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生态工程等知识。要注意区分的是:岩石圈中的碳以碳酸盐的形式贮存,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的。答案:(1)人们过度利用煤和石油使温室气体co2大量释放,植被的破坏(或森林的减少)(2)碳酸盐co2(3)全球性(4)d、c的数量将减少(5)腐生细菌和真菌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c6h12o66o26co26h2o能量22. 解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般处于平衡状态,当遭受外界干扰后,经过恢复后会达到另一种平衡,物种的引进应经仔细研究和调查,否则有可能导致本地物种受到威胁,破坏生态平衡。多样性的保护应从遗传、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