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一章第三节随堂自测巩固 中图版选修4.doc_第1页
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一章第三节随堂自测巩固 中图版选修4.doc_第2页
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一章第三节随堂自测巩固 中图版选修4.doc_第3页
高中地理电子题库 第一章第三节随堂自测巩固 中图版选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中图版地理选修4电子题库:第一章第三节随堂自测巩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782004年,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从1.9亿人增加到5.4亿人,城市化水平由17.9%上升到41.7%。预计到205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1%。读“中国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步早,发展慢,城市化水平高b起步早,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c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d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解析:选c。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外资的进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2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徘徊时期,其主要原因是受()a自然条件制约b国家政策制约c人口增长情况制约 d历史发展制约解析:选b。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缓慢。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34题。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快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a bc d4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a bc d解析:城市化的速率,阶段较阶段慢,该国城市人口比重达70%以上,所以可能为发达国家。阶段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化速率也进一步加快。对发达国家来说,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减缓,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研发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所占比重上升。答案:3.b4.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数量和规模猛增,城市人口数量上升,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据此回答56题。5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城乡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b该地区农业人口数量较大c该地区产业活动高度密集d该地区郊区城市化现象严重答案:b6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a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市发展较快d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答案: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轿车日益普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许多负面效应。因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城市,提出了“公交先行”的城市交通策略。阅读下表,回答78题。城市人口密度(人/百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上班交通方式百分数(%)单独开车公用汽车公共交通纽约920.6248.553.4旧金山601.138.511.533.5芝加哥471.046.314.829.7波士顿460.940.110.531.5休斯敦121.571.715.56.5凤凰城91.673.715.13.37.城市实施“公交先行”策略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b降低能源消耗c缓解交通需求d降低道路通行速度解析:选d。城市实行“公交先行”是通过政策调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可有效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8表中若干城市公共交通利用比重较小,其原因是()a人均收入水平比其他城市高,私人交通发达b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费用和运作费用低,利润低c居住模式分散,公共交通对一般乘客不大方便d人口少,无需发展公交系统解析:选c。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可知,休斯敦、凤凰城人口密度较低,可知人口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出行时等车浪费时间长,故平均每户拥有汽车数多,单独开车上班的人比率高,公共交通利用率较低。2011年1月3日,一场59年未遇的暴雪又袭击京津,上述极端天气给北京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据此结合下图回答910题。9一般来说,城市市区降水强度和频率高于郊区,其原因是()a城市处于城市热岛环流的高压区b城市市区人多车多,工业发达,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c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d城市多位于地势低洼地区,多降水10极端灾害天气是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问题”暴露无遗,“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下降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交通堵塞排水不畅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住房条件差a bc d解析:由于城市市区热源多,气温高于郊区,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与郊区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圈,故降水较多,城市病主要是指由于人口过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条件差及地面硬化导致排水不畅等问题。答案:9.b10.c11(2010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_和_。(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_(ab、ac、ad)方向最快。(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减少(2)交通运输(3)ac(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11年2月8日,南京市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顺利举行,会议明确了2011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会上还详细解读了2011年环境监测工作要点,江宁区环保局、建邺区环保局及玄武区环境监测站进行了经验交流报告。会议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污染物减排、环境应急响应与应急监测。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2011年各项环境监测工作,全面打好“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攻坚战。材料2:南京市7月某天的两条街道昼夜温差变化曲线图。(1)对于南京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放出的废气(尾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和水域污染(2)材料2图中代表绿化率高的街道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_。(3)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城市人口猛增,造成交通拥挤,城市交通污染日趋严重。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在市中心建环形道路,建设大量停车场拉动内需,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禁止大货车白天驶进市中心区,且对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将生活区和工作区建在一起,减少上班居民流动量a bc d(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城市绿化发展与保护的看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答案:(1)d(2)a(3)b(4)加强城市规划,确保绿地面积比例;加强管理,保护绿地;发展立体绿化,如屋顶、阳台等的绿化,建设“生态城市”。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总共184天举办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吉祥物核心思想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上海由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城“市”发展成为1888.46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并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气会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对生物:_;对土壤:_;对气温:_;对降水:_;对地下水:_。(2)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多选)()a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b缩小了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c满足了人们更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d促进生产结构的良性调整e增强了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3)上海市将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为此上海新建了延中、太平桥等公共绿地或绿化带,说明这些绿地或绿化带的环境功能。(4)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高度密集,上海市环境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试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并选择大气、水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中的一类提出防治建议。解析:本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 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防治。城市绿化带的作用主要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阻滞粉尘等。城市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生活废弃物及交通。答案:(1)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