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中考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精练精析 沪教版.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中考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精练精析 沪教版.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中考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精练精析 沪教版.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中考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精练精析 沪教版.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中考化学 第6章 溶解现象精练精析 沪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量的变化而变化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2.在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前在蒸发皿的下面垫上石棉网b蒸发皿中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d待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温能析出溶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4.(2011山西中考)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6.(2012株洲中考)要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7.(2012青岛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 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t3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 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ct1 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8.(双选)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9.小明在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后,对于溶液、乳化作用等概念存在着许多疑惑,请你帮他解释:(1)请你列举一个实例,用于说明下列叙述是错误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实例_。溶液中溶质只能是固体。实例_。(2)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10.如图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2)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_(写一条即可)。(3)小明在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中没有固体存在d.的溶液为饱和溶液11.(2012大连中考)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 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_。(2)t2 时,60 g a溶于100 g水,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_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3)分别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 降低温度至t1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的饱和溶液。12.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填序号)。升温 降温 加溶质m 加水 加另一种固体n 恒温蒸发水 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三、实验与探究题13.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和_有关。(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立即用水和洗涤剂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你认为小松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这种方法和用洗涤剂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_。14.如图是配制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过程示意图。(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说明改正方法。错误:_;错误:_。(2)若按照如图所示操作(假定再无其他错误),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9%。(3)若将(1)中的错误更正后重新配制溶液,测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9%。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写两条):_;_。四、计算题15.(2012广安中考)如图是实验室中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某同学为了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用烧杯取该溶液50克,加入二氧化锰1克,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4克。请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3)通过计算回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答案解析1.【解析】选c。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a正确;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而浊液中分散在液体中的物质颗粒较大,b正确;在溶解度的概念中,溶剂的标准是100 g,是一个定值,c错误;食盐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电时,这些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食盐水导电的原因,d正确。2.【解析】选c。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时要边加热边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将其蒸干。3.【解析】选c。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也能析出溶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物质,但能溶解其他物质,如饱和硝酸钾溶液,不能溶解硝酸钾但还能溶解氯化钠。4.【解析】选b。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说明广口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nacl溶于h2o温度基本不变,瓶内压强不变,故a不正确;nh4no3溶于h2o,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故b正确;水和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增大, 故c不正确;盐酸和na2co3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增大,故d不正确。5.【解析】选d。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相同质量的两种溶质,甲有固体剩余,乙无固体剩余,说明甲溶液已达饱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升高温度,甲固体不一定能继续溶解,因为不知道温度会怎样影响甲的溶解度。6.【解析】选d。本题考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3点:(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与所需的仪器;(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正确操作;(3)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量取水的体积时还需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也属于玻璃仪器,a不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应按“左物右码”,b不正确;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595=119,c不正确;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d正确。7.【解析】选b。t2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只是说明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由于恒温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水时,蒸发掉的水和析出的晶体恰好能组成饱和溶液,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溶质多,故析出的晶体较多;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变小;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利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来提纯甲。8.【解析】选a、d。由溶解度曲线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这样a、d中会有晶体析出,b、c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故a、d符合题意。9.【解析】(1)判断某一体系是否是溶液,主要看三点,即是否均一、稳定、混合物,而与颜色、溶质的状态没有直接的联系;(2)因氢氧化钠溶解时能使溶液温度升高,故氢氧化钠溶解时,会感觉试管壁发烫;硝酸铵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答案:(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蒸馏水 盐酸的溶质氯化氢常温下是气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变热(或发烫等) nh4no3(或硝酸铵,合理即可)10.【解析】(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钾(或kno3)。(2)从图中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 g;50 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 g;则:20 g硝酸钾全部溶解,又加入30 g硝酸钾,只溶解11.6 g,加热后,50 g硝酸钾全部溶解,再加30 g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共溶解80 g硝酸钾;降温,有(80-31.6) g晶体析出;故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中没有固体存在,故选a、b、c。答案:(1)硝酸钾(或kno3)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3)a、b、c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 g+溶解度)100%,t1 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t2 时a的溶解度为60 g,t2 时,100 g水最多溶解60 g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g/(100 g+60 g)100%=37.5%;(3)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从t2 降低温度至t1 ,a会析出晶体,b不会析出晶体。答案:(1)t1 ,a、b溶解度相同 (2)是 37.5%(3)b12.【解析】(1)由测定结果表可以看出,65 时,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选。(3)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称量时,要用到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0 ml)、胶头滴管;在溶解时还需要玻璃棒、烧杯。故缺少的仪器是药匙、量筒(100 ml)、胶头滴管、玻璃棒。答案:(1)无法判断 (2)(3)药匙、量筒(100 ml)、胶头滴管、玻璃棒13.【解析】(1)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能否溶于某溶剂,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均有关,即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2)物质的溶解能力除了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验证温度对溶解能力的影响时,除要控制溶剂、溶质的种类外,还需要保持不变的是溶剂的量。(3)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种不同的去污洗涤方法。一是让污渍溶解于溶剂形成溶液,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如碘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和汽油,因此应将有斑点的部分浸泡在酒精或汽油中,将衣服上的斑点碘溶解下来;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如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使污渍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答案:(1)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2)温度 溶剂的量 (3)将有斑点的部分浸泡在酒精(或汽油)中 酒精(或汽油)除去斑点,是污渍溶解于酒精(或汽油)中,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涤剂除去油污,是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使污渍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14.【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试剂瓶的瓶塞正放在桌面上了;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而题中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值得注意的是,题目要求的是改正错误的方法,所以答题时应是改错而不是指错。(2)若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则称得的药品的质量偏小,这样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食盐的质量大了,或水的量少了,可以从实际操作或计算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 称量nacl的天平上,砝码和药品的位置应调换过来(2)小于 (3)称量nacl的实际质量比计算质量大加入水的实际量比计算量小(答案合理即可)15.【解析】本题以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为主题考查催化剂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