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2013版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1.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提能演练 鲁教版必修2(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上海统计局2011年9月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人口比重降低了1.4个百分点,为10.1%,老龄化程度略有下降,导致上海市老年人口比重下降的主要因素为( )a.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 b.人口出生率增高c.人口死亡率增高 d.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入 (易错题)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国外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人口迁往国外,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2、3题。2.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 b.c. d.3.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 b. c. d.结合2010年我国四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回答4、5题。4.据图可判断出我国( )a.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超过中西部地区b.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出现负增长c.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人口迁移导致d.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导致5.图中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b.促进我国经济发展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3.8437.1011.634.011.78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迁入人口中,以婚姻形式迁入女性比例较高c.以老年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结构相似7.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11上海地理)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8、9题。8.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 b. c. d.9.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预测题)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10、11题。10.图中数据显示1990至2010年间该地(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c.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11.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收入 b.交通 c.宗教 d.通信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13.(探究题)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国内跨省区人口流动量非常大。结合下列图表,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2000年中国跨省区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材料二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流向(占总量比重)示意图(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人口跨省区流动的空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流 向 特 征原因产业转移空间转移(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移入地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答案解析1. 【解析】选d。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人口出生率很低,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的吸引力很大,导致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2、3.【解析】2选a,3选b。第2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3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大量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导致美国的人口数量增长。4、5.【解析】4选c,5选b。第4题,图中显示的是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而不是实际人口的增减。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第5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为自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东北、中、西部大量农村人口流向东部城市,有利于促进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经济发展。【素材链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1)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2)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6、7.【解析】6选b,7选d。第6题,将表中各年龄段人口相加即可得出:该市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1544岁的青壮年人口远大于其他年龄阶段人口;迁入的女性人口中,1529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以婚姻形式迁入为主。从表中看不出d项所描述的内容。第7题,由于迁入该市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因此会加剧该市的就业紧张局面,但因大量劳动力的迁入,也会促进该市的经济发展;迁入的人口中除青壮年劳动力外,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014岁和60岁的被抚养人口;另外,大量的人口迁入也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8、9.【解析】8选d,9选b。第8题,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主要是工程移民;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都是受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第9题,一个地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容量就会引发资源短缺,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拓展】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10、11.【解析】10选d,11选c。第10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990至2010年间该地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都呈上升趋势,迁移人口以1529岁年龄段为主。第11题,收入、交通、通信等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目前宗教对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12.【解析】第(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人口的流动方向,结合材料三可判断出人口流动的特点。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人口流动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13.【解析】第(1)题,结合表中省(市)的名称,可看出人口主要由经济落后的中、西部省份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收入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空间上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乡镇内部转移最多,向国外转移最少。第(3)题,要从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空间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2)流 向 特 征原因产业转移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空间转移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乡镇内部转移成本较低,同时能兼顾农业生产活动(3)正面影响: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负面影响: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正面影响答对其中两点,负面影响答对其中一点即可)【方法技巧】多维坐标图的判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